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的實行使政治科目不算入高考總分,加上政治科目本身的特點,一些學生便產生了政治學得好不好都一樣的想法,當然,作為選修科目,政治有其自身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樣才能使學生學好這門科目呢?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最首要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呢?
一、教師塑造良好的形象
高中學生是一個特殊年齡段的群體,具有模仿性強、自制力差、自尊心強的特點,如果任課教師平時嚴于律己,時刻保持一個優秀教師的形象,那么學生在無形之中會對其產生一種尊重的感覺。如果任課教師在平時注重和學生多交流,關心學生,并且不乏幽默感,那么在無形之間會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而學生一旦喜歡上某位老師,那么對該老師的任教科目自然也就產生興趣了。反之,如果老師平時不注意自身形象,當眾抽煙、吐痰,甚至臟話粗話連篇,和學生又缺乏交流,上完課直接走人,甚至有時上課遲到或者缺課,那么他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自然比較低,直接導致上課時的權威感喪失,學生對于該教師的課自然比較厭惡,難以提起興趣。
二、教師要注意課堂的感召力
課堂是一門學科的主陣地,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照本宣科,只用傳統的教授法教授知識,那么對于本身就相對枯燥的思想政治學科來說無疑是災難性的。許多教師在上課前準備了很多資料,上課的時候也是滔滔不絕,自以為十分賣力,然而臺下的學生卻是昏昏欲睡,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呢?難道真的是某些教師認為的“學生越來越差、越來越難教”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政治課堂的枯燥不言而喻,學生不喜歡學啊!前中國足球隊主教練米盧提出了“快樂足球”的理念使中國足球隊30年來首次打入世界杯足球賽決賽圈。所以我們在此提出“快樂課堂”的理念,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可以提起學生精神和興趣的方法,比如歷史故事、名人軼事、漫畫、笑話等,做到寓教于樂,寓學于樂。
三、 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
在科技高速發達的今天,教學手段也是日益豐富,依托于現代網絡技術的多媒體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運用。多媒體技術有著它獨特的功能,集圖像、視頻、動畫、聲音、文字于一體,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傳統的黑板加書本的課堂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可以代替板書,減少教師的書寫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將一些僵化的內容生動的展現出來。在講授《人生價值》一課時,如果單純地教育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容易引起學生的疲勞感甚至反感,起不到教育的作用。于是,在上完新課后,我在自習課上用多媒體播放了《2010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取得了極佳的效果,不少學生感動得熱淚盈眶,在觀看完畢以后,迅速組織學生復習上課內容,很明顯,這比單純地講解然后做題目效果要好得多。學生不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而且也極大得提高了學習政治課的興趣。
四、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很多教學工作者都能注意這個問題,對于政治教師來說,這點顯得尤為重要,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就是物質決定意識,必然要求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其實,我們可以有多種方式做到這一點,在課堂上可以聯系時政,課后可以深入實際。比如在講授國家利益這一章節時,可以引導學生注意國際上一些國家間的關系調整,比如美國和伊拉克,從兩伊戰爭時的盟友到后來的死敵,引導學生探究深層次的原因,從而對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有了一個直觀的認識。對于學生來講,從此以后就會更加關心國家大事,在無形中也增強了對政治學習的興趣。
五、課堂形式多樣化
政治課堂還是以教室為主,但形式不應拘泥于傳統,可以開展如辯論會、朗誦會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每個學生都可以是課堂的主體,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都可以討論別人的觀點,氣氛的熱烈帶來的是積極性的提高,最終必然是學習成績的提高。另外,在課外,也可以開展第二課堂,比如在講授《價值規律》時,可以鼓勵學生到農貿市場進行調查,因為我校的學生大部分有家長陪讀,所以很容易了解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從而對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有深刻的理解。而這種課外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對于本科目的興趣更加濃厚。
另外,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收看新聞聯播,重大事件的新聞發布會、聽證會等,為學生訂閱時政報、半月談等報刊,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
(作者單位:江蘇省啟東市大江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