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末,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此拉開帷幕。為此,江蘇于2008年開始實施新高考方案,總體模式為“3+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在此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的地位似乎更微不足道,政治教師處境更尷尬:政治課難上、師生關系難協調、政治教師的成就感下降。那么,我們政治教師應該如何面對呢?
就拿筆者來說吧,前年,我新接手一個高二班的政治課,可是在整個學年,我與學生總是磕磕碰碰、磨合不到一塊兒,到了學期結束前一個多月,“火山”終于爆發了:我和一女生在課堂上發生了沖突。這之后,師生關系更是緊張。期末考試,結果可想而知。到了高三,我想,切不能再這樣下去,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于是,那年暑假,我對這一年來的教學經歷進行了深刻反思:這一年我除了“嚴”,我用“心”了嗎?后來,經過高三一年的努力,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他們早已畢業,并以滿意的成績踏上了人生的新的征程。這一次的經歷讓我體會到:新課改背景下,政治教師更用“心”做,對我們的學生要用“心”去經營。
第一,要有愛心。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是教育的全部秘密。”高三學生學習辛苦、升學壓力大。對此,我們要理解學生,要適時為他們減壓、為他們加油。進入高三,在每次測試或者默寫后我都會在每位學生的試卷上寫點批語。有激勵性的,如太好了、加油哦;有批評性的,如一份耕耘一份收獲、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有要求性的,如答題規范、字跡要工整、珍惜時間等。我們要關心學生。關心他們的興趣愛好,如課間多和學生溝通,談談時事熱點、明星偶像、未來打算;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如提醒學生適時添減衣服、注意飲食營養衛生;關心他們的心理活動,如通過講故事、舉例子、現身說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豁達心胸,幫助學生解開心結。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跡,創造新的人。”你只有對學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樣的回報,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有責任心。“愛和責任是師德之魂。”我們要站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高度來從事我們的事業。高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做到課前認真準備,提高課堂效率,不上“弱課”“廢課”;對待習題要做到精選、精練、精評;課后要盡量節省學生時間。要把對政治教師價值的認識轉化到我們的行動之中,實實在在地行動、認認真真地作為。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勤奮帶動學生勤奮;用自己的熱情激發學生的熱情;用自己的責任心喚醒學生的責任心。
第三,要有恒心。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十八、九歲的青年,他們熱情好動、精力充沛、思維活躍、情緒易變。正如彭成老師在感恩教育演講報告中所說:“我的感恩教育只能保證孩子三四天是好的,三四天之后誰也不能保證。”對學生的教育和轉化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教師耐心細致的轉化工作可能會使學生有所進步,但往往是時隔不久又“舊病復發”,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恒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這時候,教師的恒心耐心就顯得猶為重要了。我們要學會耐心等待,給孩子足夠的時間。一個學生在學習上后進了,是因為以前的學習問題如雪球越滾越大,日積月累形成的,那么化雪過程當然也需要一個時間。學會耐心指導,說第一遍,他不會,我們就應該說第二遍,第三遍……一直到會為止。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正是教師恒心的一種深刻的體現。教師擔當的是教書育人的重任,既然是重任,當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輕松完成。
最后,要有平常心。“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當代社會充滿了誘惑、焦慮和彷徨。我們要利用學生的成績來獲得領導的褒揚、職稱的評定、職務的升遷、社會的認可。因此,我們會為了學生偶爾的不做作業、不聽講、小錯誤、小調皮而情緒失控、大動干戈。可是,最終只能是事與愿違:師生關系緊張、課堂失控、成績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失去了平常心,取而代之的是急功近利的思想之魔在我們頭腦中作祟。周國平先生說:“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當教師需要有一顆平常心,具有一種波瀾不驚,恬淡致遠的心境。現在的政治教師更需要平常心,有了平常心,我們經常自我反省;有了平常心,我們不再深惡痛疾,不再情緒失控、不再因功利心而遷怒于學生;有了平常心,我們心中充滿愛、眼中含滿情;有了平常心,我們正確地對待人生、真誠地理解生活、正確地看待名譽、淡然地面對利益。自己的心安詳了,總能夠把事情辦好的。
在學生們進入高三這一年,我用了“心”,學生取得了進步,我也收獲了——我收獲了無價的師生之情以及如何做好一名政治教師的切身感悟。翻看著學生特意送我的畢業禮物——一本凝結著學生的依念與感恩的臨別贈言簿,讀著那真誠中流露著稚趣的話語,我流淚了。那一串串親切的名字對應著一張張熟悉的面龐,將深深地鐫刻在我記憶的深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李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