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是成人后天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們應用銀杏葉提取物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進行治療,臨床觀察,旨在研究該藥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影響,血流變學的改變,評價其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價值。
資料與方法
本組病例68例,均按199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提出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和分類標準。糖尿病診斷和分期按1985年中華眼科協會眼底病學組討論制定的標準進行眼底分期,所有患者在眼科經眼底檢查及熒光照影確診為Ⅰ-Ⅳ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按入院先后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安慰劑組,觀察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2±91歲;病程5~20年,平均135年;Ⅰ期10例,Ⅱ期11例,Ⅲ期8例,Ⅳ期5例。安慰劑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503±101歲;病程5~21年,平均127年;Ⅰ期12例,Ⅱ期10例,Ⅲ期8例,Ⅳ期4例,各組間臨床資料和基本情況接近,有可比性。方法:①病人入院后治療前后分別檢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液流變學檢查。②所有患者將血糖控制達標情況下進行治療,療程5個月,觀察組病人口服銀杏葉提取物2片,3次/日,安慰劑組服用維生素B6、蘆丁。療程中兩組患者均服用維生素C、維生素E,停用其他改善微循環,血黏度藥物。
療效判斷標準:①顯效:提高視力兩行以上。微血管瘤減少,眼底出血,滲出吸收;②有效視力提高小于兩行,微血管瘤減少或不變,眼底出血,滲出與部分吸收;③無效:視力不變,眼底出血、滲出、微血管瘤加重或不變;④顯效+有效為總有效。
結果
用銀杏葉提取物5個月后觀察組34例病人中,顯效17例,有效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2647%,治療后觀察組與安慰劑組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銀杏葉提取物治療前后所有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
討論
隨著糖尿病的增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越來越受到臨床上的重視。糖尿病損傷視網膜與多種因素有關,高血糖、蛋白質的非酶糖基化,氧自由基的生成,多元醇-肌醇代謝異常,血液動力學障礙,凝血機制異常,各種血管增殖因素等都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有關[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特征為滲出、阻塞曾生的微血管病變,起的因素有血黏度增高,血小板活性增高,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糖尿病患者體內血小板增高,纖溶系統活性下降,毛細血管內皮損傷,會使血小板更易粘附于內皮下層,形成微血栓,導致毛細血管閉塞[2]。
銀杏葉提取物是一種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增加血流的血管保護劑,能夠顯著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使血液稀釋,微循環血量顯著增加,從而可以抑制可逆轉的微血管病變,糾正血-視網膜屏障破壞、防止視網膜滲漏出血、改善血液淤滯、微小梗塞、毛細血管閉塞、組織缺血、缺氧,從而減輕視網膜滲出、出血減少微血管瘤。在我們這組病例對照研究中,服用銀杏葉提取物5個月,8529%的病人眼底情況得到改善、視力提高,微血管瘤數目無明顯增多,出血滲透吸收,熒光照影滲漏減少,血液高黏度得到改善。與觀察組治療前和安慰劑組治療后比差異顯著,P<0.05,說明口服銀杏葉提取物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效。
參考文獻
1肖謙,丘鴻鑫,張素華.血清結合球蛋白與2型糖尿病視網膜的關系.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1997,13(4):48.
2Scott M,DavidJ Carol M,et Al.Enhanced expreesion of intra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and p-selectin in the diabetic human. Retina and choroid[J].Am J Pathol,1995,147:64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