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與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各方面素質也得提升,特別是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只要治病還要得到更為全面的精神服務。據統計,每年單純因醫療技術產生的醫療糾紛只占21%,而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醫療服務過程中產生。而這其中,醫患溝通障礙成為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治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的關鍵。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
目前,我國的醫療形勢和醫患關系日趨尖銳,其中原因諸多,比較復雜。但是源于醫患溝通方面的不占少數。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為改變醫院“冰冷”的形象,讓患者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服務,良好的醫患溝通是醫護人員的必備素質。這要求醫護人員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之外,還要有救死扶傷的高尚醫德,同樣重要的是要具有與患者有效溝通的“技術”,以便在醫療過程中能更加有效、順利的實施救治及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應著重培養醫務人員醫患溝通的能力,尤其要加強對年輕醫務人員的培養。
醫患溝通中所面臨的問題
對醫患溝通缺乏足夠的認識:在臨床工作中,醫護人員站在實施診治的角度上考慮患者,常常忽略患者的弱勢心理,不能對其精神及心理訴求給予很好的安撫,患者在被診治的過程中希望被重視,希望自己的訴求能得到充分回應,如果醫護人員能在這個過程中與患者做好溝通,讓患者及其家屬有被關注和被尊重的感覺,在身心上都是很大的幫助。
人文素質較低,缺乏臨床知識:剛步入工作崗位的部分醫護人員,正處于理論知識向臨床實踐轉型的時期,人際關系的形成過程由簡單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邁向復雜的社會關系轉換的一個過程。因此缺乏與人溝通的技巧及處理危機場面的應變能力。在醫患溝通中不能從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存在較強的自我意識,因此,在醫患溝通中產生兩極分化現象。有些醫護人員在患者及家屬面前感到緊張、拘束,懼怕與患者接觸、交流,從而使患者不能產生信任,造成緊張的局面。某些醫務人員由于缺乏法律意識,對醫患關系認識不夠深刻,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過程中不夠認真,太過隨意,容易引起患者的誤解,交待病情及預后時太過肯定,不夠謹慎。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患者維權意識增強:目前,信息化社會的來臨,人們的信息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接受,患者對各種醫療信息存在不分是非,以偏概全的認識,患者法律意識不斷增強,而由于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部分媒體及其不負責任的負面宣傳報道,使一些患者不愿意與醫護人員配合,故而在醫患交流中處處設防,以至于醫患之間溝通的難度大大增加。
建議全員提高醫患溝通能力
提高自身素質:①豐富專業知識:醫療工作者能夠給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務的前提是具備扎實過硬的臨床診療技術。因此只有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良好的業務水平,在醫患溝通中得到患者信任,這是醫務人員在與患者進行交流中自信的保障。②加強人文素質培養:醫務人員的外在形象同樣對患者產生影響,儒雅、沉穩的氣質可以增強患者及其家屬的信賴感。衛生部在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更重視醫患之間的情感交流,是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舉措。
溝通中巧用心理學:心理醫學是臨床專業課中的必修學科,具備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是每一個臨床醫生應該做到的。在醫患溝通中要注意態度與技巧,要做到平易近人,讓患者感到醫護人員的真誠,讓其體會到被關注被傾聽的感覺,并能在談話中讓患者意識到醫護人員和患者是同盟關系,只有彼此間互相信任才能共同戰勝疾病。①言語溝通技巧:包括傾聽、接納、肯定、澄清、鼓勵及善于提問,從而將話題引入正題。在心理學中,傾聽是一項與人溝通的最基本的技巧,在醫患溝通中,傾聽尤其重要,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傾訴能減輕患者的焦慮感,在與患者交流中要注意眼神和表情做出適時地做出回應。讓患者感受到認真地態度。對患者的訴求給予肯定的認同并接受,不要輕易地當面否認患者的感受。能使用客觀公正的態度引導患者訴說真實的感受及病情中的實際經過、客觀體驗等。通過心理學知識,靈活地運用溝通技巧,拉近醫患距離,增進醫患感情。②非言語溝通技巧:醫務人員在交代病情時常不注意眼神交流、身體語言、人際距離、簡單的身體接觸等,但這些因素均會影響溝通的效果。
目前的醫生和患者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近年來,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不僅正在嚴重沖擊著醫療服務市場,而且已成為社會不和諧的因素。當前和諧醫患關系越來越受到重視,醫護人員同時承擔著管理者、溝通者、照顧者、代言者、保護者及教育者等多重角色。因此,醫護工作者不僅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心理素質,而且要有高深的專業素質、廣博的人文素質。知情、同意、自由、不傷害、最優化,這是國際社會認同的醫學道德的最基本原則。我們應該采納適應新時代發展的理念,加強醫護人員人文素質的培養,營造良好的人文氛圍,加強人文科學知識的學習并應用于醫患活動中,達到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目的。新醫改形勢下,對醫務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意味著醫務人員必須提高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巧用心理學技巧,將減少醫患矛盾的發生,促進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陳金準.加強醫患溝通,改善醫患關系[J].現代企業文化,2009,14:94-95.
2吳偉娟.從心理學角度談醫患關系模式的轉變[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5:395-398.
3王錦帆.醫患溝通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