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已成為世界各國日益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為總結糖尿病患者的發病規律,2009年1月~2011年8月對收治糖尿病患者358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現總結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糖尿病患者358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結果
年齡、性別分布:本組患者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50~79歲,本組此年齡段共有283例(791%)。在<30歲的患者中發病率不高,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但30~39歲的男性發病率遠遠高于女性;40~49歲男女的發病率差別不大;但是50~79歲的男性發病率逐步低于女性;80~89歲,男性的發病率略高于女性。結果見表1。
發病因素:調查項目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身高、血壓、職業、吸煙、民族、勞動強度、生活習慣、家族史、餐后血糖、腦卒中、視力困難等方面進行調查,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僅餐后2小時血糖、體重、體重指數、家族史、生活習慣等因素與糖尿病發病有關,這些因素是糖尿病的主要發病因素。結果見表2。
臨床臨床:上述患者經過綜合治療,358例中控制良好106例,控制良好為296%,控制一般247例,控制一般率為690%,控制差5例(14%),住院時間為225±55天,平均17天。
討論
糖尿病的發病情況:男女在不同年齡段,其發病率不相同,在<30歲的患者中發病率不高,而且女性多于男性;但30~39歲的男性發病率遠遠高于女性;40~49歲男女的發病率差別不大;但是50~79歲的男性發病率逐步低于女性;80~89歲,男性的發病率略高于女性。這也許與女性的更年期、心理變化等有一定的關系;在男性方面也與男性應酬多,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飲酒、抽煙和其他不良嗜好有較大的關系,另外,在高年齡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糖尿病并發癥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餐后2小時血糖、體重、體重指數、家族史、生活習慣。不良生活習慣和超重是誘發糖尿病較重要的因素。在男性方面與男性應酬多,大量的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無節制的飲酒、抽煙和其他不良嗜好有較大的關系,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超重者各年齡組的糖尿病患病率均明顯高于非超重組,且與其肥胖的體型及持續時間密切相關。法國Vagne等認為,脂肪蓄積在上半身的男性型肥胖比脂肪蓄積在下半身的女性型肥胖易發生糖尿病。美國的Kissehah等應用腰與髖之比(WHR)來表示脂肪分布,日本有報道說非依賴型糖尿病患者的WHR大于正常人。另外,體重指數與WHR都大的人群,其糖尿病的發生率也高[1]。空腹及餐后血糖升高是診斷糖尿病的主要依據,同時血糖檢測也是判斷糖尿病療效的主要指標。本研究表明餐后2小時血糖與糖尿病的關系更密切,這是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量不足或其生物活性減弱而引起糖代謝紊亂,引起血糖值異常升高,導致糖尿病[2]。
參考文獻
1Morgan CL,Currie CJ,Peters JR.Relationship between diabetes and mortality:a population study using record linkage[J].Diabetes Care,2000,23(8):1103-1107.
2Care VJ,Walters EE,Colita Ga,et al.Body fat distribution and risk of non2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n women:the nurses health study[J].Am J E pidemiol,1997,145:6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