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過隨機比較,觀察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終止16~26周妊娠的引產效果觀察,以探討最佳中期妊娠引產方法。
資料與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妊娠16~26周,因各種原因自愿要求終止妊娠的婦女300例。隨機分為A組依沙吖啶羊膜腔內注射組98例;B組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組102例;C組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100例。所有對象經婦科檢查,B超檢查證實宮內妊娠,無使用依沙吖啶、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禁忌證。
研究方法:①藥物:依沙吖啶,每支2ml(50mg);米非司酮,每片25mg;米索前列醇,每片02mg。②用藥方法:A組:按常規方法經腹壁向羊膜腔內注入依沙吖啶100mg(溶入20ml滅菌用水中);B組:于羊膜腔內注入依沙吖啶100mg(溶入20ml滅菌用水中),于引產前1天開始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日,連服2天,共服200mg;C組口服米非司酮50mg,2次/日,連服2天,共服200mg,第3天晨口服米索前列0.6mg,若無宮縮或宮縮不規律則每6小時重復1次,總量不超過1.8mg。③觀察指標:用藥后(第1次口服米非司酮后;羊膜腔內注入依沙吖啶后)至規律宮縮時間,觀察引產效果,引產時間及副反應發生情況,產時、產后2小時內出血量,胎盤胎膜殘留或出血過多及時清宮術。術后注意宮縮情況,預防感染治療。
統計方法: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結果
一般情況:各組年齡、孕周、孕產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引產效果比較,見表2。
引流產時間、臨床經過比較,見表3。藥物不良反應:惡心加重或嘔吐發生率B組、C組較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組出現腹瀉10例,發生率較A組、B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組均無過敏反應。A組宮頸裂傷8例,高于B組、C組(P<005)。見表4。
討論
米非司酮是一種強有力的抗孕激素藥物,其主要作用部位是妊娠蛻膜組織,影響蛻膜組織中前列腺素的代謝,而使子宮局部的前列腺素水平顯著升高,從而發生發生宮縮而導致流產,同時能使宮頸的膠原纖維降解發生溶解,使宮頸軟化,擴張[1]。同時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體的拮抗劑,與孕激素競爭受體,使蛻膜細胞蛋白合成功能受阻[2],蛻膜化無法維持,致使胎兒停止發育。蛻膜變性,增加內源性前列腺素釋放,使子宮自發性收縮,從而達到誘導引產。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具有細胞保護作用和平滑肌興奮作用,對妊娠各期子宮均有收縮作用,同時可使子宮頸膠原分解增強,抑制膠原合成,纖維組織軟化,增加子宮平滑肌張力,促使宮頸成熟軟化,擴張宮頸、興奮子宮、誘發宮縮,促進胚胎及妊娠物排出。依沙吖啶作為中期妊娠引產藥物一直用于臨床,安全有效,不良反應小,羊膜腔內注入依沙吖啶后使蛻膜和絨毛變性壞死,蛻膜壞死時釋放大量磷酸酯酶,通過內源性前列腺素的產生而引起子宮收縮,同時具有胚胎毒性作用,引起蛻膜炎性反應促宮縮作用。從而達到引產效果。
研究結果還表明米非司酮與依沙吖啶配伍應用明顯縮短引流產時間,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流產過程較長,不良反應率發生高。依沙吖啶引產前使用米非司酮可促進宮頸軟化,協調子宮收縮,可顯著提高完全流產率和引產成功率,并縮短引流產時間減少軟產道裂傷的發生。減少產后出血量、胎盤胎膜殘留,降低清宮率。綜上所述,米非司酮聯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產是一種理想安全有效的中期妊娠引產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海云,吳學淅,王晨一.米非司酮對依沙吖啶中期引流產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4,12(2):102.
2趙明瓊,肖先述.米非司酮用于剖宮產剖宮產后疤痕子宮引產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9,17(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