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的教學中,實驗探究已經是化學實驗學習的主要方式,發展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是化學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開展探究性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發展學生提出有實驗價值的問題,這樣,實驗探究的開展才有價值,才有意義。本文就如何培養學生提出有實驗價值問題的能力進行闡述。
【關鍵詞】初中化學;有價值;實驗問題;培養能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或實驗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可見,提出問題在化學探究能力的重要環節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應當受到我們化學一線教學人員的高度重視。
一、有價值的化學實驗問題的含義
初中化學新課程中所倡導的化學實驗問題,應該是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假如沒有價值就沒有必要消耗寶貴的教學時間,否則即使組織學生探究了,也無法讓學生得到發展。新課程教學的宗旨是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提高全民素養的素質教育。因此,衡量一個化學實驗問題有沒有價值,要從學生的角度看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能對學生的發展有益,能通過實驗探究達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目的,那么就能說明此問題是有實驗價值的問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提出有實驗價值問題的能力,這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解決,更不需要用實驗的手段去探究;如果提出的問題過難,學生怎么思考也無法解決。有的問題,即使站在科學的最前沿,對學生來說也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探究的價值太小。因此,我們一定要從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判斷一個問題是否有探究的價值。
當然,有沒有探究實驗的價值,除了考慮學生需要外,還應該考慮學校的實驗條件。假如某個化學問題對于促進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但解決該問題所需要的儀器、藥品,在所在的學校不能具備,師生動手自制也解決不了,那么,這個化學問題對該校的學生來說,也不算特別有價值的問題,只能說對學生的科學探究有潛在的價值,沒有現實的探究價值。
二、初中化學實驗問題的類型
根據化學實驗問題在教學認識中的作用,可以將初中化學實驗問題分成啟發型、驗證型、應用型、技能型四種問題。
1.啟發型。這類問題的解決有助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原理,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比如,食鹽或蔗糖能不能無限制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解決這個問題,能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溶解度這一概念,避免學生死記化學概念的現象。
2.驗證型。通過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成功的構建某一個化學概念或原理。比如,NaOH與CO2能發生反應,暴露在空氣中的NaOH可能變質,能否用實驗證明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的NaOH已經發生質變了呢?
3.運用型。通過問題解決,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怎樣證明雞蛋殼中含有碳酸鹽,如何除去水壺中的水垢等等。
4.技能型。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如何對溶液進行攪拌,如何正確使用酒精燈對試管加熱等等。
三、培養學生提出有實驗價值問題的能力
1.創設教學情景。創設教學情景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學生產生新知識與舊知識及生活經驗的沖突,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進而激發學生提出有探究價值問題的意識。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化學實例來創設提出問題的情景。比如,蔗糖與食鹽都能溶解在水中,水是常見的溶劑,除水是常見的溶劑外,酒精也是常見的溶劑。這樣就能引導學生提出:蔗糖與食鹽能不能溶解于酒精中呢?
2.建立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宰著課堂,老師也只顧自己在課堂上如何向學生發問,忽視學生的提問,學生很少對老師的講解或教材產生問題。而化學新課程下的實驗探究,需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而學生完成這些探究環節,需要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因此,在初中化學新課程的教學中,老師要平等的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測,大膽的質疑,培養學生勇于提問、主動提問的精神。老師要對敢于提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與肯定,使學生消除內心的恐懼,不斷提高質疑的能力。
3.引導學生正確的表達自己所發現的問題。學生的質疑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發展的。當學生發現問題后,老師要引導他們把自己所發現的問題清晰的表達出來。而后,老師再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情況,鼓勵學生對自己所發現的問題進行思維加工,最終形成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有些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限,就要鼓勵他們用書面語言加工后再口頭表述出來,老師也要隨時糾正他們語言表述的錯誤,這樣,學生經過多次反復后,表達問題的能力就會得到逐步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特別是提出有實驗價值問題的能力,是新課程教學的重點,只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勇于探索,一定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云生,《新課程化學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都市吳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