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B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近年來,我國各種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不僅僅是法律和行政問題,還涉及到倫理道德問題。本文從企業倫理、公共衛生倫理和生態倫理三方面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倫理問題進行剖析,并對食品安全現狀提出了應對之策。
關鍵詞:食品安全 企業倫理 公共衛生倫理 生態倫理 對策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現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和食品種類的豐富多樣,使得溫飽問題不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關注的熱點。但是,近幾年來,從注水肉、假豆腐,到瘦肉精、毒大米;從吊白塊、蘇丹紅,到洗蝦粉、一滴香,從植物奶油、紅心鴨蛋,到南京小龍蝦、化學火鍋料,還有死恢復燃的“三聚氰胺”奶粉、禁而不絕的“地溝油”,不停接受的“新鮮名詞”讓公眾對我國食品安全充滿了憂慮。我國食品安全屢次出現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國民生活的一大難題。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近些年,我國各種食品安全事件接連發生,引發了消費者的不安和對食品消費的擔心。食品法中對于食品安全問題的處理,大多是以對行為者進行罰款,或者吊銷衛生許可證為懲治措施。相比這些微小的懲罰,巨大的利益誘惑足可以讓違規者甘愿受罰。食品安全形勢十分嚴峻,食品經營環境堪憂,嚴重影響了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有關部門不斷加大打擊和監管力度,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卻無法從根本上杜絕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
一、從倫理學的角度剖析食品安全倫理
1、企業倫理
所謂企業倫理,是指在企業管理和經營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道德準則,其中包括企業生產經營中的安全責任理論。企業應當要具有一種企業社會責任,即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消費者、社區和環境的責任。
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消費者必然會支持該公司的產品,政府也會對其發展進行支持,使企業在優良的社會環境中生存和發展,社會也會因為企業的負責任生產而進步。因此,食品企業應該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轉變倫理思想,把為企業謀利益置于為社會謀福祉中,增強食品安全責任意識!
2、公共衛生倫理
公共衛生倫理的目標是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保障公眾健康和社會公正,實現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食品具有易污染、易變質、保質期較短、儲存條件要求嚴格、與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等特點。
一些道德素質低下的企業經營者,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至公眾的生命和健康于不顧,為了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而不擇手段,生產銷售具有安全隱患的食品,欺騙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健康,有毒、有害食品會引起人體急慢性中毒,致癌、致畸,甚至導致死亡甚至危害生命。某些食品生產企業在食品中大量的摻雜、摻假,專門生產、制造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公眾健康,甚至殘害弱勢人群。在食品的流通領域,一些超市、商店為了獲取高額利潤,不從正規渠道進貨,明知是假貨、劣質食品,卻以低價購進,以次充好,成為偽劣食品流通的代銷商,為制假者提供了市場。某些監管人員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利用人情關系權錢交易、收受財禮,讓制假販假有可乘之機,這也是偽劣食品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在生產、加工、流通等領域某些人利欲熏心,貪得無厭,為了牟取暴利,不顧公眾的利益,缺乏基本的職業道德,缺乏社會責任感,違背了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使食品安全問題愈來愈加凸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向縱深發展。
二、保障食品安全的應對之策
1、加快食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法律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政策實施的制度基礎。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結構相對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參照發達國家更為先進的食品安全法規,我國還應進一步修訂、補充和完善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條例,同時應該注意包括農產品與食品生產場地周邊生態環境等相應影響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條例建設,用法律及制度來保障食品安全。
2、建立食品安全的應急機制
在發達國家,在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監控下,一旦有食品被認定不合格或有設計缺陷,生產廠家和銷售部門便會主動召回該類型的全部產品,同時清退消費者已付款項。我國可借鑒發達國家“食品召回”這一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國內食品企業建立食品質量不合格召回制度,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大面積擴散。
3、提高公民的食品安全意識,普及食品安全的科普教育
充分發揮媒體的的作用,利用廣播、新聞、電視、網絡宣傳綠色安全食品及優秀放心企業。正確引導公民安全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食品安全教育機制,初步形成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多方位宣傳教育體系。食品安全常識和法律知識要得到普及,對公民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營養知識培訓,使其掌握簡單的食品質量識別方法和適宜的食品烹調方法。促使消費者參與食品安全管理,暢通消費者投訴維權渠道,維護消費者基本權益,最終使假冒偽劣產品失去消費市場,從根本上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流通渠道。
食品安全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和政府管理問題,它是涉及企業倫理中的社會責任、公共衛生倫理中維護公民生命健康的利益的倫理問題。食品安全倫理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領域,我們必須要提出相應的對策,努力完善和解決好食品安全這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曉濤,孫長學.我國食品監管體制:現狀、問題與對策[J]. 經濟體制改革,2008,(1).
[2]葛曉春. 從三鹿奶粉事件談中國食品危機管理[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2).
[3]喻文德.食品安全問題的倫理分析[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0(1).
[4]鄭銳洪.食品安全危機的倫理分析與解決[J].管理觀察,2008(7).
[5]呂婷婷.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健全與完善[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6]姜啟軍,蘇勇.食品安全倫理風險與倫理決策分析[J].商業研究,2009(12).
[7]衛龍寶,錢峰燕,毛迎春,方志偉.食品安全:事關你我他[J].中國農村經濟,2004(6).
[8]王中亮. 我國食品安全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縱橫,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