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中藥膳食辨證施膳,臨床上分肝郁脾虛、脾虛濕盛、氣虛血瘀3型,以藥膳辨證施治。
資料與方法
資料對象:本組59例糖尿病患者均為門診觀察病人,其全部病例為非胰島素依賴型。其中男43例,女16例;年齡40~50歲10例,50~60歲30例,60歲以上19例。伴有冠心病9例,腦血管病6例,動脈硬化癥33例,三叉神經痛3例。
飲食治療方法:①膳食治療目的:維持理想體重;輔以藥膳,使病人恢復糖代謝的正常機能。②膳食治療原則:控制總熱量的供給:每日總熱量的供給應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勞動強度等情況來決定。一般應采用比正常值為低的總熱量。休息者,每日每千克給予25~30kcal;輕體力勞動者30~35kcal;中等體力勞動都35~40kcal;重體力勞動者40kcal以上。孕婦、乳母、營養不良者及消耗性疾病應酌情增加;肥胖者酌減,可減至每日120kcal以下。病人體重下降到低于正常標準5%左右,常可使本病得到控制。蛋白質要滿足供應,也可略高于正常人。蛋白質按成人每日每千克標準體重12~14g,約占總熱量20%。孕婦、乳母、營養不良及有消耗性疾病者應酌增。糧類的供給量:糖類的攝入量要按制,但也不應過低。一般病人控制在每日200~300g,肥胖病人在150g左右,占總熱量50%~65%。脂肪的供給量:膳食中脂肪的熱量占20%~35%,以瘦肉、植物油為主,全日攝入量不宜超過80g,維生素的供給與正常人相同。臨床證狀明顯者,應補充足量的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此外還要注意微量元素Cr和Zn及纖維素的供給。③飲食治療方法: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以及體重等情況,給予相應的飲食處方。選取丹皮、黃連、茯苓、蒼術、丹參、黃芪等中藥,與食物原料配伍,采用藥物炮制加工技術和烹調技術相結合的制作方法,制成不同類型的藥膳。針對肝郁脾虛、脾虛濕盛、氣虛血瘀三型病人,個別計算食譜。
肝郁脾虛型藥膳方選舉例:葛根粉粥、生地黃粥、烏梅粥、郁金粥、白芍饅頭、烏梅紅棗杏仁餅、冬瓜燉草魚、葛根燉鯪魚、生地蒸烏雞、玉米須燉蚌肉、黃連蓮子湯、菠菜雞金湯、韭菜煮蛤肉等。
脾虛濕盛型藥膳方選舉例:茯苓粥、白術餅、山藥扁豆糕、山藥茯苓包子、蠶豆燉牛肉、黃精煨肘、蓮子豬肚等。
氣虛血瘀型藥膳方選舉例:黃芪粥、丹參茶、虎茵湯、黃精當歸雞蛋、黃芪蒸雞、軟炸淮藥兔、山藥面等。
食譜舉例。
結果
各型血糖療效:本組59例病人,治療血糖平均值為23753±6604mg/dl,治療后平均值為16478±636mg/dl,經統計學處理,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在治療前后有極顯著差異(P<0001),即中藥膳食治療2型糖尿病有效。
討論
脾虛為糖尿病之本:脾的運化功能包括了胰的代謝功能,故胰在經典醫藉中成了無名之臟。但就糖尿病的病理機制與脾的功能失常是息息相關的。脾失健運,散精失常則肺失輸布,失于治節則尿多。脾氣下陷,精微下流則尿甜。脾氣虛弱,和化不足,四肢肌肉得不到濡養則消瘦,如《素問》曰:“脾病者,身重、善饑、肉痿。”
益氣活血法是治療糖尿病的基本大法。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脾虛導致五臟虛損,氣虛血滯是其重要的病理產物。益氣活血不僅有明顯的降糖作用,還可以預防和治療其微血管病變的合并癥。
辨證論治施膳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飲食療法用于治療糖尿病可以直接或間接起到糾正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作用。輕、中型病人,無合并癥者,可單純采用藥膳治療,就能收到滿意效果,它為糖尿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途徑。
本文采用中藥膳食辨證施膳,對59例2型糖尿病患者經過60天的臨床觀察,消除癥狀總有效率881%,降血糖總有效率898%,降空腹血糖有效率831%,24小時尿糖定量有效率852%,統計學處理相差非常顯著(P<001)。同時還有明顯的降血脂作用。實踐證明,中藥膳食治療糖尿病是值得推廣的營養治療措施。
治療前后血糖(空腹)水平變化(X±S)
分型例數治療前血糖(mg/dl)治療后血糖(mg/dl)t值P值輕12147.67±3.47147.67±3.474.56<0.001中26223.10±20.24150.38±36.1010.51<0.001重21306.85±44.32289.52±78.504.77<0.001合計59237.53±66.04164.78±63.610.6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