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關鍵部分,而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師生配合是否默契,直接影響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現主要從教師方面談談如何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學業程度;課堂參與度;連接點
如何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建立良好的課堂氣氛,是每個教師十分關注的話題。下面從教師方面談談幾點:
一、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當設身處地去體會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學業水平,平時應主動和學生交流、談心,聽取他們的各種想法和意見,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機、態度和期望。在與學生的交流互動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取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從而制定出適合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學業程度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合理
新課的教學要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例題、習題的教學,盡量將其設計成有梯度多問題型,目的是讓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有用武之地,讓他們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能拾級而上,“跳一跳摘果子”,例如■+■在求可能的值時,由于直接出示難度較大,大部分同學都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于是精心設計如下幾個小問:(1)若■=-1,則a= 0;(2)若■=1,則a=
0;(3)■+■,則a與b的關系為: ; 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促進積極思維,從而使大部分同學都能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成功。
三、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1.新課的導入
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聯系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提出值得探討、富有趣味的問題,或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等豐富的活動,或講述科學趣聞、名人佚事,或是介紹社會實踐的需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然后適時地抓住時機進行教學活動。
如今的課堂已不是從前那種“填鴨式”地你講我聽,而應是注重討論、合作、探究,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伙伴。
2.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充分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讓他們有比較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因為學生是數學學習主人。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它是一種手段又是一種藝術,通過提問,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他學會怎樣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增長解決問題的本領,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使課堂教法生動活潑。
問題的設計上要盡量具體并且有層次,提問的語言要簡明準確,課堂上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大家發言的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或只是空有熱鬧的花架子,同學們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高。讓學生真正感到有話要說、有話可說。
問題的內容要具體,形式要多樣,針對性要強。機械性提問宜簡單明了不能太多,可以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緊跟老師的講授;管理性提問應多鼓勵學生發言;記憶性提問應喚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識記;解釋性與推理性問題需要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促進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自主思考;小結性提問可以訓練學生自己去整理已學習過的知識,歸納、提煉一些方法和技巧等等。
對于問題的回答,要善于尋找亮點,正確的給予肯定,如表揚他答案基本正確、積極主動,肯定其自學精神,聰明好學,進步的潛力很大等,這樣必將受到學生的歡迎. 如果學生提出不同的解題思路,但不科學,千萬不要給出否定,而要大力表揚與肯定其對科學的追求,并教授其方法; 如果學生回答問題全錯,要調換角度肯定其敢于表達的精神,同時指出錯誤.讓他不失信心又心存感激。有時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他們不斷地追求進步。
也可以開展民主化的討論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只有當學生在獨立學習時能夠發現問題,又能大膽地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才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學中教師不僅鼓勵學生對課本質疑,還要鼓勵其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獨特的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在回答解決問題時,還要大力提倡一問多答,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如:已知⊙O的半徑為5,圓心O到直線AB的距離為2,則⊙O上有且只有 個點到直線AB的距離為3.可引導學生將問題變形為:則⊙O上有且只有 個點到直線AB的距離為3.1,這不僅更好的考察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培養了其創新意識,激發了學習興趣與熱情。
3.教學評價的開放性,多元性
可以采用提問或是討論的方式,將評價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評價,以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潛能的開發、表達能力的提高,更加深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教師還可以通過書面交流、掌聲、微笑、眼神、手勢等適時鼓勵,活躍課堂氣氛。避免疲勞和厭倦,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可以開發利用光盤等音像資料及計算機、多媒體、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作為數學課程的資源,更有效地吸引和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這也是活躍氣氛的一個重要體現。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要十分重視課堂氣氛的作用,遵循初中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去創造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陶宇平.心理狀態與課堂心理氣氛[J].中國教育學刊.1996年05期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316.
[3]《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05.01
[4]方雙虎.論課堂心理氣氛及其營造[J].教育科學研究,2002,(10).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銅山鎮中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