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1)11-0039-02
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疫苗免疫接種是有效手段之一,但是免疫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于接種時疫苗的用量、接種途徑和免疫程序等外部因素,還取決于動物機體自身健康狀況。因此,雖然對動物進行了免疫接種,但有時候并不能產生較為理想的免疫效果。2010年瑪多縣部分鄉鎮、村實施過免疫的動物也發生了傳染病,給該縣畜牧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經調查分析、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現將導致動物免疫效果低下的原因及防制對策歸納總結如下。
1免疫效果低下的原因
1.1疫苗本身問題
(1)疫苗的質量問題。一般來說,正規廠家生產的疫苗,各項指標經檢驗均合格后方能出廠,關鍵是在調撥過程中運輸與保管未嚴格按有關規定執行,造成疫苗運至村級防疫站時效價達不到要求。
(2)選擇的疫苗菌(毒)株血清型不符合。引發家畜疫病的菌(毒)株有多種血清型,而各血清型與本地流行疫病血清型不符,導致免疫效果差或無效,出現免疫效果低下。
(3)疫苗運輸貯藏不當。由于缺乏專業的冷鏈系統,在疫苗調運貯藏時,未采取任何保障措施,使疫苗效價降低或失效。
1.2操作不規范,免疫程序不科學
(1)疫苗稀釋不當。用冷水、未消毒或受污染的稀釋液稀釋,均會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若用含消毒藥的水稀釋疫苗,也會使疫苗免疫原性下降,免疫效果低下。
(2)免疫注射不規范。注射部位不準確、打飛針,隨意改變接種途徑,導致疫苗不能發揮作用。接種前注射器沒有徹底消毒、清洗而引起交叉感染。注射部位涂擦的酒精、碘酊過多或使用5%以上的碘酊消毒,導致免疫效果降低。
(3)免疫劑量不足或過大。疫苗接種劑量不足,常常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從而使家畜不能夠獲得較強的免疫力。抗體水平隨著接種劑量的增多而提高,但這并不意味著免疫劑量越大越好,相反超大劑量的活菌苗易導致家畜感染相應的疫病并出現臨床癥狀。
(4)免疫程序不科學。有些村級防疫員不按規定時間進行免疫,有的防疫員為省事多種疫苗同時免疫,導致疫苗間相互干擾,達不到控制疫病的目的。
1.3免疫抑制
(1)營養性免疫抑制。瑪多縣屬高寒草原氣候,海拔4 300m,四季不分明,只有冷暖之別,飼草極為短缺,尤其是到青黃不接的春季時,牲畜普遍營養不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免疫后機體抗體水平降低。
(2)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傳染病是引起家畜免疫抑制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有些傳染病的發生可使機體對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強,對多種疫苗免疫反應下降,導致免疫效果低下。如羊梭菌病、牛出血性敗血癥等病菌可直接侵襲淋巴器官和淋巴細胞,誘導某些細胞因子的釋放,激活抑制性細胞,因而影響免疫效果。
(3)藥物的影響。牛、羊接種疫苗前后10d左右,使用了某些藥物,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類藥物等,能抑制機體致敏淋巴細胞的形成,影響免疫效果。
(4)應激因素的影響。天氣變化、飼養密度過大、通風不良、轉群和運輸等因素可引起應激反應,使機體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從而影響免疫功能。
(5)寄生蟲病的影響。寄生蟲特別是線蟲、捻蟲、弓形蟲等可抑制淋巴細胞的功能,使細胞免疫機能降低。
2防治對策
(1)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定期消毒,降低環境中的有害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減少由環境因素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針對瑪多縣的氣候環境,適當的對牲畜進行補飼;定期驅蟲,減少寄生蟲病的發病機率。
(2)依據抗體水平監測結果,制定合理的免疫計劃。根據動物體內抗體水平的消長規律進行免疫接種,避免在體內抗體水平較高時進行接種而導致抗體發生中和反應,或者在體內抗體水平很低的情況下仍未接種而出現免疫空擋。
(3)要慎重選擇疫苗。疫苗選擇要結合本地區疫病流行的實際情況選擇高效、安全、質量有保證的疫苗,疫苗株的血清型與流行株相一致,嚴禁使用無冷鏈設施儲存的疫苗。一般情況下疫苗運送時應避免高溫和陽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對溫度有嚴格的要求,一般凍干苗應存放于-10~-20℃的冷凍環境中保存,溫度越低保存效果越好;滅活菌苗一般保存在2~8℃,低于0℃導致疫苗失效。
(4)免疫操作要規范。防疫員要經過正規培訓方可上崗,免疫接種要完全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如動物處于亞健康或發病狀態,應待其痊愈后再接種疫苗。在免疫接種期間不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類藥物和代謝藥等,以免影響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