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新課標、新教材對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信息技術課程日漸重要,而在日常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發現,有很多教師犯了輕人文性重工具性的錯誤,而新課程強調對三維教學目標的落實,通過對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的目標細化分解發現其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具體的做法。
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形成美的意識
通常人的審美是以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經驗為標準,所以同樣的自然景物,看在不同人的眼中,產生的美感也不盡相同。對待同一事物,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刻產生的思想情感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使自己以審美的態度對待周圍的一切。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自身必須具備美的意識,要以美的眼光去審視教材,以美的形象、美的態度去面對學生。但現實中,很多教師在對待學生時已產生審美疲勞,從而影響了學生對美的感受。教師不能讓自己的情感左右了學生的思想,而是要用自己崇高的理想、健全的人格、和諧的師生關系去強化學生的“向師性”,讓學生喜歡這門課程。首先教師要從心理上認識職業美這一點,肯定自己的生命價值,明白自己所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輝、美麗的職業。其次,要看到教育對象的美,教師培育的是祖國的花朵、社會的棟梁,他們的存在本身也是美,教師要以發現的眼光看到他們的閃光點。
2.教師要創造美的氛圍
人們常說:“成功的教學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一節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通過筆者的調查發現,學生都很喜歡信息技術課,但不喜歡聽教師上課,因為他們往往將機房當作是放松自己,玩游戲的地方。教學需要以情感為紐帶,這種紐帶首先應該由教師拋向學生。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情感的誘導,創設美的情境來抓住學生的眼球,陶冶學生的情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創新,采用合適的媒介傳遞信息,因為不同的媒介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設想一下,在進行“信息與信息技術”這節課內容展示的時候,教師單純的口頭講述和板書與教師向學生展示豐富多彩的信息,用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動感的影像來構造課堂,哪一個效果更好,學生更感興趣呢?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發揮教育技術的優勢作用,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搜集信息,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視聽覺。
3.學生欣賞時要感知美
雕塑大師羅丹曾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感知美是最基本的審美能力。它有一定的直接性。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示范,情境的創設感知到美。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師展示的文字、圖片、動畫、音樂,從中體會到語言美、圖像美、音樂美,感受到靜的美和動的美帶來的不同的沖擊。對于一幅圖片、一個動畫、一個文本,一個網頁為什么會感覺到美呢?它美在何處?循著這種欲望,去尋找,去探討,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美,接受美的陶冶,理解出教師的真正意圖,讓美彌漫整個課堂,映射到每一個學生。
4.學生在制作中要創造美
素質教育要求信息技術課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美的創作靈感需要教師的引導與啟發,教師通過展示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賞析,可以打開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想象力,在學生創作作品時不要限定內容,要適合初中生的年齡特征,這樣才能激起他們的創作熱情。
在“自選圖形”的教學時,我給學生的任務是利用自選圖形中的各種形狀任意的組建圖形,但要求是成品看起來要形象,比例和諧。結果學生制作出的作品形態各式各樣,有國旗,有人物,有房子,有家電,有花草……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連我都嘆為觀止。
5.學生在探討中要辨別美
通過網絡的交流增加了人與人交流的機會,還可以增強表達能力,但是也有很多讓人痛心的案例,由于中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有的中學生由于長時間上網成績下滑,形成網絡“成癮癥”和“孤獨癥”,容易受黃色圖片、影視、游戲等的危害,導致學生迷戀網吧、厭學、逃學,更有甚者沉迷其中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何讓學生能明辨是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辯論賽的形式來明確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但也不能因為網絡有消極的一面而全盤否認,與網絡完全隔絕,而是要形成正確的心態,能辨別是非,充分利用網絡上有價值的信息,摒棄垃圾信息。
6.作品評價中發現個性美
“你的文檔整體看起來很美”,“你的藝術字設置的有點大”,“你的圖片和文字真是太搭了”,“你的排版很合理”,“你組合的圖片很完美”,“這是什么字體啊?真是漂亮”,“這組幻燈片充分表達了主題思想”……學生在互相欣賞的過程中,通過對同伴作品的評價,可以發現別人的優缺點,從而可以吸收和借鑒別人的美,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真實體會,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營造了一個和諧美麗的課堂,讓學生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展望二十一世紀,以美育人,育“美的人”,將成為新世紀教育的主旋律與價值追求,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我們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必擔的責任,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鄭金洲.課改新課型.第1版.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鐘柏昌,付小林.例談信息技術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5
[3]劉權成,夏之放.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