現代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已成為治療晚期髖關節疾病最有效的方法[1],優點可避免長期臥床,及早恢復功能。我骨科2008年1月~2010年11月對24例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患者進行了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臨床資料
2008年1月~2010年11月我科收治股骨頸骨折患者15例(男7例,女8例,其中不慎跌傷致傷11例,車禍4例),股骨頭缺血壞死9例(男6例,女3例,其中3例因過敏體質長期應用激素致雙側股骨頭壞死、5例長期飲酒引起雙側股骨頭壞死)。經精心治療和護理,出院時X線拍片示24例均對位對線良好,療效滿意。
護理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大多數是老年人,體質較差,臥床時間長,心理負擔重,對預后缺乏信心、抑郁、悲觀、恐懼等。護理人員要關心、體貼患者,介紹手術目的、經過及術中、術后注意事項,用成功的例子鼓勵患者,使患者消除焦慮、恐懼,對手術充滿信心,以最佳身心狀態進入手術階段。②術前準備:指導患者練習床上排便,囑患者保證充足的睡眠,術前灌腸,留置導尿、采血、做血交叉試驗、備血、囑病人術前6小時禁食水,術前30分鐘靜點抗生素。③備皮:讓病人術前1天洗澡或用肥皂清洗皮膚,剃除體毛及會陰、臍部摖去污垢,術前用碘伏棉球消毒術區皮膚,以預防術后切口感染。
術后護理:①一般護理:準備床單元,術后正確搬運患者,動作要輕巧,以免引流管脫出及嘔吐物誤吸等,交接好患者及患者的物品,并了解患者術中情況,以便更整體全面連續地了解病情變化。嚴密觀察生命特征及尿量、尿色、皮膚出血點等,每30分鐘觀察1次,連續監測12小時,并詳細記錄,根據血容量調整輸液速度,發現病情變化問題,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②患者體位的護理:去枕平臥6小時,全麻頭偏于一側。臥硬板床,患肢外展30°中立位,木板鞋制動,避免關節內收或前屈,發生脫位。抬高患肢15~30°,以利于靜脈回流,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③特別注意觀察患肢情況:觀察患肢末端血運、溫度及腫脹情況,足背動脈搏動強度,足趾活動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預防并發癥:①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臥床,活動少,血液回流緩慢,以及手術血液體液丟失,血液濃縮,易引起靜脈血栓的形成;90%的深靜脈血栓發生在術后48小時,所以病人術后返回病房,將患肢抬高,墊軟枕,促進靜脈回流,同時指導病人盡早活動患肢,初始被動推動按摩下肢肌肉,然后逐漸進行足趾、踝關節背伸、跖曲、股四頭肌收縮等練習,以促進血液循環。術后按醫囑使用抗凝藥物。嚴密觀察患肢腫脹程度、皮膚顏色、溫度、淺靜脈充盈情況等。②預防脫位:是全髖關節置換術后的嚴重并發癥,為減少此類并發癥的發生,恰當的體位是關鍵,術后保持仰臥位,足尖向上,穿防旋鞋,兩腿間放軟枕,患髖避免內旋、內收,屈髖<90°,并保持外展中立位,以免脫位。術后放置便盆切忌屈髖,應將臀部整體托起,以保護髖關節,防止髖關節脫位。護理中如發現患肢劇痛,雙下肢出現長度不等或呈過度外旋,提示有脫位,應立即報告醫生,緊急處理。③肺部感染:長期臥床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易積聚肺內,引起肺內感染。加強呼吸練習,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咳嗽等,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如分泌物多且黏稠,難以咳出時,用糜蛋白酶加慶大霉素霧化吸入,以增加肺活量,防止肺炎、肺不張等并發癥的發生。④泌尿系感染:留置導尿管者易引起泌尿系感染,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口2次,保持低位尿液引流,每日更換引流袋,定時夾閉,4~6小時放尿1次,訓練膀胱收縮功能,鼓勵患者多飲水,及早拔除尿管,防止尿路感染的發生。⑤壓瘡:保持床鋪平整、干燥,隨時更換潮濕的床單,每2小時定時翻身1次,翻身時在患肢制動的情況下,將髖關節及患肢整個托起呈軸樣翻身,使臀部離開床面,解除骶尾部,受壓部位用紅花酒精進行按摩,同時從靜脈通道給予營養支持,給患者營養指導,多進食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減少壓瘡發生。
康復鍛煉:①早期(術后2~7日):術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30°,穿防旋鞋,防止髖關節脫位。并開始下肢所有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所謂等長收縮就是肌肉的主動收縮,但不引起關節的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手術后第2日開始練習。然后逐漸進行各足趾、踝關節背伸、跖曲。以促進血液循環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②中期(術后8~15日):繼續進行早期功能鍛煉。仰臥曲髖運動,臥位到坐位運動,用雙手支撐于床上,曲健腿伸患腿,利用雙手和健腿支撐力,將患腿自然垂于床邊,每天2~3次。功能鍛煉應遵循全面及循序漸進原則。逐漸加大活動量和活動次數。③后期(術后3周~3個月):根據X線片及醫囑,指導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做到有效的功能鍛煉和自我護理,扶拐不負重行走,助步器向前移動,健腿先邁,后腿跟進,拐杖隨后,術后6~8周后可部分負重。并囑咐患者不要盤腿,不宜坐矮凳子,不宜下蹲,不要爬坡,出院6~8周避免性生活,防止術側下肢極度外展受壓,避免髖關節大范圍劇烈活動[2]。
討論
人工髖關節置換術術后康復日益顯得重要,康復不僅與疾病本身和手術操作技術有關,還與患者的信心、精神狀態及對康復治療配合程度密切相關[3],24例均已康復出院,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傳漢,張鐵良.臨床骨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8.
2胡志男.人工髖關節術前術后護理.中國醫藥前沿,2010,5(1).
3張研.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前后護理.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999,6(6):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