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設計中,一個好的設計內容很重要但形式更重要,多樣統一或稱為變化與統一的和諧成為形式美的總規律,是藝術創作中的優秀體現。平面設計成功離不開它的形式美感,形式美的總規律是任何平面設計都逃避不了的,在平面設計作品中字體、圖形、色彩、文字的大小、比例、平衡、對稱、風格、等等都是影響平面設計的重要因素。
在平面設計作品中圖形、色彩、文字是構成畫面的三個重要因素。第一,圖形是平面作品中的重要的視覺語言。在絕大都數畫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圖形給人以直觀的形象。尤其在廣告宣傳時,他能對商品的外觀、性能、用法等一目了然。一幅好的圖像要比文字的介紹強很多。在圖形的設計上既要生動又要簡潔,做到閱讀最省力。要格調高尚,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要情理交融,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第二,文字是人類思想感情交流的必然產物。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它由簡單而復雜,逐步形成了科學的完美而規范化的程式。它既具有人類思想感情的抽象意義與韻調和音響節律,又具有結構完整,章法規范,而又變化無窮的鮮明形象。尤其是象形文字,更是抽象與具象的緊密結合,其文字的本身,也可說是一種完整的美術設計。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在何種視覺媒體中文字排列組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版面的視覺傳達效果。因此,文字設計是增強視覺傳達效果,提高作品的訴求力,賦予版面審美價值的一種重要構成技術。第三,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在與色彩發生聯系,在平面作品中,色彩的魅力不斷的影響著廣大的受眾,平面作品中色彩不但能展示畫面的效果,還可以形成獨特的風格,營造氣氛。也將影響形式的美感。平面色彩的確立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平面的色調一般是由多個色彩組成。為了使整體色彩效果統一和諧,要根據作品主題和視覺傳達要求,選擇一種處于核心地位的色彩,作為主色,并以次構成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其他色彩圍繞主色變化,形成以主色為代表的統一的色彩風格。一個平面作品畫面不能超過四種顏色,如果色彩過多畫面就會花、亂、沒有側重。確定主色調后,考慮其他配色與主色的關系,根據傳達的內容和要達到怎樣的效果,確定色彩的明度和純度,要充分考慮作品的受眾群。
平面設計是將不同的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的。要達到準確的視覺傳達功能目的,同時給觀眾以設計需要達到的視覺心理滿足。現在很多的平面設計作品,色彩適合,構圖精巧,造型獨特,往往使人們過目不忘。但當我們仔細閱讀有些作品時,卻發現還有些問題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作品中間有些色彩不能很好的適合內容,有些文字不是過大就是過小。形式美感主要來自對構圖的把握以及設計者對美的獨特認識。在得到設計作品的內容時,設計師應該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運用形式美法則的原理,找尋最佳的表現元素和表現技法,找出最佳的能夠表現內容的設計方案。不僅要表現畫面的理念,還要準確的傳達相關的內容信息。最后達到主題突出,畫面和協統一。
作為藝術創作的平面設計更需要感性意識,崇尚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并通過這些作品將這些情感及個性特征傳遞給觀眾,在實踐中為了突出主體,往往同時采用幾種方法。比如既用有利的角度又用比較完善的光線來突出畫面。現在的很多平面作品都是簡約化和理想化,簡單的直線之美已經成為主流的構成形式,形成了明顯區別于古典主義的極簡主義風格。現在由于審美的疲勞影響,格局清晰、排列有度的理性構成形式也受到沖擊,自由的構成形式、追求感性和理性表達的構成意識不斷上升。多樣的審美是時代的標志。
在平面設計作品中間,局部與整體的比例,局部與局部的比例關系都將影響畫面的形式感。平面作品中的構成元素之間比例關系一定要和諧。很多雕塑家、畫家利用這個標準創造了無數不朽的藝術作品。自然比例是合乎自然生長規律的比例關系。比如人的比例標準,就是各部位身體勻稱。還有自然中的樹木的生長比例,自然比例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美的比例關系不是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標準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常用的書籍有固定的比例,但是隨著人們的閱讀習慣和時代的變化書籍的長寬比例也在發生變化。我們常用的比例比如:黃金分割比例、等比1∶1、1∶2、1∶1.5等。利用這些美好的分割比例將視覺元素進行組合構成在我們的平面作品中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節奏在音樂中被定義為“互相連接的音,所經時間的秩序”,在造型藝術中則被認為是反復的形態和構造。在平面設計作品中將圖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復排列,作空間位置的伸展,如連續的線、斷續的面等,就會產生節奏。韻律是節奏的變化形式。它變節奏的等距間隔為幾何級數的變化間隔,賦予重復的音節或圖形以強弱起伏、抑揚頓挫的規律變化,就會產生優美的律動感。自然界中的天高云淡、萬物金黃是秋的韻律,清風徐徐吹動楊柳是春的韻律,這些韻律都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設計師都可以將這些形式美感運用到平面作品中。如植物枝葉的對生、輪生、互生,各種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細,由疏到密,不僅體現了節奏變化的伸展,也是韻律關系在物象變化中的升華。
風格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一個人在作品中表現的主要特點,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每一個作品都應該有他獨特的風格。風格是有情感的,他借助藝術作品來傳遞自己的思想。當然在平面作品中不但有自己的風格,還應該估計觀眾的感受。風格應該是自然的流露,是感情的產物,但也因該有理性的成分。有表現的技巧。通過造型,表現手法,形式感來達到應有的風格。
平面設計在處理各元素之間形式美的營造時必須考慮留白,在我國的傳統美學中有“計白守黑”的說法,指在平面設計作品中為了緩解人的視覺疲勞增加作品的藝術效果,特流出一些空白,在我國的書法和繪畫表現中有“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說法,就是說空白和實體一樣重要。在中國畫論上說的:“畫留三份空,生意由之發”,“實處之妙,皆因虛處而生”,“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鏡”的理論。這里的所謂虛與實的關系,也就是實體與空白、有與無的關系。同樣在平面設計中也要產生虛實的效果,巧妙地利用各種表現元素與空白之間在畫面中產生豐富的層次關系,更好地表達作品的主意。運用空白能夠延伸空間、啟迪思想、延續畫面的意蘊、調和視覺的突兀、增強物象的美感,在設計中表現這種無聲的美,使觀眾在看的同時創造狀態空間的一種情態,空白的概念也正是如此。
任何一種藝術形式要達到美,必須從審美的角度進行客觀的認識與把握,平面設計也是如此。任何人的審美都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當然也有規律,人是有思想的、有觀念、有想象的。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謂“有意味的形式”,美也是沉淀了很多時代發展的營養。有社會內容的自然形式,有時代的特殊印記。有社會中的善良意識。很多美的形式都是通過復雜的寫實形象演化、簡化而來。特殊的意義已經融合進去。平面作品的發展是一個過程,美的形式也是一個演變的過程,是人們在勞動、生活和工作中對自然對象與廣大世界中的各種形式規律的理性認識和總結,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接受、運用、改進、運用的一個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美的形式不斷的運用平面作品中。平面設計的形式美感需要我們去繼續認真的研究總結。
由于平面設計中的形式美在平面作品中如此重要,人們會越來越關注平面作品中的形式美感。人們在藝術實踐中就需要不斷地認真研究,豐富平面設計中的形式美,促進平面設計的發展。
(作者簡介:王杰,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