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接種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身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抗體,從而獲得特異性免疫能力。目前,我國對<6歲兒童進行了免疫規劃。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計劃和策略,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1]。我中心是廣元市中醫院下設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為一體[2],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即屬于我中心的服務內容。我轄區有2所中小學校及5所幼兒園,從中心成立至今,根據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的要求,向所屬防疫部門申請,獲準后在轄區內2所學校及5所幼兒園均設置了臨時接種點,進行了5次共計12306人次群體性預防接種,無一例接種事故發生。現將所采用的臨時接種點的設置與管理方法總結如下。
組織實施
根據當地衛生局、教育局文件,與學校及幼兒園取得聯系,確定接種時間,擬定實施方案。中心成立預防接種工作小組,確定人員,明確分工。
宣傳發動
向學生家長或監護人發放預防接種知情同意書,說明接種疫苗的名稱、目的、要求、注意事項、禁忌證、接種時間,二類疫苗要求家長填寫接種自愿書,決定是否愿意接種,以確定需接種人數。通過電臺、網絡、報紙、板報、宣傳單等形式,開展宣傳活動,擴大影響面,將預防接種知識送到千家萬戶。
站點設置
每個接種點至少準備三間房屋,一間為登記、接種室,一間為接種后觀察室,另外單設一間接種反應處理室,以免因恐慌心理造成群體性事件。接種室要求光線明亮,每室要有醒目標示,觀察室要貼溫馨提示,如接種后請留觀30分鐘,無反應時方可離開。
接種場所顯著位置張貼以下提示:①預防接種工作流程;②接種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接種方法、作用、禁忌證、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③二類疫苗要公布服務價格;④接種服務咨詢電話。
根據學校、幼兒園接種人數的不同,配備相應的接種人員:現場組織員1~2名,負責與校醫、班主任聯系,通知接種學生,負責現場的組織協調工作。現場記錄員2~3名,由社區全科醫生及防保科醫生擔任,負責詢問應種學生的健康狀況、有無禁忌癥、過敏史、疑似發熱者測量體溫,有禁忌癥者做好相應記錄,對接種學生做好核實、登記工作,接種完后負責數據的匯總與上報。現場接種員4~6名,由取得相應的預防接種資格證書的護士擔任,負責對應種學生進行接種,兩人一組,一個負責接種,一個負責藥物準備,以提高效率。現場急救員1名,由臨床醫生擔任,負責接種異常反應的處理,保證接種的安全。所有在場接種服務人員,接種前均應接受相關培訓,熟知預防接種的相關知識、接種后的各種反應,發現問題,能迅速及時有效的給予處理,這是做好安全接種的根本保障。
安全注射
開始接種前,接種室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室內準備接種臺,接種前后均要用消毒液擦拭臺面,接種時臺上鋪設無菌治療巾,形成一個相對無菌區域。
準備好接種用物,如治療盤、75%酒精、注射器、砂輪、棉簽、銳器盒、污物桶、體溫表、聽診器、壓舌板等。
備齊搶救物品,1:1000腎上腺素針劑、抗過敏藥物及其他常規急救藥品、糖水、充滿氧氣的氧氣枕等。中心配備的急救車隨接種小組出發待命,以備不時之需。
接種人員按要求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每完成一名學生的預防接種,即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雙手,免交叉感染。根據藥物,選擇正確的注射部位與深度。嚴格實行一人一針一管,使用后的針具毀形后放銳器盒內,接種完畢,將醫用垃圾與銳器盒一同帶回中心,按要求處理,接種室地面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潔消毒。
冷鏈管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疫苗儲存和運輸管理規范》、《預防接種工作規范》等要求,進行疫苗冷鏈儲存、運輸和監測。中心根據接種學生人數,領取疫苗,按2~8℃要求存放于中心冰箱,并做好收發登記工作。根據當日上午或者下午需接種學生人數,將疫苗用冷藏包運輸存放,保證冷藏包內溫度2~8℃。接種點疫苗現配現用,保證疫苗的質量。
討論
本文總結近年來在2所中小學校及5所幼兒園,開展群體性預防接種,所采用的臨時接種點的設置與管理方法。結果,通過科學設置臨時接種點和規范管理,共計接種12306人次,無一例接種事故發生。
根據國家免疫規劃的要求,有時會對學生進行群體性的預防接種,以獲得相應疾病的免疫力,在學校及幼兒園設置臨時接種點,只要做好了組織實施、站點設置、安全注射、冷鏈管理等環節管理,進行群體性的預防接種,是安全可行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預防接種工作規范[S].北京:衛生部,2005.
2劉素珍.社區護理[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