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閎號稱中國留學生之父。他是廣東人,小時候父親經商,送他到教會學校學習。校長布朗是美國人,疼愛中國孩子。后來,布朗生病了,準備回國,但他對中國的教育非常熱心,想帶走三個孩子,接受西方科技文明教育。這種想法,學生家長未必接受,誰愿意將孩子送到那么遠的地方去?當布朗宣布這個想法時,只有13歲的容閎站起來說:“我愿意。”
布朗帶著三個學生一起回了美國。這三個學生是最早去美國留學的中國人,另外兩人沒堅持下來,只有容閎完成了學業。因為勤奮,他考上耶魯大學,樣樣出色,現在還能在耶魯大學校史陳列室里看到他的相片,與克林頓、布什等一起,接受后世學生景仰。
畢業后,容閎在美國可以找到好工作。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看到祖國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后,他萌生了一個理想:教育救國。他想到,要讓中國學子去西方接受教育,縮小差距。只要能敞開心胸,向西方學習,不過三四代人,中國就可以屹立于東方。1855年,容閎越過一萬三千海里,回到祖國,開始做茶葉生意。九江是茶葉中轉基地,他干得特別好。朋友華衡芳、李善蘭就多次給他寫信,催他去見曾國藩。
容閎打定主意不開口,封建的理學宗師與自己有什么共同語言?進了總督府大廳,朋友們退走了,只有他尷尬地站著。曾國藩請他落座,一聲不吭地看著他,半天不說話。容閎很緊張。后來,他想想,太不像話了,你看我,我也看你。于是,他也微笑著看曾國藩,二人都不說話。過了半天,曾國藩哈哈大笑說:“先生啊,你到我這里來,想不想帶兵呀?想帶多少呀?”容閎反應也快,自然有答:“雖然學過各門學科,但我沒學過軍事學,真不懂。”曾國藩一聽,說:“不對,看你神清氣爽,肯定有帶兵的天賦。”他趕緊否認:“真不行。”幾輪下來,曾國藩一收笑臉,說:“你行,肯定行,不行也行。”容閎一聽,火了,說:“你說行也不行。”曾國藩哈哈大笑,端茶送客。容閎如墜五里霧中,出來見到朋友,特納悶。
李善蘭聽了他的描述,說:“好了,曾大人一定會重用你。”曾國藩為什么這樣試探容閎呀?他有個重要的用人標準,“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適用也。吾生平好用忠實者流”。用人最重要的標準是能把他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前提是其意志品格出眾,這樣才能調教出來。時逢亂世,所有人都為求功名而來,曾國藩用信仰感召,但是人都有私心。曾國藩有句名言:“合眾人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意思是說,有私心沒問題,但要通過私心來完成天下的公業。他懷疑容閎是想謀求功名,于是反復試探,結果發現容閎意志堅定,便覺得容閎一定有獨到的主張。
第二次見面時,曾國藩問容閎想怎么樣。容閎不敢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只說了一條:“我有一個認識,落后打不過,因為他們有兵工廠,我們沒有,這是關鍵。要想振興國家,得有自己的機械廠。”曾國藩一聽,這事重要,怎么辦?得有母機。有了母機,才有小機,得花六萬兩白銀去美國買這種母機。曾國藩對此了解不多,但是立即決定:沒問題,給六萬八千兩白銀。容閎立即起程去了美國。這可不得了,交給他六萬八千兩白銀去美國,靠不住怎么辦?到時候想引渡都沒門兒,曾國藩就信他。容閎感動了,買回一些機械,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機械廠——江南制造局。這時,容閎徹底放心了。這只是實業救國,他想提出教育救國,派出留學生,這更花錢。曾國藩上書,成功派出第一批30個人去留學。這些人回國后,大多成為各行各業的開創者。
(摘自《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中國民主與法制出版社圖/閻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