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生活所觸及到的每個角落,色彩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人們的視線,是色彩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繽紛絢麗,豐富多彩。是色彩使整個人類,整個世界都變得富有生機,充滿希望。同樣色彩也是設計作品中的生命和源泉,無數的藝術家們用色彩語言表達著自己的人生和情感。可見單純的用色彩來表達物象和質地,早已不是藝術研究的目的了,它已經成為許多創作者表達情感,發泄情緒的載體??陀^自然的色彩是變幻無窮的,也是更有價值的。我們要在自然色彩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主觀思維和想象,使創作中的色彩表達淋漓盡致。藝術創作需要基本的色彩知識,更需要色彩靈感,有時創作的靈感只是在一瞬間的呈現,正所謂創意源于靈感。靈感與情感的結合才能構成一幅完美和諧的畫面,尤其是當今的藝術創作中,更應該把日常所有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情感、所有的人生感悟都滲透到創作當中,這樣的作品才是最有價值的。
色彩是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它能直接的去影響或者去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當我們選擇去欣賞一副藝術作品的時候,并不是去刻意、強加一些與作品之間的共鳴點,而是真正的去了解它,對它有一種更主觀的感情反應,從而去美化我們的世界。色彩令這個世界變得繽紛,它啟迪著我們在藝術創作中更加積極的去關注它,運用它。我們要用色彩表達對設計創作的理解,甚至是對世界的理解。
色彩形狀、面積、色相等各方面的差別構成了色彩之間的差異,也存在著色彩對比。顏色之間盡管是相互區別的,但他們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每種顏色作用的發揮都是受著許多客觀因素的制約。 例如臨近色、環境色等方面的因素。我們在畫面中運用大色塊的鮮明對比。無論是明度、純度、還是色彩的冷暖,都能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震撼,充分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一種希望。色彩調和的畫面最終富有一種美感的形態,能使人產生愉快和舒適感,也能將存在差異的色彩和諧統一到一個整體,但它與對比的表現方式相比,最好以主從的方式存在于畫面中,畫面的對比效果越強烈,給人的視覺沖擊力越強。但是對比離不開調和,調和也離不開對比,二者相互統一,相互融合,相互作用。
一幅繪畫創作作品“風貌”的展現,色調起決定因素。色調指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和面積大小等諸多因素構成的畫面色彩的總體傾向,是色彩配合的總體特征。它是畫面的整體基調,能體現人的主觀情感和對自然的總結和概括,作者要善于捕捉對大自然中一些色調的內心感受,在創作中運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見解,來表達作品的主題。色調猶如音樂的音調,它是一幅畫的主旋律,各種色彩搭配在一起才能在統一與變化中取得效果,使整個色彩組合呈現出一種明確的傾向性,給人們一種鮮明和醒目的第一印象。因此,在藝術創作初期,作者對自己的作品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表現的主題要與之色調和諧統一。
在整體顏色對比運用的同時,要注意跟色調的搭配,色調的分類有許多種,它們所表現的蘊意也都有所不同。例如路奧的《逃難者》就是沉重而苦澀的色調,整個色調暗冷色居多,色相也不明確,表現出作者消沉的情緒,線條的干枯無味,表現出作者孤獨苦悶的心情。米羅的《寂靜的田園》就屬于活潑亮色調,畫面給人潔凈明亮、輕快純凈的感覺,描述了平和、寧靜、舒適、安逸。
在色彩感覺的訓練中,著重發掘主觀色彩傾向性非常重要,每個人的性格、思想、修養、職業、閱歷等多因素的不同導致每個人的色彩感受力也大不相同,從古至今許多著名的藝術家的作品中都有其明確的色彩傾向性。
作為藝術設計的工作者,從色彩感知到色彩表現的過程中所設計的作品,要使消費者產生購買行為,形成價值,實質就是從感知到行動的色彩知覺過程。從不同創作者的主觀色彩傾向性可以分析出不同人的思維與特征。例如提香的金紅色、倫勃朗的金黃色,凡·高更筆下的河流、樹木村莊、田野,也都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在創作過程中作者要認真感受所描述事物的規律和現象,并對其進行加工和提煉,將比較復雜、比較繁瑣的色彩歸納到不同的空間和層次上,使色彩在畫面中的運用上升到一個較高的層次,明確是以明度變化還是以冷暖變化統領整個色調,在視覺經驗積累的過程中增強畫面的色彩感。
設計創作的作品沒有客觀依據不等于沒有主觀意圖,作者的喜怒哀樂等某種情感,有時候可以用色彩語言澄清難以用文字表達的事實。因此,好的藝術設計作品畫面需要主觀的色彩,也提倡去充分、自由的運用它。
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色彩,生活又是創作的源泉。因此,色彩與創作就有了密切的聯系,不同的創作者對生活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也會創作出不同體裁和風格的藝術作品,而不同的色彩創意也能表達著不同的情感“西班牙畫家格列柯用一種奇特的,只有他才具有的色彩來進行創作,其色調已經超越了物象本身的色彩范疇,達到了一種色彩的抽象概括。其色彩的運用,更多的是為適應精神上富有表現力的主題要求,不受物象色彩的制約,他跟據畫面上的節奏,旋律的需要而重新組合色調,作品富有現代精神。”因此,色彩自身具有的充分表現力,能充分表達創作者的情感。
人們對色彩的認識,很多時候都會是停留在肉眼的觀察上,這只是生理的一種現象,更多的是透過感覺的沖擊,直接影響到心理,這種作用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人們并不覺得是心理在起作用,只會感覺到情緒上不舒適。因此,我們的情緒和精神無形中被色彩左右著,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在紅色的環境中,人們受到紅色的刺激,會感到興奮、煩躁不安、熱血沸騰;相反,如果處在藍色的環境中,我們會感覺到心情舒緩。所以,我們經常會把紅色和煩躁,藍色和海洋聯想在一起的,有時繪畫創作者,會根據某種感情的需要和心情的調整,在自己作品中程現出特殊的色彩感覺和效果。
我們在藝術創作中,也要考慮到色彩本身意義不同所帶來的象征意義也有所不同。因為時代不同,文化的差異,人們對某種色彩的認識也有所不同。如中國封建社會將黃色作為中央集權的象征,為帝王專用,平民百姓不得使用,這是權利的壟斷,暗示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紅色,我們習慣認為它象征革命,象征希望,而西方則認為它代表恐怖,象征危險,這顯然包含政治上的因素。
繪畫創作中,創作者描述的所有事物都是設法對客觀現象的超越?!案杏X”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色彩,它大多屬于感觀的范疇。因此,在創意過程中那些經過精心創意的作品同樣會受到創意思維的浸透。
感性色彩與理性色彩是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的,在感性中沉淀理性,在理性中醞釀感性是繪畫創作者最基本的理解方式。兩者緊密的融為一體,才能使作品達到一種預期的效果和目標。過分注重色彩的感性,就有可能失去作品的品味;反之,一味的追求理解的創意,就會使畫面失去作品的神韻。我們所倡導的色彩的感性之美,就是要為作品的創意理念,開發出一條帶有審美深度的色彩道路。
綜上所述,我認為正確的駕馭好色彩的表現力是更好的完成繪畫創作的一條主線,創作者不但要善于尋找激發靈感的生活源泉,也要善于把握好色彩的一般規律,并加以運用也要在客觀自然色彩的基礎上,把對色彩的感覺、感知充分滲透到創作中,充分將色彩與創意相結合,使主觀美感和客觀美感及審美價值同時得意體現。
(作者單位:王斌,唐山職業技術學院;李星,河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