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日本開始運用“日常生活指導模式”來進行寫作教學實踐。20世紀30年代日本一部分地區的教師發起了“日常生活作文”運動,這一運動的發起使“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在日本近代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近現代“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在過去模式的基礎上又作了不少改進,兼顧“反映個性”和“交流認識、傳達思想”兩個方面。“日常生活指導模式”是一項把培養學生作文能力與學生的人格塑造結合起來的現實的行之有效的有教育思想深度的作文教學法。
一、“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的理論概覽
“日常生活指導模式”主張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體驗和感受,以當地的語言就有關題目寫作成文,由作者本人朗誦,由聽眾討論評議。
“日常生活指導模式”以用“當地語言”書寫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周圍的生活世界。在“寫真實”的硬性要求下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事物,養成認識事物的觀察力和洞察力。
“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強調寫真實的事。其代表人物小砂丘指出:所謂真實,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作者內在的真實,即作者的看法、想法、感情、行動的真實;第二,外在的真實,即自然、人、社會、文化中所包含的意義、價值、美、規律性等,日常生活作文要使內容真實,就必須使上述兩個側面完美地統一。
“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強調為學生提供自由發表意見的機會的重要性,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性確立。模式在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又通過以作品的內容為中心的討論,使學生形成主體性的人格。
模式還提出在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生活領域的基礎上,可由教師進行命題作文,促使學生考慮生活的意義。“了解生活,發現題材”是其代表人物山村俊太郎對“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的精辟概括。
一直以來,很多致力于寫作教學研究的學者和教師進行了諸多寫作教學法的實驗,并總結了一些可行的教學模式。筆者綜合幾種教學模式,將“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的操作過程大致分為生活記錄、教師評改、師生評議、師生命題、提煉寫作、教師指導六個階段。
二、“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的實踐探索
我國作文教學的傳統模式是: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范文點評。教師在選材、結構、語言上的傳統指導方式并不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為此,筆者借鑒日本寫作教學中的“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相關理論,結合農村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實際,進行了實踐上的探索。下面,就從“寫作過程”的六個階段入手,闡述一下“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在寫作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日常生活記錄
“日常生活指導模式”特別注重寫作內容的真實性,是生活的真實也是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真實。那么教師宜于平時布置一周兩到三次的札記寫作,用以記錄自己日常生活的所做、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札記寫作的要求不宜嚴苛。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由不拘束地創作屬于自己的“札記”,不用選擇內容,不用注重結構,不用理會用詞。限制少的自由式寫作讓學生從顧慮中解放出來,表達自己,寫出真我。
2.教師評改
教師就日常生活札記作出評改,評改標準應是立體的多元的以鼓勵為主的。教師應立足于真實度、對生活觀察的深度和廣度以及記錄的態度對學生的記錄作出能使習慣養成具有持續性的鼓勵作用的評價。
3.師生評議
以作者或他人朗讀的形式展示作品內容,師生共同對作品的優缺點作討論和評價,并就作品所傳達出的思想感情與作者本人進行交流和指導。交流和指導中的教師角色特征至關重要,它關系著學生敢不敢想不想講真話的問題。
4.師生命題
好的作文題目,能引起學生寫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創作的欲望,不好的題目不僅會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甚至會讓他們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從而害怕作文。“日常生活指導模式”在命題環節則作了靈活的處理,教師在熟悉學生感興趣的生活領域后,找準學生生活的“熱點”,與學生共同命制出學生感興趣有材料可寫想寫的題目。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者命題,題意所含,要學生心有所思,”教師命制出能讓學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題目,學生而后才會“有撰文”。
5.提煉寫作
學生從自己日常生活記錄中選擇材料依據師生的共同命題進行創作。這個階段事實上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階段,這是一個學生對自己記錄的材料進行構思、修改、再構思、再修改的過程,直至完成作文。
6.教師指導
學生作文完成后,教師就學生中出現的典型問題作出指導和講解,如何在提煉主題、安排結構、使用語言等方面進行修改完善。教師在指導時在范文的選擇上不應一味選擇優秀作文,優秀作文自然是好的模范,但是選擇中等水平、能反映大部分學生習作問題的文章進行指導和安排修改,更能給學生修改文章作出指引和示范。
綜上所述,“日常生活指導模式”一方面注重寫作素材的積累,解決了“無事可寫”的難題;另一方面培植了學生生活的情趣,練就觀察和思考的習慣;第三方面則給學生的日常寫作建立了個人意義,不是為教師的命題而寫,而是為表達自己而寫,在生活記錄和寫作鍛煉中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尤為重要的是,它在具有巨大年齡差距和不同教育背景的師生之間搭建了溝通和了解的平臺,為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能夠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它的“以學生為本”的開放式的記錄、指導、命題、寫作,促使學生寫作內容豐富多彩,語言表達個性流暢,寫作整體質量有明顯提高。實踐表明,“日常生活指導模式”是科學的現實可行的寫作教學法,靈活而合理地借鑒,能夠有效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睢寧縣高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