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部分科室試點推行了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現總結如下。
優質護理服務
制定方案,集中培訓,提升綜合素質:結合醫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施細則和方案,制定手術室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作實施細則,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標準。并與每月績效考核及職稱評定掛鉤。對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工作標準在科內反復組織學習統一認識,使科內每一位護理人員的思想認識的有了明顯的轉變。
強化對護士的繼續教育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定期開展職業道德培訓,并針對不同護理人員的特點對她們進行人際溝通及誠信等相關知識的培訓,提高手術室護士的綜合素質、促進綜合修養。使之能更好的勝任優質護理服務的工作。
運用護理程序,圍手術期全程實施整體護理:
⑴術前訪視延伸至家屬:根據美國護士協會“手術室護士基本綱領”的內容,手術室護理實踐基準的第一階段是進行術前訪視,掌握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狀態。按照護理程序,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術前訪視主要是評估、診斷、計劃階段。
⑵術中護理:手術室護士要主動給患者以熱情的關懷,態度真誠,親切,語言溫柔,委婉,安慰體貼關心照顧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環境,告知他對儀器設備發出的聲音不要緊張以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麻醉時的感覺以及麻醉產生的效果,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手術開始,根據手術需求,護士將患者擺好手術需要體位,此時除了要使患者處于功能位,防止神經肌肉的損傷,還要在各個容易產生壓瘡的部位墊上軟枕或者棉墊,防止術后壓瘡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心電監護,隨時觀察其肢體語言等,及時分析,判斷,及早發現病情動態,隨時配合麻醉師妥善處理,以免操作被動,造成不良后果。手術完畢,如果患者是全麻,蘇醒期有可能出現躁動,手術室護士應妥善束縛患者,防止發生患者墜床,引流管、靜脈留置針脫落等意外情況的發生。待患者完全清醒,病情穩定,送患者出手術室房間時應幫患者穿戴整齊,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并且注意保暖。
⑶術后回訪:主動反饋提升服務內涵。對手術后的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對工作、服務的滿意度。通過這些反饋來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加以改進更好的服務于患者。
結果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滿意度比較。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護理缺陷發生率比較。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護理工作質量比較。
討論
提高滿意度降低護理糾紛及投訴發生率:在推行優質護理服務后,護理人員轉變了服務理念,改變了工作態度,用親情去慰藉患者,用服務去感動患者。
降低護理缺陷的發生率:隨著優質護理服務在手術室的推行,各個環節及每位護理人員均能夠主動按照實施細則和標準貫徹到實際工作中,除了護理部、護士長和科室質量控制組成員外,科室護理人員都能夠主動從細節處自覺檢查工作中的缺陷,控制關鍵環節,進行重點的防范。
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帶來的就是高質量的護理水平,可以看出優質護理服務有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會芝,盧杰,駱金凱.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轉變護理工作模式[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4):29-31.
表1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前后滿意度比較
項目實施前實施后P值病員滿意率85.20±3.1195.30±2.82<0.05醫生滿意率90.05±2.8597.25±2.31<0.05臨床護士滿意率89.50±3.4598.50±2.92<0.05護理糾紛及投訴率10.10±2.103.20±1.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