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重點的復習,它既是優秀學生錦上添花的階梯,也是中等生更上層樓的跳板,更是學困生能否重拾信心的關鍵。筆者多年從事初三思想品德課教學,思考、探索、發現了有三大重點必須在復習工作中牢牢把握。
一、基礎知識的夯實與過關
雖然現在中考政治是開卷考試,而且是開放性試題,側重于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但是我們始終認為掌握基礎知識十分重要。因為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忽視了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在中考中也會陷入無助與迷惘。所以,在中考復習中,我們首先應該注重知識點的夯實與過關。
1.認真研讀中考說明,弄清知識點的考查范圍及要求。中考說明是指導我們復習的主要依據,是我們行動的指南。作為教者必須認真研讀,準確把握知識點考查范圍及要求。既不畏難回避,也不刻意拓寬加深。例如,鹽城市2011年中考說明思想品德考查范圍第35條:“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彼囊笫恰傲私狻?,只要掌握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是什么即可,至于實行這兩項制度的原因、意義,就不必作過多地延伸與拓寬,那屬于“理解”和“運用”的要求。
2.強調記憶,閉卷訓練,確保基礎知識牢記于心。雖然政治是開卷考試,可以查閱課本,但短短的50分鐘時間,完全依賴查書,時間是不夠的。因此,強調適當的記憶是十分必要的。對于考試說明中規定的知識點中涉及到的關鍵詞句,在復習過程中要特別強調學生去記憶。這種記憶主要放在課內,比如上課前5分鐘用投影以填空形式重溫上節課復習的主要基礎知識,課堂上要求學生邊聽邊記憶,在復習隨堂練習中要有一定比例的識記題型,比如填空、選擇、判斷來推動、督促、強化學生對識記內容的記憶與訓練,多次重復讓學生牢記于心。
二、時事熱點的關注與評析
自從政治實行開卷考試以來,“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就一直成為中考命題的焦點,而且涉及面覆蓋大部分試題,包括選擇題的一部分,簡要分析題和實踐探究題的全部,分值約占60%。因此,在政治學科的復習中,我們必須十分關注時事社會熱點,并引導學生討論、評析這些熱點問題。
1.關注并搜集時事熱點。作為教者平時要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關注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事件。可以通過閱讀報紙、上網、收聽收看廣播、電視新聞等途徑搜集重大熱點新聞并在課堂上向學生發布,引導學生運用課本知識評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中考更多地把目光轉向地方時事新聞,所以當地出現和發生的重大事件也要關注。
2.熱點問題與課本知識的對接?!盁狳c問題”在中考試題中是作為背景或載體出現的,運用課本知識評析熱點問題這才是考題本意與歸宿。因此,將熱點問題與《中考說明》中的知識要素對接,是我們在復習工作中必須抓好的重頭戲。要全面準確對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十分注重對課本基礎知識的復習,尤其是對跨章、跨節的知識點進行聯系、綜合、歸納,以形成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必須要求學生放寬視野,思維要發散開來,目光不能局限于某一課,某一框的內容。例如,“中國高鐵領跑世界”這一重大熱點問題可以與初三思品中“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創業精神”、“自主創新”、“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等等跨章、跨節的眾多知識點對接。
三、解題方法的正確指導
中考試題特別是材料分析題開放性較強,問題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對學生的分析、理解、綜合歸納等方面的要求比較高。因此,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指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至關重要。
最近幾年中考政治試卷材料分析題問題設置表述新穎、設問開放、能力立意強。但是,無論問題呈現方式多么變化多端、巧妙含蓄,我們都要并且都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把陌生的“面具”摘下還以熟悉的“面容”,這樣,才能準確地與課本知識鏈接。
1.認真閱讀材料,把握關鍵詞句。現在的中考試題提供給我們的背景材料都是有用的材料,如果我們考生拋開材料,直接看問題,往往會無從下筆,或者說即使下筆,也離題萬里。所以,認真閱讀材料、細讀甚至精讀材料,把握關鍵詞句,深刻領會其內涵及其說明的道理,在頭腦的知識儲備中快速搜索它所體現的課本相關知識。例如,2010年南京市中考思品試題中有一道材料分析題:
為參與課堂時事播報活動,小慧同學收集了以下熱點新聞:
新聞一: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使單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贏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新聞二:2010年3月16日,中國商務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連續幾年被評為全球吸引外資的首選地,正在從跨國公司區域總部變成全球總部,其在華研發中心也越來越多的升級為全球技術研發中心,受到世界矚目。
新聞三:2010年5月1日,中國上海世界博覽會正式對外開園。本屆博覽會展示了中國發展新貌,薈萃了世界文明精華。一個世紀以來,科技都是世博會的主角。為辦好本屆世博會,我國安排了232項科研開發課題,吸納了近千家科研單位的上萬名科研人員參與,受到世界各國的贊譽。
(1)請運用所學知識,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中國受到世界贊譽和矚目的原因。(只需寫出四個方面即可)
(2)略
回答這道題的第(1)問,(下轉第95頁)
(上接第96頁)考生必須認真閱讀材料,抓住關鍵詞句提煉信息,回歸教材,準確找出切合點。新聞一中需要扣住的關鍵詞句是“碳排放降低”,與之鏈接的課本知識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新聞二中要抓住的關鍵詞句是“吸引外資”,與之鏈接的相關知識點是“對外開放”;新聞三中須抓住的關鍵詞句是“科研開發,科研人員”,與之相鏈接的相關知識點是“堅持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抓住關鍵詞句,找到與之鏈接的相關知識點,問題就基本解決了,剩下來的事就是注意把語言表述好就行了。
2、區分不同設問類型,把握一般作答規律與方法。
縱觀最近幾年各地中考思品考題,筆者發現思品材料分析題問題呈現方式不外乎這樣幾種常見類型:原因(理解/理由/依據)類、啟示(感受/說明/感悟)類、建議(出謀劃策/金點子/注意點/行動方案/倡議)類、提綱(要點)類、觀點(知識/結論/信息)類、意義(好處)類、評析(認識/看待/看法)類。不同類型的問題,作答的出發點與格式是不一樣的。
(1)啟示類問題。這類問題的回答一般情況下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結論,即上述材料或現象說明的道理或結論;二是要求,即從上面的結論出發,給我們提出的要求,或我們應該怎么做。這類問題還有幾種不同的設問方式,比如“請你談談感受或你有什么感悟”等等。
(2)建議類問題。提建議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搞清楚是向誰提建議;二是要明確在什么方面提建議。屬于提建議的題目還有“請你出謀劃策”、“請你出金點子”、“請你制定具體的行動方案”、“請你向××提倡議”等等。
(3)提綱類問題。這類問題常見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演講提綱、宣傳提綱、談話要點等。通常情況下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來作答。
(4)觀點類問題。這是近兩年思品考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的題型。它常見的設問形式主要有“上述材料體現了課本中的哪些觀點?”、“上述材料體現了思品教材中哪些知識?”、“你能從材料中提取哪些信息?”等等。這類問題一般跟啟示類問題的回答相似,即從兩個方面去思考,即“首先分析材料中能得出哪些結論,或者說明了哪些道理,然后看看能給我們提出哪些要求。”
(5)評析類問題。這類題目通常按照“判斷——定性——原因(意義/危害)——要求”的思路去解答。因為評析類問題無非是對某種現象或行為進行評析,所以首先要判斷該行為(或現象)正確與否,然后指出這種行為(或現象)是什么行為。反映的是一種什么現象,接下來分析這種行為或現象產生的原因,對社會或他人有什么意義或危害,最后提出具體的要求(表態)。
我相信,只要我們教者和學生在中考復習過程中能緊緊抓住上面強調的三大重點,那么,就一定能在中考應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