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我國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變革要求政府從“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政府職能轉變,要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總目標,同時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合理界定我國政府職能,探索一條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積極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關鍵詞:政府職能轉變 服務型政府 行政改革
一、相關概念
1、什么是服務型政府
所謂服務型政府,是指一種“在公民本位、社會本位理念指導下,整個社會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過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組建起來的以為公民服務為宗旨并承擔著服務責任的政府。”簡而言之,就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用政治學的語言表述是為社會服務,用專業的行政學語言表述就是為公眾服務。
2、什么是行政職能
行政職能,亦稱政府職能,是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對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時應承擔的職責和所具有的功能。包括政治職能、經濟職能、文化職能和社會職能。政府職能反映著公共行政的基本內容和活動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質表現。政府職能的設置和行使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階段性,它隨著時代主題的變化而不斷的變化。
二、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必要性
1、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
作為政治體制改革重要內容之一的中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是與整個體制轉變特別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相聯系的。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政府也在不斷調整著自己的角色定位。改革開放既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其重要的變革內容,又以行政體制改革為實現市場經濟建設目標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軌,又為政府職能的全面轉型提供了重要的社會經濟基礎。
面對經濟的發展、經濟主體的多元化、經濟關系的復雜化,單一的政府調控經濟已不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勢。一方面,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做法,嚴重阻礙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政府市場監管的缺失,致使假冒偽劣、偷稅漏稅、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例如最近備受關注的食品安全問題,正是政府職能缺失的表現。這些問題表明,政府職能轉變迫在眉睫。
2、轉變政府職能,構建服務型政府有利于拉近政府和群眾的距離。首先,構建服務型政府有利于增強政府權威。在我國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下,由于“官本位”等思想嚴重,導致政府及其工作人員權力意識濃厚,社會中違法亂紀、貪污腐敗等現象嚴重,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對政府權威造成了極大破壞。通過建立服務型政府,改善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有利于增強政府權威。其次,構建服務型政府符合人民群眾的愿望。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權利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這要求政府必須改變傳統只對上負責的不良現象,做到權為民用、利為民謀;同時,人民群眾對需要政府服務的種類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其要求政府履行宏觀調控職能,提供充足的公共產品和服務,做稱職的“服務員”。
三、要構建服務型政府應如何轉變政府職能
當前我國政府在轉變其職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職能轉變不平衡。只有全面的、整體的、平衡的行政職能改革才能實現構建服務型政府的目標。
首先,努力建設廉潔勤務、務實高效的政府。
1、政務公開。政務公開有利于人民群眾的監督,有利于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有利于改進政府工作,促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最近北京、重慶等地的公安機關都推行陽光警務,群眾可以通過參觀警局、登錄網上信息平臺、參加警民座談等方式,了解警察的工作進度。這些措置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增加了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滿意度。
2、精簡機構。精簡機構有利于減少行政審批,簡化程序。河南新鄉警務改革正是遵循了精簡機構、警力下沉這一理念。通過撤銷中層領導機構,如分局等,簡化了工作程序、加大了基層機構的警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縮減行政開支。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
其次,政府要正確發揮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管職能。
當前我國政府對微觀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的運行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有些政府職能仍舊采取直接干預的方式對企業進行控制。政府應發揮宏觀調控職能,減少微觀干預。首先,理順各部門之間的關系,提高宏觀調控的有效性;其次,要建立健全經濟法規體系,使宏觀調控程序化、法制化、常態化,減少政府對市場主體的行政干預和約束。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近期不斷涌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多方關注。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的呼聲越來越高。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臺反壟斷法,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再次、從公共利益出發,加強社會管理職能。
從公共利益出發是服務型政府的根本標志。現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少數政府部門不同程度存在著部門利益化的現象,行使職權并不完全是從公共利益出發,而是從部門利益出發。這是與服務型政府的要求相背離的。
當前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對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努力實現公共管理社會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大力發展社會組織,培育和完善公民自治組織;推動社區建設,擴大社會參與。
參考文獻:
[1]杜創國.政府職能轉變論綱[M]. 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2]鄭功成. 科學發展與共享和諧:民生視角和諧社會[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李丹陽. 中國政府職能轉變:沿革、問題與對策[J]. 燕山大學學報,2002,3(2).
[4]趙睿. 科學發展觀視角下的政府職能轉變研究[D]. 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09.
[5]甘蓉.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探索[D]. 青島: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