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年代大戲《小站風云》在中央八套熱播,劇中的主演、臺灣演員陳昭榮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在劇中他塑造了一位在那個時代,為了理想甚至有些“一根筋”的熱血青年形象。
陳昭榮在臺灣享有“臺灣戲劇一哥”之譽,不僅因為他主演的電視劇都占據8點檔黃金時段,號召力斐然,更憑借一部《臺灣阿誠》火遍港臺及東南亞地區。此番與內地班底合作也絕非首次,從早期的《蒼天有淚》、《青河絕戀》、《書劍恩仇錄》等劇開始,他就對兩地的合作深有體會。多年后,內地影視業的蓬勃發展也讓他下定決定北上,重闖天地。
這里成就高品質
影視圈:您是哪一年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的?既然已經享了“臺灣戲劇一哥” 的美譽,您為何還要北上重闖天地,原因是什么?
陳昭榮:在2009年我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內地來。從2000年到2009年期間,我一直都在臺灣拍戲,臺灣的電視劇模式是從晚上8點到播到10點。而今天白天拍的可能今晚或明晚就播出,節奏非常快。十年來我演了約800集的電視劇,1500小時的戲劇,因為收視較好,每部戲都要拍近300集,幾乎天天在拍戲。而我的角色多集中于從有志青年奮斗到成功企業家。一直演這樣相似度非常高的角色,讓我掙扎、抗拒,我曾經嘗試改變,但觀眾不接受,給電視臺打電話抗議,他們已經把我定格在某一類人物形象上。時間久了,我常會有被掏空的感覺,想感受不同的影視環境。此外,在質與量的問題上,前十年我已經完成了量的積累,接下來我要向著“質”走。所以下定決心北上發展。
內地電視劇近些年的發展非??欤瑹o論從制作環境、制作條件、制作班底都比港臺要優秀,我非常享受在內地拍電視劇的這種品質保證,能拍好戲對我而言是超乎一切的,而這里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對我而言是極具魅力的。
影視圈:港臺演員紛紛北上發展已經趨勢,您認為這與內地的高片酬是否有直接關系嗎?
陳昭榮:我認為港臺的演員北上發展的原因主要是看重這里良好的環境以及高水平的創作團隊以及高質量的作品。像在臺灣,電視劇每年的產量很高,收視率一樣很好,產出量也相當大。但投資與制作成本有限,黃金檔電視劇的每集的成本是25萬至40萬人民幣之間,不會再超過這個額度。而內地的因為受眾人口巨大,所以眾多劇的投資成本也高,不少電視劇制作成本已經達到150萬一集。身為演員,大家都渴望拍到好的劇集,拍好戲也是同樣會上癮的。因此這里施展的空間更大。
近幾年內地演員的片酬確實漲幅較大,但酬金的高低取決于觀眾的認可度,所以拍出好戲,讓觀眾認同才是至關重要的。
影視圈:內地演員大多是專業院校畢業,臺灣演員大多是“實踐出真知”,合作過程中您認為兩地演員在表演上有哪些差異?
陳昭榮:不同地域的演員合作當然要有一個磨合期。表演過程中,我感受到兩地演員間最大的差異就是節奏感不同。
最早我與內地合拍劇集是從1997年開始,那時感覺內地演員的表演節奏非常慢,可能由于他們大部分是戲院學院出身,習慣于舞臺上的那種表演方式,把訊息和節奏做到自己身上,同時闡述對白的方式也慢。我當時不太理解,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把節奏與光環都繞到自己身上,后來一位內地的演員朋友告訴我,在內地演員生存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了曝光的機會,當然要讓自己的鏡頭多一些。在港臺的電視劇中,也許說一句臺詞只有三秒鐘,但內地演員至少要五秒鐘。
但這么多年過來,我發現他們的表演節奏也越來越快了,這次拍攝《小站風云》接觸到的演員,已經和當年給我的感覺大不一樣了。他們告訴我現在電視臺的選擇非常多,導演要求表演節奏要快,否則幾個鏡頭抓不住觀眾的話,他們就要換臺了。這點倒是與早期的港臺劇集很像,因為選擇多,競爭大,至使節奏加快了。
咖啡與可樂的區別
影視圈:感受兩地的影視環境,您認為最大的差別在哪里?
陳昭榮:最大的不同有兩點:首先從演員方面講,內地演員的表演很扎實,我不得不佩服。尤其是人藝等專業團體的演員,他們的表演節奏掌握得非常好,這種起承轉合拿捏得非常到位。我特別希望有機會與這些優秀的演員一起合作。港臺藝人因為沒有這種環境,也沒有這樣的團隊,都是半路出家,靠大量的演出來堆疊和修正,所以質量上是不一樣的。
其次電視劇的制作模式也不相同。臺灣的電視劇制作比較工業化,拍攝現場大約四五臺機器同時作業,三個攝制組同時工作。拍完的戲就直接送到電視臺的中控系統,這個系統大約有一二百人,他們分工明確,配音的配音,配樂的配樂,上字幕的上字幕,各司其職。一部戲大約會有二三百人同時為它服務,非常專業,屬于集團化運作。這樣的制作方式是非常與時俱進的,可以把當下的熱點放入劇集,適合拍現代劇。
內地電視劇是集中拍攝,需要幾個月的審查與后期制作,這樣的制作方式對于年代劇、歷史劇以及古裝劇更為適宜,可以慢慢品味。
對于兩地制作過程的區別,我曾經用可樂與咖啡來比喻。臺灣的電視劇非??焖?,就像喝可樂,剛剛拍完,氣還沒有消掉就播出了。而內地拍電視劇,有可能要近一年以后才播出,像煮咖啡一樣,需要一個過程。
影視圈:很多業內從士都曾表示港臺演員的敬業程度更高,愿意與他們合作,為什么港臺演員普遍具有這樣的職業素養?
陳昭榮:我也常常聽到一些比較性的內容。我想港臺藝人的敬業與所處的影視環境有關,畢竟地域小,競爭激烈,演員敬業的工作態度和職業道德是必須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這些,則很快就會被淘汰掉。像《小站風云》開拍之前,我必須要做一些案頭工作,因為我對這段歷史不夠熟悉,要補課。我寫了大概十幾頁的中國近代史的人物關系架構,并畫了圖,了解這個年代背景對中國的熱血青年有什么影響,心態是什么。其實無論從事哪一行業,都取決于你自身的用功與否,不付出辛勞就不會有收獲。所以從我們從進入這個行業的第一天起,這種良好的職業精神就樹立起來了,還要守時,不能遲到。所以相比較的確是內地演員更幸福一些,因為他們有拍不完的戲。
影視圈:內地電視圈發展蓬勃,但也有很多熱錢涌入,劇本創作也參差不齊,您如何選出優秀的劇本,您接戲有哪些原則嗎?
陳昭榮: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內地的經紀人顯得更為至關重要,他們要像好萊塢的經紀人一樣,在海量劇本面前幫助演員篩選劇本,要針對演員的特性幫助他選擇。讓演員呈多面性發展,而不是只演一類角色。經紀人就要把守好這第一關。
對我而言,我選擇劇本并沒有什么原則,只要是好的劇本我就會爭取。我在乎的是制作班底、導演的水平,倘若是一部好戲,讓我演路人甲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