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在現代民族繪畫藝術中,林風眠和丁紹光兩位先生可謂繼往開來,二人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融匯多種藝術形式運用到自己民族傳統繪畫中,尋找一種新的繪畫風格用來表達中國人傳統思想感情。林風眠和丁紹光是兩個了不起的藝術嘗試實踐者,這在繪畫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創新;林風眠和丁紹光那種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術文化、繪畫技法,運用到自己繪畫創作中,他們的繪畫技法都結合了當代新的美術思想,給觀眾一種新的視覺沖擊力,把中國現代藝術推向更廣大的天地。
關鍵詞:各種藝術形式 調和 民族傳統
藝術是沒有國界的,每個國家、地區的語言、音樂、繪畫,都有它自己的規律。如果說哪一種文化是不好的,無非是沒有把那種文化研究透徹。每一位成功的藝術家都是深入研究自己本民族的藝術,學習外國藝術吸取其精華,來整理、創造出本民族的、有獨特的民族的風格的藝術。中國繪畫作為世界藝術史上一顆光芒四射的明珠,是人類共同擁有的財富。把中國傳統藝術推向更廣大的天地。是我國藝術家不斷探索之路。林風眠和丁紹光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他們的獨特藝術風格,放射出特殊的魅力。他們融合了中西方的繪畫,創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匯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不同的題材在他們的繪畫中不像傳統繪畫中有那么明確的分類。
林風眠“中西融合”的藝術思想拓展出了中國畫革新一條新的路徑。在中國繪畫發展最為慘淡的時刻,林風眠、徐悲鴻等人走向西方,尋求變革中國畫的方法,最終發展出了寫實改良與中西融合兩種截然不同的革新途徑,使得中國畫壇重現生機。在借鑒學習西方的同時,保留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語言體系。林風眠作品從內容上看有一種悲涼、孤寂、空曠、抒情的風格。不僅使人感覺到一種強勁的視覺沖擊力,而且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力。他無愧于是一位富于創新意義的藝術大師,對許多后輩畫家產生過極深遠的影響。
林風眠關于中西融合的觀點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傳統筆墨觀念,將傳統水墨畫的“墨”拉下了神壇。他在所創作的中西融合的畫作中,墨只是作為一種顏色,而不是第一要素,引進的是塞尚、梵高印象派的強烈對比色,還有馬蒂斯式的激情,而這些都是超越西方傳統的學院派的。林風眠在東西兩種繪畫體系中的短板讓他找到了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與西方現代藝術的交匯之處。開啟中國繪畫對于諸如形式、材料等方面的關注及改變,極大地豐富了20世紀中國繪畫的創作面貌。
丁紹光是中央工藝美院畢業,受過多年的學院派藝術教育和工藝美術訓練。立足於中國傳統藝術的基點上,深入研究西方現代藝術。結合具象的表現與抽象地概括,跳脫民族的界限,以世界性的繪畫語言,作品成功地融合了東方古典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特色。丁紹光的繪畫風格,他通過對中國傳統繪畫技巧的理解,賦予了自己的作品猶如音樂旋律般的線條輪廓,同時吸納了例如抽象派藝術等諸多西方藝術的要素。大量運用垂直和平行的線條,讓作品整體感覺平靜、泰然、和平。線條輪廓在丁紹光的每一幅作品中都非常重要,也非常明顯。將程式的美感因素和感情因素與特定的自然形象融合,注重精神與情感的內涵對自然形態加以主觀的處理。他對空間的理解著重放在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中來處理,重表現圖形的大小以及點線面之間的疏密節奏關系。丁紹光藝術不表現物象的寫實性,忽略對客觀細節的刻畫,追求畫面整體構成關系,強調對自然物象按照審美要求進行加工處理。張道一這樣評價丁紹光的繪畫藝術:“丁紹光先生獲得這樣高的榮譽是理所當然的
丁紹光創作每一幅作品時首先要畫出一幅完整的輪廓,輪廓的線條滿意了才會考慮色彩。作品結合了藝術與自然,理解自然界的色彩并融入自己的體會和理解,色彩是和形態緊密相連的,形態發生變化時色彩必然隨之變化。丁紹光在運用裝飾畫色彩語言方面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把自然色彩加以強化、變換,以此擺脫對自然色彩的依賴,同時發揮他的主觀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調去自由的運用色彩。他不僅強調個性化的色調與畫面的氣氛,講究色彩的平面化、形象化、夸張性、浪漫性與象征性。
中國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藝術給我們的藝術家很大的啟示和靈感,那些世界藝術精華也匯融入畫家們的藝術血液之中。因此吸取各種藝術精華調和自己民族的藝術,形成東西方的并融美。藝術是直接表現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的,畫家的思想感情雖是本人的,因為畫家本人卻更是時代的,所以,時代的變化就應當直接影響到繪畫藝術的內容與技巧,如繪畫的內容與技巧不能跟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而僅僅能夠跟著千百年以前的人物跑,那至少可以說是不能表現作家個人的思想與情感的藝術。在林風眠和丁紹光的作品里顯示的更為強烈,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緒。畫家選擇的是講求形式的現代主義、民間藝術、原始藝術,畫作采用含蓄、象征、維美的語言,忽略具體的事件 ,消弱過于外露功利色彩。林風眠沒有抄襲舊的藝術思想,而是創造一種新藝術手法。以獨特的表現形式,把中西藝術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以全新的面貌準確表達了精神與肉體的矛盾與痛苦。他們共同之處就是對理想中的美的追求,給人以感官上的沖擊,以美為最高竟界。在現代民族繪畫藝術中,林風眠和丁紹光兩位先生可謂繼往開來,二人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融匯多種藝術形式運用到自己民族傳統繪畫中,尋找一種新的繪畫風格用來表達中國人傳統思想感情。林風眠和丁紹光是兩個了不起的藝術嘗試實踐者,這在繪畫史上都是非常有思想、了不起的創新;林風眠和丁紹光那種融合了世界各民族美術文化、繪畫技法,運用到自己繪畫創作中,他們的繪畫技法都結合了當代新的美術思想,給觀眾一種新的視覺沖擊力??隙肆诛L眠和丁紹光在“中西融合”的藝術理論與繪畫實踐上所取得的成就。但是也應當看到,由于林風眠和丁紹光在東西繪畫各自的功底沒有達到深厚的境界,所以在實踐中存在形式語言的浮躁,深度的喪失等問題,受到了許多指責和批評。但他們的“中西融合”之路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一座豐碑,把中國現代藝術推向更廣大的天地。
參考文獻:
[1]譯自《丁紹光天堂印象》,Great Events Editions Los Angeles(出版社)1997
[2]鄭重.林風眠傳[].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