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我們把音樂簡單地分為“社會音樂”和“校園音樂”,那么從目前產生的許多“音樂達人”和作品秀看來,前者似乎已經逐步成為走向成功的捷徑和標志。由此也帶動了校園音樂風風火火起來。如果再能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手段的功能作用,我們必將迎來音樂教學的美好明天。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和體會,粗淺闡述多媒體技術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及其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音樂;多媒體技術;催生情愫;能力素質
創新是實踐的再生靈魂和活力源泉。正是有了創新,才會產生音樂世界中的不朽之作;也正是有了創新,才使得音樂教學與多媒體現代技術機緣相遇。本文認為,初中音樂教學能為多媒體技術運用提供無比廣闊的發展空間,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初中音樂教學帶來如虎添翼的效果——可以有效促進初中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和創造音樂,激發學生心理發展水平的最佳狀態,從而使得音樂教學更為生動活潑。
一、激發學生興趣,有效調動音樂學習情感
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通過簡單演奏或者播放音樂磁帶讓學生欣賞,這樣的表現形式比較單調,往往讓學生感覺很枯燥從而無法產生更多的興趣。而以多媒體為典型的現代信息技術,天生具有的獨特功能和顯著優勢,自然能夠調動音樂欣賞的興趣、熱情與積極性。那充滿美感和動感的MIDI音樂、文字、圖畫、影像等綜合信息,則能讓學生從中深切地感受到音樂的力度、速度和情緒,在聲勢奪人的同時恍如身臨其境,激發起對音樂教學的強烈表現欲與創造欲。
二、創設學習情景,有效增強音樂教學效果
音樂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性語言,能有效地幫助人們創設心境,調整心理底色,而多媒體技術更是營造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的“行家高手”。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思維特點,把多媒體技術手段充分地運用其中,不僅能激發音樂學習的興趣,調動音樂欣賞的積極性,還能發揮以趣激思、以趣促思的作用,不斷增強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比如,當教學欣賞《春江花月夜》這首樂曲的開頭、高潮和尾聲三個部分的片段音樂時,在欣賞之前,筆者首先引導學生結合音樂和多媒體演示的畫面,去認真感受每段樂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及內在情緒。在欣賞開頭部分音樂的時候,畫面展現的是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的美妙景色,與之相對應的,是音樂開始部分的前奏曲,力度自由、速度漸快、情緒優美的音樂,幾乎把人帶入夜色朦朧的意境當中;而在欣賞高潮部分音樂的時候,畫面展現的是江水洶涌、游客歡樂、水鴨嬉戲的生動場面,聽到的則是力度漸強、速度漸快、情緒熱烈的音樂,讓人似乎感受到了江水澎湃和人群歡樂。最后在欣賞音樂尾聲的時候,畫面展現的是歸舟遠去、水鴨憩息的優美景象,此時的音樂輕柔而舒緩,再次讓人感受到月色幽靜,沉浸在恬靜的美好留戀中。可見,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教學下,能有效激發人的思維和想象,傳遞給人一種置身其間、物我兩忘的意境。在這樣的強烈感染下,多媒體音樂教學能夠使人收獲“無為而學”的自然效果。
三、強化音樂功能,有效深化思想教育目標
音樂學科具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綜合教育的獨特功能。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有機地融進其中,努力實現音樂教學的根本目標——“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對此,電教媒體以其自身獨特的功能,可助實實在在的“一臂之力”,幫助初中音樂更好地完成德育美育任務。一是有助于深化德育功能。音樂的唱歌教學和欣賞教學,雖然通過歌詞說教可以對學生進行性情陶冶、思想凈化和行為規范,但與多媒體“立體演示”的效果相比,是遠遠不及的。如欣賞歌曲《鐵蹄下的歌女》,除制作、演示投影片之外,還可以給學生播放當今“舞臺歌星”備受崇拜的生動畫面。在鮮明對比下,讓學生能夠從中深切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思想教育。二是有助于深化感染功能。感染功能一般包括愉悅感染功能和悲涼感染功能等。多媒體音樂感染功能,就是把豐富的歌曲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進行再現后,促使學生的內在情感受到有效激發而產生情感共鳴。比如教學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的時候,在電教媒體的作用下,那青山白云、那河水梯田,還有那果樹松柏和滾滾麥浪盡現眼前,加上歌詞的風采和扣人心弦的優美旋律,把學生完全置身于一個聲色俱佳、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里。在這種豐沛情緒的感染下,還能有“誰不說俺家鄉好”呢?當然,根據實際需要,也可通過電教媒體來強化音樂藝術的悲涼感染功能。如《寶玉哭靈》、《白毛女》等等。三是有助于深化美感功能。音樂除了講求音美之外,形式美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教學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冼星海的《保衛黃河》歌曲,通過電教媒體放映演唱的錄像,能使學生同時從形象色彩和音樂旋律上的視覺、聽覺方面,強烈地感受到蘊藏其中并且不可遏制的氣勢磅礴之美,強烈地感受到偉大的中國革命人民為保衛祖國不怕流血、奮起抗爭的英勇形象之美,在心靈深處情不自禁地接受了美的教育和熏陶。
此外,在音樂教學中充分運用電教媒體技術,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寫作、創作的興趣,有利于多元文化的滲透等等。如果我們把音樂說成是“內容”的話,那么電教媒體則是音樂的表現形式,只有“內外兼修”才是最完美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