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80后”和“90后”也許并不熟悉黃愷這個名字,卻大多熟悉他設計的那款風靡全國的桌面游戲——《三國殺》。這款以三國時期的故事為背景的卡牌類桌游,自2008年推向市場以來,幾乎成為桌面游戲的代名詞,成為中國桌面游戲領域的“NO.1”。
2006年,在中國傳媒大學游戲設計專業讀大二的黃愷對上課所學的內容“不感冒”,而將注意力轉投至當時還十分小眾的桌面游戲。一次上課走神時,他腦海中突然閃出三國人物游戲的創意。《三國殺》的第一張牌,隨即被他畫下。
2008年1月,即將畢業的黃愷和朋友一起成立了全國首家桌游公司——游卡桌游,他擔任首席設計師。這家創立時只有3個人、5萬元的公司,三年后發展到上百人、數千萬元的規模。黃愷當初上課走神時設計的《三國殺》,僅2010年一年就賣出兩百多萬套。
1986年出生的黃愷,剛剛度過自己的本命年。在一些人看來,他的成功來得太快太早。但黃愷并不顯得特別興奮——在游戲設計的道路上,他已經走了十多年。
拒絕循規蹈矩
與許多“80后”男生一樣,談起小時候玩過的游戲,黃愷如數家珍。但與同齡人不同的是,他從小就不滿足于遵循游戲的既有規則,喜歡對游戲進行改造,想方設法地在游戲中體現自己的想法,使其更具可玩性。小學四五年級時,他便自己手工繪制角色小紙牌,讓周圍的同學參與到游戲中。
黃愷來自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師。對于“插電”的游戲,父母多多少少有些排斥,擔心他上癮著迷。小時候,黃愷特別羨慕別的小朋友有掌上電子游戲機玩。
黃愷讀小學六年級時,家里有了電腦,但是上學的時候,爸媽根本不讓他玩,只在周末時讓他玩一兩個小時。無奈之下,他便把對電子游戲的興趣“移植”到紙上,自己設計游戲規則,自己畫圖制作。
游戲設計好之后,黃愷會對游戲進行測試:用色子和卡片進行戰斗,看看游戲能不能進行下去。一旦測試通過,他便在學校課間休息時拿出來跟幾個好朋友一起玩,周末的時候和幾個表弟表妹玩。這幾個好朋友和表弟表妹,成了他最早的“粉絲”。
上初三時,黃愷迷上了漫畫《游戲王》。這部由一款風靡日本的卡片游戲改編而成的漫畫讓他深受觸動,他仿照《游戲王》一口氣畫了一千多張卡片。“其實沒什么技術含量,只需要一點點耐心就可以了,但畫畫的功夫可能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黃愷說。
沉迷也是幸福
與對游戲始終保持強烈的興趣相比,黃愷的學習成績極不穩定。從小學到高中,他的學習成績如同過山車一般,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他自認為是一個“喜歡走神的人”。不管是在學校上課,還是在家自習時,他常常會不由自主地走神。一旦走神,他便習慣性地在紙上涂涂畫畫。
父母漸漸發現了黃愷在繪畫方面的潛質,找來老師教他。當繪畫成為一門專業的課程時,他卻又開始“走神”、“坐不住”。學了不到兩個月,他便煩了。在他看來,“凡事如果沒有挑戰的目標,就沒有動力”。
然而,一旦認真起來,他便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初三下學期,黃愷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考入好的高中,成績便迅速由全班三四十名提升到前五名。中考時,他甚至考了全班第一名。高考前,他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突擊學習素描,就在藝術生考試中取得高分。
實際上,這也是黃愷對待游戲的態度。在他看來,“沉迷也是一種幸福”。這種沉迷,并非玩物喪志,而是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全心投入。
正因為如此,他對待游戲的心態從來都不是“玩”。他說:“我跟一般玩家不同,不是用玩的心態在玩游戲,而是想把它做起來。所以,我做游戲的時間比玩游戲的時間多得多。”
上高中后,黃愷漸漸發現同學在課間休息時已不怎么玩他設計的游戲,轉為討論學習上的事情。他并未因此而降低對游戲設計的興趣。當時的他略感苦惱。因為沒有和自己的興趣完全對口的專業,他只好退而求其次,將高考時的目標鎖定為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
高三時,黃愷去杭州參加藝術生考試。到了考點,他才發現,中國傳媒大學新設了一個專業,名為“互動藝術”。仔細看過介紹后,他發現“互動藝術”的實質內容就是培養電子游戲開發人才。“有這么一個專業,在當時的我看來簡直是萬幸,感覺找到了歸宿。”填報高考志愿時,他便只報考了這個專業,并最終如愿以償。
走神玩出大業
上大學后,黃愷又恢復了中學時的“走神兒”狀態。一門剛剛開設的專業,多多少少帶有一些實驗的性質。他和同學常常感嘆“自己所學的專業竟然如此不專業,從策劃到美術再到數學,什么都要學,但什么都學得不精”。
尤其令他苦惱的是,這個專業有很多編程類的課程,他既無興趣,也不擅長。在他看來,游戲設計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作為個體,只需熟練掌握其中一個環節便可,樣樣精通幾乎不可能。
大二時,他在網上無意中發現一個桌游論壇。當時,桌游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全北京的玩家不過兩三百人。黃愷在論壇中了解到,西直門附近有一家桌游吧。他抱著好奇的心態去看了看,重新找回了自己中學時代的樂趣——“面對面”、“不插電”的紙牌游戲,這正是他自兒時起最感興趣的。
此后的故事,喜歡桌游的人們大多熟知——黃愷玩遍了國內能夠見到的百余種桌游,并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設計出了《三國殺》。后來,他把《三國殺》放到淘寶網上銷售。再后來,一位買家——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生杜彬預感到了《三國殺》巨大的商機,與他一道白手起家,成立了游卡桌游。
如今的黃愷,不再像過去那樣單槍匹馬設計游戲,而是要統領一支數十人的游戲設計團隊。比起以前單干時的自由自在,他所面對的一切,不再只是一套紙牌那么簡單,但他依然樂此不疲:“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什么都幸福。”
(摘自《中國青年報》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