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課堂導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介紹了復習導入法、成語導入法、懸念導入法、紀念日導入法、詩詞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等幾種常用導入方法,指出了課堂導入需要注意的幾點原則,希望通過精彩的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導入;方法;原則
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篇文章,那么精彩的導入就是這篇文章的“鳳頭”。課堂導入是新課教學的第一個環節,作用十分重要。一個精彩的導入,能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近兩年來,筆者以《初中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為研究課題,通過深入研究,發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導入方法,并總結了導入需遵循的原則。現總結如下:
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采用以下導入方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1.復習導入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于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因此,教師應努力挖掘新舊知識的相互聯系,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這種導入法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對所學知識的認識更全面。例如,在講述《楚漢相爭》時,教師通過復習秦王朝是怎樣吞并六國一統天下、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的,接著提問:這樣一個強大的帝國怎么只存在了十四年就滅亡了呢?從而導入新課。又如,講到中國外交關系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回憶舊中國的外交狀況,知道弱國無外交。然后通過提問新中國的外交狀況來導入新課,就會顯得自然流暢,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成語導入法。成語是我國語言寶庫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大多是短短四個字高度概括了歷史內容,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歷史教科書上,有許多成語典故,如“聞雞起舞”、“揭竿而起”、“草木皆兵”、“圍魏救趙”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中華文明資源導入新課,提高教學效率。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熟悉的成語故事作為導入的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例如利用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導入“吳越爭霸”;用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導入“楚漢相爭”;用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導入“赤壁之戰”,用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導入“班超通西域”等。因為成語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引用成語典故導入,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通過成語與歷史知識的聯系,對史實記得牢,只要一提起這句成語,就會想到相應的歷史事件,教學效果自然顯著了。
3.懸念導入法。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在課堂導入時設置懸念,常常能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焦慮、渴望和興奮,能使學生產生探索問題“奧妙”所在的神秘感,能勾起學生強烈的破疑愿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對學習的濃厚興趣。例如《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一課時,教師通過體育健兒奪得世界冠軍導入,然后設疑:“你們知道冠軍的稱呼從何而來嗎?”在學生疑惑時,教師告訴學生,這和本堂課中我們要認識的一個人物“霍去病”有關,從而導入新課。又如在學習《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時,我就提出一個問題:“在新中國成立的開國典禮上,54門禮炮齊鳴28響。你們知道為什么這樣設置嗎?”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告訴學生,學了這節課后或許你就明白為什么了,這樣就讓學生處于一種急切學習的狀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紀念日導入法。現在中外各國有不少節日的設立就是和歷史事件有關的,如中國的端午節、五四青年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全世界的五一勞動節、三八婦女節等。通過這些節日導入新課,學生感到非常親切,對提高教學效率大有裨益。
5.詩詞導入法。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語言藝術中最優美的一種體裁。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利用詩詞來導入新課既有韻味,又為學生喜歡。例如用毛主席的《七律長征》導入《紅軍不怕遠征難》,用岳飛的《滿江紅》導入《金與南宋對峙時的中國》,用《念奴嬌·赤壁懷古》導入《赤壁之戰》,用晚唐詩人皮日休的《汴河懷古》來導入《隋朝的統治》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多媒體導入法。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多媒體、電子白板已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手段走進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它圖文并茂,學生樂于接受。在教學中,我常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影視作品,展示圖片導入新課。例如教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時,可以通過播放電影《建黨偉業》中的精彩片段導入;講《火燒圓明園》時,可以通過電影《火燒圓明園》片段導入新課;講《甲午中日戰爭》時,可以通過電影《甲午風云》片段導入。
當然,初中歷史課堂導入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歌曲導入法、故事導入法、時事導入法等,無論采用哪種導入方法,設計都必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師的課堂導入要有針對性,有明確的目的,不能為導入而導入,為了追求新奇而違背了教學目標。課堂導入力求簡短明了,以盡快進入主題,時間一般以3至5分鐘為宜。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對象選擇不同的導入方式,導入方法要經常變換,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當然,教師的導語不能有科學性錯誤,否則便是誤人子弟了。
【參考文獻】
[1]張雷.未成曲調先有情——初中歷史課堂導入例談.《文教資料》.2007(25).
[2]李保平.讓歷史課堂變得精彩——淺談歷史課堂中的幾種導入語.《中學教學參考》.2009(21).
[3]李景一.初中歷史課堂導入淺析.《學周刊A》.2010(3).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三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