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925X(2011)11-0220-01
摘要:數學課程是小學學段一本基礎課程,開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該學科在小學期間占用時間比較多,也是學生感覺到難學的一門課程,因此必須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對課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教師和學生都進行角色的轉變,才能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在課堂上也要教師也要進行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筆者結合教學方法進行一定的探索。
關鍵詞:數學教學 關注差異 生活遷移 素質教育
傳統的數學教學,主要是教師主導課堂,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扮演一個聽課者的角色。雖然也有互動,但是教師和學生的角色上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的要求。傳統的教學多采用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更多的是一種教師主動、學生被動的狀態。一旦課堂枯燥乏味的話,勢必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課堂也是失敗的課堂,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必須從這種教學課堂中走出來,尋求更符合課程改革理念的課堂教學方法。
1 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衡量學生是否優秀的標準主要是學生的課堂回答問題的表現和學生對作業的回答情況。也正是由于教師的這種評價定位,使得學生對數學課的學習以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陷入一種單一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就成為填鴨式的課堂教學,有的時候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來。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差異其實質是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施教,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對學生展開分層次教學。也就是說,根據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教師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全新的提高。
關注學生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一致的,都是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側重把知識傳授個學生。而隨著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更加側重對知識的合作探究,從而獲得知識。
數學教學方法的轉變的基礎其實是教師角色和學生角色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學生從學習的“配角”變為學習的“主角”,這種轉變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成績,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課堂中可以更好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教師把更多的空間賦予了學生,學生也有了更大的提升的空間。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備以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具備了一定的駕馭學習的能力,這樣傳統課堂成為從授之以魚變為授之以漁的質的發展。
2 回歸生活,讓理論知識及時得到實踐
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聯系密切,這是數學課堂的巨大優勢。但是,數學課程開始給人一種假象,那就是數學課程艱深晦澀、學生普遍都不感興趣,而且覺得學習非常的困難,許多學生成績也非常的一般。筆者認為,改變學生的這種想法也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巨大的調整,這樣才能真正讓數學課程成為指導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幫手,也真正的能成為一門發揮重要作用的學科。
筆者認為,要實現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很關鍵的一點是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讓學生覺得數學課程非常有實用性,而且能和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緊密地聯系在一起?,F實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的知識,作為老師要引領學生認識到數學的應用性和學好數學的必要性。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非常注重數學課程的理論聯系實際。比如在講究打折商品的知識時,筆者沒有像其他數學老師一樣,而是特別的重視的講解了這部分知識。因為現在的學生對于打折商品已經非常的熟悉,但是蘊含在其中的數學知識,學生并沒有認真的去思索過。講課的時候,我特意說了說打折這種促銷活動的有意思的現象,這種現象除了蘊含了一定的數學知識,更多地是迎合了消費者的一種心理,雖然在實際的購買中,消費者得到的實惠非常的有限,但是消費者卻認為得到了很大的實惠,而且心理得到了很大的滿足。說白了這就是消費者對數學知識的一種心理假象。
對于數學課堂中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講解,學生總是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提高了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
3 數學知識點的遷移、拓展教學法
任何學科知識的學習,都要以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的提高為歸宿點。在實際的學習中,學生往往對知識的掌握停留在一個感性的水平上,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對知識只是零散的掌握,而沒有對知識融會貫通,也沒有學會對知識的遷移運用。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側重對知識的融匯貫通,這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應該有目的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練習。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數學課堂,先進的教學方法是實現學習目標,教師培養學生的一種重要手段。學生掌握了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是改進教學方法的目標所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因材施教,引導學生觸類旁通,通過不斷地強化讓學生進步,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技巧。當然在實際的操作中,除了筆者提到的方法,通過實踐肯定還有一些其他的方法,這要求教師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發現。
參考文獻
[1] 吳瑩.警察體育擒敵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5):161
[2] 王木子、趙欣.論教學方法及其選擇[J].宜春學院學報,2009,(S1):186-187
[3] 劉士閔.對當前大班教學的思考[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1):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