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譯非常有趣,若讓他回憶兒時的事兒,他會講兩三歲時自己好似置身于南天門的樹堡,透過那個觀察孔去看周圍的一切,同時也能看到自己。而后,經過三十年人生的打磨,似乎他越來越清晰一點,幼時想法雖虛幻,但一個人能夠正確看清自己,是有多重要:“做演員,在剛入學學習這個門類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課程,叫“觀察生活練習”,從那個時候養成一個習慣,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和人,分析出結果,用到自己的這個表演中。但是那個時候經常忽略一點,就是觀察自己。”
十年風雪今朝晴
從1997年到2006年,張譯于軍區戰友話劇團經歷了十年的兵團生活。問他,這期間是怎樣一個狀態,他一語帶過:和普通人當兵并無太多不同。然而,凡是輕描淡寫的歲月,更加令人好奇曾承受的坎坷和挫敗。是什么令他在如今談笑風生?今日的瀟灑又源自何種生活的頓悟?
在這漫長的十年中,表演是他始終不能放棄妥協的東西。他熱愛、敬仰,試圖傾盡全部為之瘋狂。張譯演過雙簧、相聲,當過場記、編劇,但始終沒有在舞臺上擔綱重要的位置。曾因為一個角色苦等六年,卻始終未能如愿。如果說人生的綻放只需一剎那,那么在我們看來,張譯的爆發等了太久、來的太緩。他坦言,提干后自己仍舊只能飾演一些邊邊角角的龍套角色,也做過冷板凳,甚至急得長出白頭發。在當時,命運沒有格外垂青他,機會少之又少,這樣的情況下,更接受過深深的打擊。
“曾經有領導找我談過話,原話是:‘你演戲就是個死’。對于一個年輕學成,但表演沒有太多實踐的年輕人,確實是個打擊?!碧嗟娜朔顒駨堊g別再做這行,說他不會演戲,應當另擇他路。
直到遇到康洪雷,張譯的好運氣開始了。
在這一年,他已經打算轉行去寫劇本。曾創作出一部十八集的詳細劇本,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卻在關鍵時刻被告之遺憾棄用。生活給予的窘境令張譯困苦不堪,身上的錢幾乎沒了,馬上就面臨連飯都吃不起的問題。正在這時,康洪雷的邀約到來了,希望張譯能夠出演《民工》這部作品?!翱岛槔讓а?,誰不知道啊,那簡直太高興了?!眲偡畔码娫挻饝魈烊サ膹堊g,又臨時接到單位電話,讓他回去演一個電視劇的一個男三號。此前,由顧晶導演的作品《給點陽光就燦爛》中,張譯曾客串過一個角色,給顧晶留有深刻的印象。此次,顧晶的新作欽點張譯出演男三號。欣喜的張譯剛剛推掉了康洪雷導演的邀請,卻再次遭到打擊:“我去顧晶導演那報了個到,同時團長叫我去開會,他希望我繼續擔任電視劇場記的工作。”本是雙喜臨門,最后竟然全部落空。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張譯比誰都清楚這個道理,好在,康洪雷導演方面原本給張譯預留的角色依舊空缺,他還是趕上了這趟幸運的“末班車”。
回首往昔,常常有人感嘆歲月的不公、命運的多舛,卻殊不知未經時光的沖刷,任再完美也始終缺少一份堅韌。張譯懂得這個道理,也沒有抱怨有多少人不可原諒?!拔蚁肴绻且粋€人一帆風順,這輩子風調雨順,他可能也不會太去注重他自己的內心世界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判斷。畢竟一個是我當過兵,另外一個是我也親身經歷了生死訣別、坎坷困苦,就是我作為一個演員的幸運?!?/p>
角色百變 自我不變
對于張譯的認識,大多觀眾是從《士兵突擊》中的“史今”開始的。善良、博大胸懷、一諾千金至今給太多人留下印象,在形容這個角色時,張譯這樣說:“史今是個真爺們。他用一種柔軟的方式傳遞了最巨大的力量。很多人都說生活中沒有史今那樣的人。我不同意。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濃縮。他的優點和缺點就是許多人的集成。”
這之后,《我的團長我的團》“孟煩了”一角也由張譯出演。他說接這個角色之初,自己啃劇情大綱著實費勁,而直到最后一頁,前面的種種疑惑都一掃而清,接近凌晨五點,早已被角色感動得泣不成聲?!皠≈械拿總€人都在尋找自己的靈魂,但很多人在有生之年是找不到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剎那肉體灰飛煙滅了。劇中炮灰團基本是死光光的,惟一留下的就是孟煩了一個人,活到80多歲,這個人身上背負著所有人的包袱,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事情?!?/p>
如果說《士兵突擊》、《軍刀》、《我的團長我的團》、《生死線》一直貫穿著張譯詮釋軍人形象的線索,那么從《鋼鐵年代》開始,張譯開始轉變身份,走起文藝路線?!熬唧w的改變是,人物的身份從軍人到知識分子到學生,知青。相比如此多身份,我更喜歡后面這些,在我看來,也許部隊演的太多,容易發生重復。而后面幾類,種類更多、更新鮮、人物內心更豐富,可能有更多可以發揮的東西。”
作為職業,演員往往用心感受當下,方寸之間找到演繹角色的沖動和方式;而作為回饋,表演也能夠教會演員很多。對于張譯來說,表演能帶給他最珍貴的東西,即是客觀地觀察自己、審視自己?!斑@一點十分重要,好比不經意做了一件事情后,得到了一個結果,然后會馬上停下來,回顧前一刻心理過程是如何演繹的,這里會摻雜周邊或者自身的壓力,但同時也能發現很多真性情的東西?!?/p>
不可復制的青春往事
作為《北風那個吹》的姊妹篇作品,《雪花那個飄》還未面世之時,即發出不小的動靜??纯驮趶木W上扒劇透的同時,也意外發現,較之前者,后者演員陣容集體大換血。沒有了夏雨、閆妮一線演員挑大梁,取而代之的是張譯、劉威葳等幾名實力演員,這在一定意義上極大地燃起大眾的興趣:姊妹篇,何為姊妹,誰姊誰妹? 面對觀眾若有似無的比較,張譯顯得十分輕松。事實上,他稱自己是標準的“北風迷”,集集不落,格外喜歡。在拍《三七撞上二十一》的那段日子,他幾乎天天都要纏著閆妮給他講拍《北風》的經歷。他迷戀那個年代,也感謝歲月為人們珍藏的舊時情懷。
此次《雪花那個飄》除去演員更換之外,主創皆為《北風》的原班人馬,依舊由高滿堂執筆,安健導演。主要講述77屆大學生的大學生活,到他們1982年畢業為止。張譯說,得到這個機會也是意料之外的。此前高滿堂聯系他,表示欣賞他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以及《鋼鐵年代》中的表現,希望來年開春把檔期留出來合作一場知青的作品。
于是合作便這樣開始。整部劇集盡管年代跨度不大,看似簡單的背后卻蘊藏著更艱難的問題:怎樣把握住那個年代的氣息,原汁原味將“老77界”還原給觀眾。為此張譯也做了不少功課。這其中,和導演、群眾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斑@期間,我經常會給滿堂老師打電話。很多地方不明白,會找他請教。他會把當時年代的記憶,知青時代的故事給我講。同時還有很多老知青,他們的很多故事會留有當年的印記,這讓我受益匪淺,對那個年代有了更具體、詳實的認識?!辈⑶?,張譯還補充,自己生在那個年代的尾巴,兒時對于家鄉東北的模糊記憶里,環境和戲中環境相似,演員是要掏出自己有的東西,展現給觀眾,生活的累積是重要一課,將記憶統統開啟,演員要有這個能力。
縱觀影視行業的發展,知青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從早期的《孽債》到現在《北風》、《雪花》,觀眾關注的程度越發提高,作品角度的新穎、事件的真實度也循著良性的軌跡發展。有消息表示,高滿堂欲打造“知青三部曲”,將那段歲月逐一放大,來祭奠人們不可復制的青春往事。
“目前電視劇的收視群體大多是50、60、70歲左右的中老觀眾。他們經歷了那些年代,也許在他們身邊就曾經有過像‘趙長天’這樣的人。”張譯形容起自己飾演的這個角色。他講,這是一個鮮活具有特點的角色。在“趙長天”身上有著那個年代最質樸的情懷?!笆紫?,他是一個重責任的人。這點表現在他對‘劉翠翠’的責任。其次,他能主事。在知青點里、在班級里他充當一個幕后主事者。最后他也幽默。戲里‘趙長天’有一些小喜劇的成分,這種幽默的體現對于劇情是必不可少的?!?/p>
網絡上“老77屆”給予了《雪花那個飄》滿滿的贊譽,尤其“趙長天”的角色,被稱為有智慧、有擔當的完美體現。張譯直言,這兩年在作品中逐步挑梁出演男一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由表演”,直到《雪花那個飄》,他才逐漸領悟到了自由表演的真諦,“可以在角色涵蓋的范圍內自由發揮,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而且要和編劇、導演不斷溝通,令人物生命更加鮮活。所以拍到后面的時候我越來越興奮,也越來越自由,這種愉悅的心情無與倫比?!?/p>
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戲如人生,逐漸找到自己。
他說真正開始觀察自己這件事,領悟得比較晚,但慶幸開始做了。所以我們何不將這看作是新的開端。每一段歷程都有起始和終點,每一次重新認識自己便當作一次新生,一份歲月給予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