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資源是整個數字化教學得以進行與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遠程教育的關鍵所在。為達到未來數字化教學的要求,數字化資源的建設必須得到充分的重視。當前,我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應當將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提上議事日程,將構建具備新的技術與理念、應用高效、運行穩定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系統視為主要工作任務之一。
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進行高校教學工作,教師要在課前上傳課件,提供給學生下載。課前的公開講義給教師帶來了某種壓力,因為學生將不再滿足于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書本知識的滿堂灌,而是更加重視知識點的創新與發展。因而,需要教師認真仔細地準備每一次課堂教學,不斷把新內容、新知識引入數字化課堂,并且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吸引學生,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與之同時,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對數字化教學知識進行講解和點評,重點解決難點與關鍵點,從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在構建高校數字化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還可以實現很多公共資源的建設,比如涵蓋許多國內外精品課程與開放課程的學習資料,涉及眾多學科領域。使學生從以往漫無目的的查找資料與學習研究,轉化為在教師提供數字化資料指導下的對專業知識的有序學習。
教學過程缺乏透明化管理,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國諸多高校的重視。在以往的實踐中,為有效的監控教學管理過程,學校通常需要安排相關人員、組織課堂聽講、抽查教師講稿和學生作業、舉行學生評議投票等活動,往往造成資源的低效利用與浪費,不能從本質上進行優質管理與提升教學質量。目前,數字化的數據統計與分析功能為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提供了必要的依據,通過系統的各類數字化統計報告,教學管理者能夠對課程建設與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的監控,為課程考核、監督和管理提供了真實有效的依據;便于高校各級管理人員根據數據分析,進行正確的戰略調整與后期改進,構建高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監測系統,定期收集高校教學基本狀態信息與數據,逐漸公布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的數據,強化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的社會監督。
推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必須具備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的教學管理創新理念,積極探索適應知識經濟時代數字化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方式方法。首先,在人才培養方面,應加強培養學生獲得、分析與處理數字化資源的技能,以及創造新信息的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終身學習能力;其次,在學科專業建設上,需適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需求,根據數字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及時調整、合并原有學科與專業設置,設立適應現代數字教育的新學科、新專業;第三,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管理方面,要深刻體現以數字化資源為基礎的改革觀念;第四,在教學質量管理方面,要發展與完善數字化教學質量管理體系,推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數字化教學質量管理;第五,在教學行政管理方面,要使數字化教學行政管理運行機制更加順暢,構建暢通的信息渠道,將數字化技術與服務有效地結合起來,實現數字技術創新與服務創新,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效率。
構建科學完善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系統,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表現之一。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系統的建設涉及數字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兩方面的問題,是數字化技術與數字化資源兩大要素的有機結合。第一,在數字化技術方面,要讓信息網絡技術和諧融入教學管理過程,充分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建立可靠、先進、完善的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為實現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和信息處理智能化提供完備的技術支持。第二,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和建設是教學管理數字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教學管理數字化建設的基礎。數字化教學信息主要有教師信息、學生信息、課程信息、教學條件信息、教學檔案信息等。教學信息資源的建設必須以現代教育思想為基礎,統籌安排,合理規劃,做好收集教學信息與開發管理軟件的工作。
數字化教學設施建設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的保障,而經費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在當前高校經費緊張的狀態下,除了增加投入之外,應給予政策性傾斜與推行社會化措施,促進數字化教學設施的建設。例如,校園網是數字化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數字化資源建設中有著無法取代的作用。然而,校園網的建設需要高度的可靠性和適當的超前性,要能夠滿足數字化教學對文字、圖像、視頻等大流量數據交換的需求,在信息點的分布上,要關注教學、科研、信息檢索等空間的數據密度。與之同時,要加強數據中心與應用軟件建設,以及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加快轉化信息領域的科研成果,促進高校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信息化建設帶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上,實現高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是數字化教學的基礎,為有效實行數字化教學提供了可行性的平臺。然而,在建設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使系統平臺在運行過程中產生了諸多問題,為了使數字化教學資源更加高效穩定的運作,更好地改善數字化教學過程,應不斷加強對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管理和維護。
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管理與維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采用“一個中心,多個工作小組”的方式來對整個系統進行管理。中心領導負責制定與監督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平臺的規章制度,協調各小組的任務;小組成員主要包括多媒體素材資源建設小組、視頻資源建設小組、講授型網絡課程建設小組、自主學習型網絡課程建設小組、高校精品課程開發與維護小組等、教師個人教學網站群建設與維護小組等等,分別開發與管理與之相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通過這種管理方式,能夠對現有的人力資源實現充分利用,責任到人,分工明確,以實現高效的工作。
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建設,為數字化教學提供了有效地應用平臺,其最終價值是通過應用得以展現的,因此,應重視對平臺應用的管理。在需要的時候開展的教師培訓工作,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學習先進的數字化教學理論,積累前沿的數字技術知識,擁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應用與開發能力,具備課程整合與數字化備課的能力等。構建新的數字化教學模式,利用基于網絡通信的協商式學習模式、基于多媒體計算機的個別化學習模式、基于互聯網的遠程教學模式和基于網絡資源利用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等,激發師生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收集、利用、展示、發現、重組、探索、創作等各種活動的積極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能滿足備課與講課的要求,減少教師的重復勞動,而且操作便捷, 功能完備,提升了教學效果與效率。通過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為課堂教學提供充足的有針對性、適應性與靈活性的教學資料,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最佳效果,對發展現代教育技術與促進現代教育改革都大有裨益。
注:該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立項課題(SGH10088)和咸陽師范學院2010科研項目(10XSYK32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孫洋,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