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清藝員“離巢”傳聞
內地娛樂業繁榮的大環境,使不少港臺藝人選擇北上發展,并推動了中港臺三地影視行業的多元融合。
香港無線電視臺(以下簡稱TVB)在香港回歸之后,一直與內地有著最緊密的合作,內容涉及影視制作,綜藝節目、文化輸出、藝人交流等。與此同時,TVB簽約藝員也成為港臺娛樂勢力北上潮流的主力軍。
據稱,TVB藝人佘詩曼,在與TVB經紀約滿之后,全力進軍內地。在“限娛令”之后,她透露,她在內地的所有宣傳活動均未變更,也會如期在九月中旬赴北京拍攝新劇。香港藝人張文慈,原本有份參加東方衛視《舞林大會》,但日前接到通知,由于港臺藝人有名額管制,她無法參加這個一綜藝節目。可見,目前的“限娛令”僅只針對綜藝。
TVB中國事務高級經理張惠兒對記者說,TVB方面并未接到內地的“限娛令”,也未看到任何明文規定不許TVB藝人參加內地綜藝節目。她表示,很多TVB藝員在內地的發展,包括上節目、做廣告、拍影視劇等,都是TVB在積極接洽。藝員鄭嘉穎、胡杏兒、楊怡近年拍了不少內地劇集,都是TVB方面在主動促成。她還澄清,媒體所言的阿佘“出走”也并非事實。TVB與藝員的簽約方式種類很多,阿佘只是放棄了與TVB的經紀約。
“我們的藝員多拍內地影視劇,也是間接把他們捧紅,他們能夠走出去,證明TVB選人的眼光不錯,我們不會想,人家怎么把我們的人挖走,也希望未來有更深度的合作。”
QA
影視圈:內地近年影視投資加大,演員片酬水漲船高,TVB很多藝人北上,這會給你們造成什么影響?
張惠兒(以下簡稱張):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我們都知道,雖然拍影視劇是一個藝術行為,但藝員的要求也是很實際的,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問題。內地演員的酬金高,也是與國家的發展起飛有關,觀眾的需求和廣告投入自然會高,令到港臺藝人淘金潮,這對觀眾來說是個好事,他們選擇的范圍也會更大。
影視圈:你們如何應對?
張:我想借你們的版面澄清一些,很多媒體愛用“出走”來形容TVB的約滿藝員。其實哪有“出走”,TVB的合約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歌手約,經紀約,藝人約,主持人約很多。講到佘詩曼,我們只是沒有再簽經紀約,但有其他約,只是換一個方法來合作。從另角度講,他們能夠走出去,是TVB的一個成就。
我最近有注意內地劇《金枝玉葉》的宣傳,主打我們TVB的藝員,三哥苗僑偉、林保怡,也是幫我們把名氣打出去。這對雙方都是好事,他們多拍內地的影視劇,他們走紅,我們的電視劇也會更值錢。
影視圈:內地現在很多電視臺都在走TVB模式,自制綜藝、劇集、自己做藝人經紀等。目前TVB在培養人才方面有哪些方式?
張:TVB一直在不斷地栽培新人。特別這幾年,內地、臺灣、韓國,每個地方都有很優秀的藝員,把觀眾的視線分散了很多,選擇更加多元化,自然香港藝員在九十年代的那種優勢也分散了,這對傳媒業來說是一個好的結果,有競爭才有進步。
有的人也會說我們的藝員沒有以前好,但我覺得這需要時間來證明。現在的藝員培訓班,跟以前很不相同。過去周潤發、劉德華他們那個時期,要在藝訓班上足一年,之后在各個電視劇里跑龍套。現在市場步伐越來越快,我們不可能有這樣充足的時間來培養一個藝員。我們會從“香港小姐”、“香港先生”等大賽中選拔,去包裝相對成熟,相對被觀眾接受快的藝員。同時,我們也在辦一些選秀活動,比如“超級巨星”、“功夫之星”等,針對每個人的強項重點包裝,再送到藝員訓練班做短期培訓。
影視圈:這么短的時間,有什么竅門讓他們迅速成長?
張:兩個字——“機會”。TVB可以給藝人很多全方位展示的機會,因為我們的節目很多,有專題綜藝,有訪談,有電視劇,給你越多機會,越多實戰經驗就可以。如果你怕面對鏡頭,我們就天天想辦法讓你面對,就OK了。
影視圈: TVB在香港回歸之后與內地有過多次合作,未來這種合作會更多嗎?
張:九·七之后,我們跟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歲月風云》,后來又與SMG合作《摘星之旅》。這兩部大制作算是全方位的合作,從投資到制作,我們都有份參與。未來,我們也一直在尋找合適的電視臺和對象來做,但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其實在《摘星之旅》做出來之后,在哪個地方先播,出了點矛盾,是制作人很難操作的事。當時《歲月風云》是兩地同時播出,就很好處理。未來,我們也會想辦法克服一些區域問題,努力化解或避開這些矛盾。
影視圈:TVB與內地在綜藝節目的合作上也很有成效,比如舞林大會、舞動奇跡等,不知近日傳聞的“限娛樂”,對兩地間的合作有何影響?
張:其實我上個星期有看報紙,可能只是媒體在炒“限娛令”,總局并沒有出臺這個規定,我們也沒有收到TVB藝人不能參加衛視綜藝活動的通知,所以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與內地合作的綜藝節目一直在繼續,剛剛做完深圳大學生運動會的綜藝晚會。我希望,兩地的距離,能夠通過這些綜藝活動越來越近。
開創兩地合作新里程
TVB于1967年啟播,是全港首間商營無線電視臺,有43年的發展歷程。旗下擁有兩個專屬電視頻道,翡翠臺與明珠臺,每年播放逾一萬七千小時節目,是全球制作華語節目最多的電視臺之一,發行海外超過四十多個國家,覆蓋全球超過三億用戶。
1997年香港回歸后,中港兩地電視業者的跨界合作越見頻繁,日漸建立起密不可分的伙伴關系,TVB作為扎根香港電視業界的龍頭,不斷與內地電視人進行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開創電視新里程。
2010年,TVB共播出1100小時的國產節目,包括電視劇集、綜藝晚會、紀錄片等。憑借在香港的獨特優勢,一直在國際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把優質國產電視節目播出至香港本土及海外。
QA
影視圈:TVB劇集的制作量每年有多大?主要輸出渠道在哪里?
張:我們主要是供應本港地區播出,在香港主要有兩條半電視劇播出線,一條是翡翠臺,一條是明珠臺,明珠臺是外語頻道。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會播出兩小時電視劇,再加半小時家庭劇,全年差不多有六百多小時的劇集。本港對TVB劇集的需求很大,再加上海外平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加拿大、新西蘭等,有我們自己專門的播出平臺和有線收費頻道。主要針對當地的華人市場,當然現在最大的市場是內地。
影視圈:內地觀眾很喜歡TVB劇,但由于近年內地電視劇生產過剩,各電視臺對TVB的引進減少,目前向內地引進劇集的情況是怎樣的?
張:其實引進數量也沒有少。只是現在內地觀眾有了更多的選擇,感覺上少了。每年我們仍然會有幾百小時的劇集引進內地,像《宮心計》、《家好月圓》等都非常受歡迎。
我們的主流電視臺翡翠臺在廣東落地,能夠覆蓋廣東全省,收視一直排在前三。可能北方的一些城市因為總局規定,引進劇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可能看到的不多。因為我有很長時間在北京工作,也很留意看電視。像安徽衛視,每周末都會全天連貫播出TVB的劇集。
影視圈:除了電視臺,觀眾還有哪些渠道可以看到TVB新劇?
張:我們會把一些劇集打包賣給新媒體,也就是視頻網站。但這最多也是一種宣傳,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TVB是傳統電視臺,并不把網絡做為主流播出渠道。
影視圈:TVB在海外華人地區的影響力很大,做了哪些工作?
張: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TVB成立四十多年了,香港也有很多人移民了,很多香港人把看翡翠臺和明珠臺當自己的生活習慣一樣,他們出去之后也把這種習慣帶到海外,進而在海外把TVB的文化流傳出去。所以,在華人世界里都有TVB,它的影響力是慢慢累積的。
影視圈:今年引進內地劇集的具體情況。
張:有《抉宅男女》等六部大型的劇推出。具體的發行現在還很難說,我們要先在香港播出,然后根據收視情況賣出去。目前只能說這六部是我們的計劃,內地購片方也要先看它們在香港的播出情況,我們不會有預售或訂購,更不會按內地的要求拍攝。
影視圈:TVB在香港播出內地電視劇的情況?
張:2010年,我們播出接近一千一百小時的國產節目,今年上半年,我們播出的內地節目有五百多個小時,包括電視劇,綜藝節目、晚會、紀錄片,好多。我也很喜歡看內地的電視劇,的確做得很不錯。我個人物喜歡那種很生活化,很實際的感覺,講人性和感情的,沒有特別的壞人,很適宜老百姓收看。這也會給TVB的制作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幾年前拍攝《沖上云霄》,就是這種思路。
影視圈:您提到兩地文化的交流,都通過哪些渠道?
張:香港和海外的華人觀眾,文化根基沒有內地人那么深厚。我們會把內地引進的節目做一些加工,比如CCTV 的紀錄片《故宮》,我們在播出時,會設計一個主持人做為皇帝的角色來介紹,通過一些方法,把祖國的文化傳播出去。此外,我們每年都會跟內地的電視臺做春節聯歡晚會,去年同北京臺一起制作了環球春晚。我們給自己的目標是,做到真正的“以進帶出,以出帶進”,使TVB成為祖國文化最重要的宣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