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師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圖通過在導入、課中、小結三個環節的課堂教學中創設亮點,點亮課堂,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亮點;課堂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雖然沒有完美的課堂教學,但追求教學完美,成就高效課堂是我們老師永遠的企盼,所以創設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成為現實而可行的途徑和方法。如何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亮點,從而點亮課堂,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習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成為課堂教學真正的主人,這是我們每個老師所要思索的問題和追求的目標。
一、預設教學亮點是點亮課堂的準備
教學亮點是指教師針對相同的課題,展現其他教師所沒有的獨到的教學行為,包括新穎的活動體驗以及生動的教學方法等,如一個獨特的問題提問、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教學活動等等。兵法說“不打無準備之仗”,教學活動同樣如此。很多教學亮點是教師個性化教學和教學靈感的體現,教學亮點的預設是教學活動有亮點的準備,教學亮點是教師精心設計后在教學過程中的展現。
所謂教學亮點的預設就是老師在教學活動前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方法、結構及方式的教學行為或勞動。在時間上教學亮點的預設一般在教學活動開展前,內容上教學亮點的預設包括教學內容的預設、教學方法方式的預設以及教學結構的預設等。所以,一方面教學亮點的預設是整個教學內容、對象和目標等的內在需要和延伸,另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是老師的一種創造性勞動。所以,教學亮點的預設既是合乎教學情理的又是出人意料、引人入勝的教學行為。
二、課堂教學中處處創設教學亮點,環環有教學亮點
在教學過程中,在各教學環節老師都可根據教學內容、對象和目標創設教學亮點,從而使各教學環節處處有教學亮點。
(一)設計精彩的導入,先聲奪人以激發興趣
一段精彩的引入是能使師生之間感情得以深化的橋梁,它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整個教學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自然。所以,課堂導入階段創設教學亮點對整堂課教學效果的提高很重要。這階段教學亮點的創設不僅要考慮教學活動前后的銜接,更要創造性地設計出精彩的教學活動,做到短小精悍,開門見山,又引人入勝,有設計新舊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設計不同知識的矛盾激發學生興趣等方法。
比如在教授“蒸汽的力量”時,預先進行了這樣的創造性設計:在今天課堂的一開始,我們先來看一組圖片: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在上海世博會中各國先進的工業產品、科技產品爭奇斗艷。追溯世博會的歷史,我們肯定聯想到了1851年在英國倫敦召開的第一屆世博會,那一次世博會上展出的產品使整個世界為之震驚,到底有哪些令世人震驚的東西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堂,來看看工業革命的興起。
這樣的創設既與社會生活非常貼近,又讓人感到有新意不落俗套,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欲望——那“第一屆世博會”上到底會展出什么樣的產品,能讓整個世界震驚。新課導入既富含時代氣息,又非常的自然,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創設課中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
課堂教學的中間環節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是整節課成敗的關鍵。所以創造性地設計課中的教學活動是最重要的教學設計,它既是教學內容和目標的直接要求,又是教學活動到達高潮的直接需要,直接體現教學理念和要求。因此,課堂教學中間環節的創設往往具有探究性的特點,即在探究中達到教學目標。
比如在教學工業革命的時候,預先進行了這樣兩個創設:
創設亮點1:在講到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時,教師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針對這一問題老師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要求大家以小組為單位結合前一單元所學一起來研究一下,除了課本中給我們列舉的因素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共同促成了工業革命的發生。小組討論后:
學生1:英國是較早建立資本主義代議制的國家,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學生2: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走上了殖民侵略的道路,積累了雄厚的資本。
學生3:圈地運動中,使許多農民失去了土地,被迫成為手工工場中的勞動力。
學生4:英國擁有廣闊殖民地,加之國內資本主義的發展,市場不斷擴大,貿易需求增加。
學生5:工業革命是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工場,所以生產機器的煤鐵資源也很重要。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下轉第70頁)
(上接第71頁)根據這么多同學的回答,我們是否應該特別為同學們喝彩?
集體大聲:對!他的知識點超越了課本,但又很有道理。
創設亮點2:在講到工業革命過程中的重要發明時,教師先播放視頻,讓學生知道在工業革命過程中的一些重大發明。然后教師設置了兩個問題:問題一工業革命的這些發明中,你覺得最重要的發明是什么?并說明理由。問題二觀看了瓦特發明蒸汽機的過程,你覺得從他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優秀品質?第二個預設,不僅鞏固了課標要求,更為重要的是提升了學生的情商,變教學為教育教學,完善了課堂功效。
(三) 巧妙進行課堂小結,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課堂小結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環節,有的畫龍點睛,有的激發探究更多知識,是完整一堂課的要求,所以巧妙進行課堂教學的小結也是不能忽視的。它一方面是整個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結束,又達到了教學活動目的或伏下新的線索,拓展思維空間,同時加強情感體驗。
如在進行《百家爭鳴》一課小結時,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某班學生自修課吵鬧現象嚴重,請分別從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這四家派別出發,給班主任提出解決的辦法或建議。設問貼近學生的生活,同學們興趣盎然地紛紛以先哲自居,為班主任建言獻策。由此同學們也進一步認識到學習歷史并非是枯燥地記憶時間和結果,歷史是那么地鮮活,古為今用是那么地生動。
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導入、講解新內容和小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課堂教學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學亮點的創設首先是一個整體,然而在不同階段又有各自的特點、地位和作用。老師要把握整體教學目標和各階段的特點進行教學亮點的創造性設計,并開展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點亮課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最大限度地達到教學活動的完美程度。
三、學會教學亮點的創設,轉變教學工作方式
既然教學亮點的創設是老師達到完美教學現實而可行的途徑和方法,那么我們老師不僅要有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更要花更多的時間刻苦鉆研,在教學活動前創造性地設計教學亮點,并把它運用到教學實踐中。這既符合教學活動的科學發展,又符合時代特點,更是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良方。因此,我們要努力學會教學亮點的設計,轉變教學工作的方式,真正實現教學活動的科學發展,真正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實現教學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使教學真正走上現代化的道路。這將是一條教學發展的康莊大道。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縣鑒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