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以春秋季最為多見,并且好發于中老年人。筆者近年多來運用西藥結合梅花針叩刺、拔罐治療,取得較為滿意療效。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9月~2010年收治患者98例,均依據《皮膚性病學》[1]中帶狀皰疹的診斷標準確診。年齡20~72歲,平均412歲。男58例(592%),女40例(408%);病程3~9天,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0例,對照組48例。
治療方法: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用梅花針叩刺后拔罐治療。對所選部位常規消毒后對皰疹分布區及其周邊外緣旁開1cm處進行梅花針叩刺。視患者年齡體質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強度手法,對年齡較小或恐懼心里較重及體弱者施以輕刺激叩刺,至局部皮膚潮紅;對青壯年無明顯恐懼心理,伴病情較重者可施以較重刺激手法甚至叩刺至微出血,叩刺后局部拔罐10分鐘左右,吸出瘀血、毒素等,局部皮膚可呈紫黑色,起罐后用消毒干棉球擦凈局部皮膚滲出物。視患者病情體質而隔日1次。7天為1個療程。對照組應用阿昔洛韋靜滴,5mg/(kg·日),加入輸液中,1小時內滴完,每8小時1次,同時口服甲鈷胺(05mg)1片,3次/日。7天為1個療程。如果局部皮膚感染者可給予抗感染治療。
療效評定標準[2]:用藥一個療程后判定療效,主要觀察皮膚和神經疼痛癥狀。①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皮膚干燥,可遺留色素沉著或干燥痂皮,局部異常痛癢感消失;②顯效:皮疹消退≥7%,局部異常痛癢感明顯減輕;③有效:皮診消退≥30%,局部異常痛癢感減輕;④無效:皮疹消退不足30%或加重,局部異常痛癢感無減輕,癥狀甚至加重。
結果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第一療程痊愈率高達42%;治療組痊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見表1。
討論
帶狀皰疹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其主要特點為簇集水皰,沿一側周圍神經作群集帶狀分布,常伴有明顯神經痛。人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惟一宿主,病毒經呼吸道黏膜進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癥,發生水痘或呈隱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或者顱神經感覺神經節內。當機體受到某種刺激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時,潛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覺神經軸索下行到達該神經所支配區域的皮膚內復制產生水皰,同時受累神經發生炎癥、壞死,產生神經痛。好發于成年人,而且發病率隨年齡增大而呈顯著上升。發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癥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病,并觸之有明顯痛覺敏感。繼則患處首先出現潮紅斑,很快出現粟粒至大小帶狀皰疹。
本病在中醫學稱為“蛇竄瘡”“纏腰瘡”“蜘蛛瘡”“蛇丹瘡”等,其多因風火之邪客于少陽、厥陰經脈郁于皮膚;或因濕熱毒邪侵入經脈,濕熱內蘊,壅阻脈絡,發于腠理,外達皮膚,而致皰疹簇生,瘙癢痛甚。肝火濕熱蘊蒸浸淫肌膚脈絡而生瘡。濕熱毒邪阻遇經絡,氣血凝滯不通,不通則痛,發于劇痛[3]。本研究使用西藥抗病毒藥物基礎上配合使用梅花針叩刺加拔罐具有清利濕熱,通絡止痛,調節經絡氣血,驅除毒邪,增強瀉熱解毒作用,使邪氣外泄,則病得愈。
參考文獻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2谷沅珉,熊臘元,曹富英.萬乃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療效[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0,29(1):43.
3何廣新.疼痛針灸治療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