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商業銀行正在改變以凈利息收入為主的盈利模式,并不斷地拓展其業務范圍,這使得非利息業務收入在銀行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逐步上升。國際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開展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在發展過程中為銀行業注入了活力,已成為新的競爭核心,能夠為我國銀行開展此類業務提供發展模式和路徑的經驗借鑒。本文通過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主要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進行比較,發現我國銀行無論在非利息收入占比和非利息業務構成兩方面都存在差距,并對我國發展非利息業務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非利息業務 國際比較 非利息收入占比 多元化經營
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和銀行業競爭程度的加劇,為了應對新的經營環境,我國商業銀行在不斷地拓展其業務范圍,這使得非利息業務收入在銀行的經營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2008年末,我國非利息業務收入在營運收入中的比重已達到13%,在1999年,非利息業務收入占比不到6%。非利息業務正逐漸成為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
而在國際銀行業發展史上,銀行的非利息業務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以驚人的速度迅猛發展,為銀行業注入了活力,成為新的競爭核心。通過將我國商業銀行與國外主要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我國銀行這方面的差距,并對國外該類業務的發展方式與路徑進行借鑒。
一、相關概念與文獻綜述
1、非利息業務的定義
非利息收入(Non-interest Income)是西方銀行業在實踐中所總結出的一個的概念,用來與傳統的利息收入做分區。從上世紀80年代起,非利息收入在西方銀行總收入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一概念遂被寫入教科書,并得到了學術界和理論界的關注。通過損益表上收入的來源不同,可以將其劃分為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而與這兩類收入對應的業務即為利息收入業務和非利息收入業務。
在我國,非利息收入業務這一表達方式并不多見,而按中國人民銀行《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的界定,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主要包括:支付結算業務、銀行卡業務、代理類業務、擔保類業務、承諾類業務、交易類業務、基金托管類業務、咨詢顧問類業務、其他業務等九大類。
2、文獻綜述
目前我國關于非利息業務的文獻還較少,主要研究集中在非利息業務發展的問題以及對銀行績效的影響方面。赫國勝(2003)在總結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認為應當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產品拓寬,改善收入結構不僅能夠增加收入來源,而且能有效降低經營風險;鄒江等(2004)通過對比分析中外商業銀行收入結構的差異,提出了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對非利息業務重視不夠,應當對其進行重新定位,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確立其與利息業務相當的戰略地位;王勇等(2006)指出國內商業銀行在非利息收入業務發展上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業務品種少且深度不夠,二是總量不大利潤貢獻小,他認為應當借鑒國際經驗,積極進行非利息業務的創新,在收入結構中增加非利息收入的占比。薛鴻健(2006)從發展動因、收入構成、銀行類型、綜合影響方面分析了過去20年間美國商業銀行業非利息收入的發展變化, 以期為中國商業銀行業發展中間業務提供階段性目標與路徑參考,他認為增加收入結構中非利息收入的占比能夠使商業銀行穩定收入和增加利潤,并降低經營風險。另外,近年來國內一些學者針對收入結構對我國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從定量角度也進行了分析。遲國泰等(2006)利用隨機前沿法和數據包絡法,檢驗了14家主要商業銀行的收入結構與收入效率的相關關系,提出提高非利息收入對中國商業銀行業總收入綜合技術效率存在正向影響的論斷。
二、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的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經過二十幾年的探索與發展,非利息收入業務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其在收入結構中的地位也有所上升。而且,非利息收入業務的構成也愈加豐富,為其進一步發展和提升創造了空間和提供了動力。
1、非利息收入占比情況
國內大多數商業銀行已經開始對非利息業務的發展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加強了人力、財力等資源配置,通過擴大收入來源,增加產品創新等方式來發展非利息業務,改善收入結構。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在2000—2008年間,非利息收入的規模及其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非利息收入總體規模從1999年的不足100億元,增長至2008年1800億元,增長了近20倍。而占比水平從不足2%,到目前圍繞著15%上下波動。另外,雖然非利息收入的總量提高較快,但是占比在2002年以后并沒有太大變化,說明非利息收入與凈利息收入的增長是同步的,只是隨著銀行規模的擴張而擴張,其仍處于附屬地位,對商業銀行收益水平的貢獻程度仍十分有限。
2、非利息業務構成分析
在上市銀行的非利息收入構成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占比最高,基本在50%以上,從2004—2008年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而投資凈收益隨年度不斷波動,但是沒有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商業銀行在投資管理方面存在水平不足或者重視程度低等現狀,原因可能在于商業銀行曾經受制于嚴格的分業經營,投資經驗有限,而且在投資對象方面受到的限制雖然逐步減少但是仍然繁多,所以銀行在進行投資活動時動力不足,該項業務增量較小。同樣的,其他業務凈收益隨著各家銀行不同差異較大,但是總體而言,雖然逐年上升,但是上升速度較慢。所以,上市商業銀行的各類非利息收入發展極為不均衡,除了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外,其他類非利息業務發展有限。
三、與國際先進商業銀行非利息業務開展情況的比較
1、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比較
這里,主要選用2006年的數據進行比較,原因是2007年到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國外的大型金融機構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并不能代表其經營水平的常態,所以選用了相對正常的最近年份2006年。
國外四大銀行集團的非利息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重平均超過50% ,而國內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發展明顯落后于國際水平。這一方面是由于國外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開展種類繁多,如托管類、做市商類、衍生產品交易和投資銀行業務等都有涉及且發展相對成熟。而國內的商業銀行在非利息收入業務的開展上仍然受到政策限制。另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的不成熟也導致商業銀行開展衍生品交易和投行等業務受阻,這也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及銀行監督管理部門對于商業銀行從事投資業務以及風險控制方面嚴謹、審慎的態度也是制約國內商業銀行收入業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2、非利息收入構成比較分析
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管理模式通常采用金融集團的形式,經營方式則多數采取混業之中的分業經營,其經營范圍不僅涵蓋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而且還從事信托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共同基金業務、保險業務甚至股權投資業務。西方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業務大致可分為四大類,一是結算運營類業務;二是交易、投資及保險業務;三是信用卡類業務;四是數據處理服務和ATM等其他業務。大型銀行集團的非利息業務收入中,資產管理、投資銀行和證券經紀收入占比70%左右,與傳統銀行業務相關的賬戶收費、信用卡以及結算業務等收費業務占比30%左右。
與西方商業銀行相比,我國商業銀行起步較晚,且長期受銀行業分業經營限制,除目前實際上已有混業經營跡象的光大集團、中信集團等少數金融集團設有專門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來從事具體的業務外,其他絕大部分商業銀行主要從事傳統的存貸款業務,即使涉足其他金融領域也基本上是采取通過代理的方式來進行。下面就我國商業銀行與西方商業銀行的業務經營范圍作個簡要的比較:雖然我國商業銀行的業務也涉及到了各個領域,但是業務范圍仍受限制。但是相信隨著改革的深入和混業經營的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將逐漸與西方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趨同。
四、政策建議
從前兩部分的現狀描述與比較發現,雖然非利息業務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與國際先進商業銀行相比,非利息收入占比仍然比較單一。而且從業務構成來看,非利息業務主要構成仍為手續費與傭金收入,而投資收益、匯兌收益仍處于邊緣位置,發展水平處于初級階段。根據本文的比較,可以為我國商業銀行制定合理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水平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 增加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
目前的商業銀行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中介機構,更是為客戶提供全面服務的“金融超市”,而非利息業務愈加重要,與資產、負債業務成為商業銀行的三大業務支柱之一。因此,完善商業銀行的服務和產品品種,是目前商業銀行業務發展的主流。特別是隨著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對我國銀行業務的沖擊之一就是對中間業務市場的爭奪。而且國內外的經驗證據和本文的結論也表明:一定程度上非利息收入占比的提高不僅能夠擴大收入來源,提高經濟效益,還能有效地降低經營風險,提高銀行經營的穩健性。我國商業銀行應當提高對非利息收入業務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未來利潤增長的突破點,積極向國外成熟的銀行學習,擴大其在收入結構中的占比,積極開展多元化經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2. 發展非利息業務應當堅持審慎的原則
在發展非利息業務時,應當堅持審慎的原則,不應當盲目的擴大非利息收入,追求比例的提高,這反而會削弱主營業務的競爭能力。歐美的商業銀行發展時間較長,相對比較成熟,對非利息業務(如服務類和交易類業務)的掌控能力較好,而中國的商業銀行在這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一些配套的機制還不完善,貿然擴大非利息業務會造成凈利息業務不能獲得充足的資源支持而面臨萎縮的風險;另外,我國實行分業經營,歐美銀行的一些非利息業務類型在我國并不可行,所以盲目地以歐美銀行營業收入中40%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為目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在向歐美成熟的商業銀行學習的過程中,中國商業銀行不應當照搬歐美經驗,而應當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衡量自身的實力水平,為非利息業務的發展制定長期的策略,在保證經營穩健的同時追求多元化收益。
3. 增強對非利息業務的風險控制
銀行在開展非利息業務的同時,不能忽視對該類業務風險的控制,使其變化保持在掌控范圍之內。因此,我國商業銀行應該強化對非利息業務的風險意識,加強風險控制。一方面應積極主動地設計開發各類能夠發揮自由資源優勢、易被客戶接受的創新型新產品、新業務,以應對客戶對金融服務的多元化需求,維持客戶忠誠度;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防范風險,健全商業銀行風險內控機制,完善各類業務的規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參考文獻:
[1]遲國泰,孫秀峰,鄭杏果. 商業銀行收入結構與收入效率關系研究[J].系統工程學報,2006,21;6
[2]薛鴻健. 解析美國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J] 國際金融研究,2006;8
[3]王勇,張艷,童菲. 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業務困境與對策[J].金融研究,2006;10
[4]朱宏泉,周麗. 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009-01-05).CFRN 工作論文, Available at CFRN: http://166.111.96.192:8080/cfrn/getPaper.do?id=1559
[5]鄒江,張維然,徐迎紅. 中外商業銀行收入結構比較研究 [J].國際金融研究,2004;12
(責任編輯:韓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