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歸納演義法,綜合法對實現學校體育既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闡述了高校體育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學校體育課中富含德育的因素,包含了諸多智育的成分,充分體現在素質教育中的應有的作用,勢必有利于提高體育在學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高校體育 素質教育 地位與作用
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的重要內容,同時又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1素質教育的內涵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從本質上說,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至于素質教育到底要發展哪些素質?至今尚無同一的認識。有的學者根據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認為素質教育應包括5大素質,即思想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和勞動素質。
由此可見,不管是誰,也不論是從哪個角度去研究素質教育,都離不開身心素質,然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正是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和首要目的。因此,素質教育決不能沒有體育,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毛澤東同志早在80多年前發表的《體育之研究》中就指出:“德育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并且指出“體育之效,至于強筋骨,因而增知識,因而調情感,因而強意志”。現代體育科學研究表明,體育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心理素質,陶冶情操,發展個性,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因此,體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而應試教育是一種應付考試的教育。從指導思想上看,它片面重視與升學相關的知識教育,不重視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基礎知識教育,違背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從教育的目的上看,它單純為了升學、選拔,是一種淘汰式的教育,為了少數學生的升學,犧牲了多數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從教學內容看,考什么教什么,排斥了其他非升學考試課程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應用能力的培養,體育往往成了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近幾年來,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過程中,雖然學校體育的地位得到加強,體育課程、教材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展,體育教學思想比較活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手段較為多樣化,注重發揮大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然而,也還存在與實施素質教育不適應的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仍然沒有擺正,體育的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重德智,輕體質的現象仍然很普遍
1.1.2由于受競技體育的影響,不少學校仍然偏重于少數運動員的培養與訓練,面向全體學生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
1.1.3學校體育教師的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養與業務素質,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與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的現象,有待進一步提高。
1.1.4目前學校體育科研工作較為薄弱,不能充分發揮體育科研在向素質教育轉軌中的先行作用。
為此,要想使學校體育教學充分發揮其素質教育的功能,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作出應有的貢獻,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就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盡快地解決以上問題。倘若不能認真解決這些問題,要實施素質教育只是空紙一談。
2 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學校體育中有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和科學文化教育因素,可以說,學校體育教育的過程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全面教育過程。
2.1高校體育中富含德育因素
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這從重大的國際比賽中體現的最為生動具體, 我國體育健兒為國爭光,取得勝利后升國旗,奏國歌的莊嚴場面,必然會使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從而他們會模仿,會崇拜體育明星,這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
學校的各種體育教育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的進行的,既是集體活動的過程,也是想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通過這些活動,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熱愛集體,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思想品德。參加體育鍛煉和運動訓練的過程,實際上又是一個克服困難,艱苦磨練的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性格、信念、情操的陶冶過程。例如,參加田徑運動會,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和集體精神;通過武術,體操等活動則有利與培養學生沉著、機智、敏捷和自控能力等心理品質。
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方面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寓思想品德教育與身體活動之中,它的教育方式不同與一般的政治報告、個別談話等用語言形式來進行教育,而是把活動內容與要求、意識與動作、理論與實踐自然的、和諧的統一起來,這種教育形式有利于把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與道德行為有機的的統一起來,并且在活動過程中付諸與實踐,使學生的行為表現直接受到實踐的檢驗。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受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2學校體育中包含許多智育成分
2.2.1體育教學中要傳授有關知識。例如,起跑,投擲的教學要傳授有關力學原理,借此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日本的體育課本中不僅有各項體育運動的內容,而且還有許多生理衛生和養生保健的知識,這是我們要借鑒的。
2.2.2體育能開發學生的智力。 早在20世紀60年代,原民主德國就有文獻者正在進行一種開發右腦功能的“智力球”實驗,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最簡單的常識是健康的兒童有利于提高智力,同時具有高水平運動能力是運動員,其智商普遍比較高。
體育是智育的基礎,良好的體質是人才成功的支柱。居里夫人有句名言:“科學的基礎是健康的身體。”這是她自身通過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居里夫人是世界上所有科學家中唯一的兩次諾貝爾科學獎的獲得者,她之所以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在攀登世界科學高峰上為人們作出杰出貢獻,這是與她一生中長期堅持不懈地從事體育鍛煉,練出一副強健的體魄分不開的。
3 結束語
總之,目前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對我們搞好學校體育改革的是一個難得的契機,如果我們努力做好這一切,充分發揮體育在素質教育中應有的作用,必將大大提高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黃力生.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J.]福建體育科技,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