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生活即學習”。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注重將物理科學的新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納入課程,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的培養。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注重讓學生經歷從自然到物理、從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物理教學;生活;STS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服務于生活。讓生活走進物理課堂,就是指教師捕捉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在物理教學中聯系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挖掘物理知識的生活內涵,靈活運用,讓物理教學生活化。使物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人人都在物理方面有所發展,密切物理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把生活引進物理課堂,讓物理課堂再現精彩的生活,這是義務教育物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一、把生活“拉進”課堂
物理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觀察、實驗、發現、猜想、驗證等方法在物理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在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將生活生產中的物理問題延伸到課堂,讓課堂成為密切物理教學與物理知識的橋梁。
1.從物理的視角審視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新課標注重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技能訓練,強調科學的過程和方法,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觀念滲透,注重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的培養。從這些要求不難看出: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應始終關注生產、生活實際,用物理的視角去審視生產、生活實際, 用物理的視角去審視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例如:晴朗的天空為什么是蔚藍色的?從高空墜落的蘋果為什么總是落向地面?遙隔千山萬水的親人為什么可以通過有線無線的方式進行親切交談?通過生產、生活中縈繞在學生心頭的諸多“為什么”引導學生思考,從物理的視角去分析、歸納,為物理教學服務。
2.再現生產生活中的物理過程
在生產、生活中涉及的物理過程比比皆是。可以說生活中時時有物理、處處有物理;也可以說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有。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睿智去捕捉、提煉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恰如其分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創造性的運用教材,讓生產、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過程在物理課堂得以呈現。
二、讓課堂再現多彩生活
課堂是師生心理交融,彼此互動的一個平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解釋隱藏在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怎樣讓物理課堂再現多彩的生活情景呢?
1.緊扣教學內容選取典型事例
大千世界紛繁復雜,物理現象層出不窮,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學會甄別一些典型事例來為自己的課堂教學服務。不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一些看上去比較簡單,其實包含比較復雜、多變、不確定的一些因素的物理事例呈現于物理課堂上。例如:在講述“透鏡及其應用”這部分內容時,就可以選取生產、生活中一些典型事例,再現多彩的生活。人的個體從出生到走向死亡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中包含了多種透鏡的運用。年少的孩子有時不注意用眼衛生,眼睛近視了,這是因為眼睛中的晶狀體曲度變大,矯正的方法就是佩戴“近視鏡 ”,近視鏡其實就是——凹透鏡;歲月流逝,當一個人步入中老年之后,因為晶狀體曲度變小眼花,矯正的方法就是佩戴“老花鏡”,老花鏡其實就是——凸透鏡。通過以上例子,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常見兩種透鏡的應用實例,而且培養了學生珍惜今天、珍愛生命,努力學習、奉獻社會的情感。
2.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資源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物理教學中關注生活,從中捕捉潛在的物理資源,更好地為物理教學服務。物理教材的內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要運用教學內容指導生活生產,必定先將其還原到生活生產中。讓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物理”、“無處不在的物理”。例如:我們生活中常用“石英鐘”來計時,在講授“能源與可持續發展”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從學生十分熟悉、但又不太關注的石英鐘計時事件中體會——能量的轉化與守恒,分析其中的能量轉化方式及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基本規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引導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認識和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關注和解決生活中一些物理問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3.利用現代媒體拓展課堂教學
現在各種現代媒體五花八門,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充分運用各種現代媒體來豐富物理課堂,指導學生能夠比較熟悉、熟練地運用現代媒體,達到延伸課堂教學、再現多彩生活的目標。例如:手機是師生都比較熟悉的一種通訊工具,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手機功能菜單中的“附加功能”,內容包括:單位換算、計算器、計時器等,這些內容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可以用到;又如,互聯網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大系統。物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其中的“科技”欄目,其中有好多涉及物理學知識的科技創新、實用技術等。
生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不勝枚舉,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靈活把握、熟練運用這些獨特、鮮活的素材,讓物理課堂生活化,學生快樂學習,做到:常引生活之水,不斷澆開學生心中的物理之花。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研制組《物理課程標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6
[2]劉炳升.李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八、九年級,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6,2.16.48
[3]《全日制物理課程標準解讀》.廖伯群.張大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19.28.50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