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你會產生幻覺:這是美國嗎?這難道不是中國嗎?而且你還搞不清楚,這到底屬于哪一個時代的中國。
法拉盛是華人聚居的新區,感覺破破爛爛的,但也有剛剛蓋好的新樓。我看到一棟新樓正在售賣,外觀跟北京通州的樓盤相似。走近一看,樓盤的名字叫“天景豪苑”,真“中國”啊!美國人幾乎是不唱卡拉OK的,但在法拉盛,可以找到K歌廳,而且其中一家的名字就叫“錢柜”。在這里想吃涮羊肉?好吧,有一家餐廳叫“小肥羊”。
這里有“中華書局”。我在書店里,竟然看到我家鄉那個小鎮一位作家的書放在架子上。我告訴他的話,估計他會樂瘋掉的。美國對版權保護的嚴格程度眾所周知,盜版難得一見。但在法拉盛,這一切又變了。在路邊,你能看到許多賣盜版碟的小販,各種中國影視劇應有盡有,感覺就像行走在北京中關村的街頭。你若在美國買了iPhone,擔心回國用不了,沒關系,這里就有破解的,免得你再跑一次中關村。總之,在這里,各種中國特色行業應有盡有。
法拉盛是海外中國的一個縮影。在美國,幾乎稍大一些的城市,都有這樣的中國人聚居區。我在洛杉磯看到過一塊巨大的路牌廣告,上面用簡體中文寫著一句超長的拗口廣告詞:在韓國連續劇中可以看到的美國最大的純韓國式最高級SPA。這是韓國的生活方式,還是美國的生活方式?我覺得都不是,這其實是中國的生活方式,是中國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解的韓國和美國。
不要以為中國人這么容易被外國文化同化掉。一個最近的例子是,日本地震后,中國出現了搶鹽潮,而在萬里之外的紐約和洛杉磯,超市里的鹽也被中國人搶購一空。想想中國人在海外搶鹽的情景,那更是一種奇觀。這大概只能從文化心理來解釋了。中國人內心的某些積淀,形成牢固的中國邏輯,穿越了所有的時空、體制和文明。
(摘自《視野》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