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第二語言學習中母語遷移的作用不可忽視。本文通過對語言遷移在二語習得重的地位展開論述,通過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綜述,回顧了對比分析理論、錯誤分析理論和中介語等相關理論對語言遷移的影響。詳細論述了語言遷移的發展階段和經歷的階段,并展示了語言遷移的制約因素。鑒于理論分析,從而引起對語言遷移現象的反思。通過數據分析,從詞匯、形態、句法和語篇方面,分析了母語遷移對英語寫作的影響,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母語遷移 英語寫作 教學啟示
引 言
長期以來,語言遷移,即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習慣和知識對目的語習得的影響。在應用語言學領域,特別是在二語習得研究中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是許多語言學家和外語教師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隨著該理論模式的轉移,對二語習得中語言遷移現象的研究,經歷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的興盛到60年代后期、70年代的衰落、再到80年代中后期的再次崛起這樣一個曲折反復的過程。
一、母語遷移在二語習得中的地位
根據James(1980:11)的觀點,將H.Ellis的定義中的“任務A任務B分別置換為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那就是語言遷移。換言之,語言遷就是二語習得的學習心理理論。Odlin在總結了二語習得領域數十年的語言遷移現象研究的基礎上,給語言遷移下了一個簡明而精確的定義:遷移是直目標語和其他任何已經習得的(或者沒有習得的)語言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所造成的影響。這一定義已為二語習得研究界所廣泛接受和認可,成為二語習得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和討論語際影響的一個非常有效的工具。
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至學習者在學習第二語言中生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并且沒有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負遷移指的是使用這些知識并且出現錯誤。正負遷移從不同的方面影響著二語學習者的語言習得。人們傾向于把負遷移等同于生成錯誤,然而,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的言語行為與本族語使用者言語行為之間的差異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生成不足、生成過度和錯誤理解等。
二、語言遷移現象研究回顧
近五十年關于語言遷移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大類:對比分析假說和語言遷移現象的研究、標記理論和語言遷移現象研究以及認知理論和語言遷移現象研究。20世紀50年代對比分析開始在二語教學研究中出現并占有一席之地。受行為主義和結構主義的影響,Lado提出了對比分析假說:語言遷移現象是語言習得的主要障礙,而通過分析比較母語與目的語可以預測第二語言學習者犯的錯誤和學習者的難點。兩種語言相異引起正遷移:兩種語言相異引起負遷移。標記理論發展到至今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擴展到語音、語法、語義、語用各個層面。標記理論不斷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心理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的研究之中,包括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認知結構是對假定的心里實體的一種表示;認知過程直以某種方式分析、轉化或改變心理事件的一種操作。認知理論為語言遷移現象研究打開了新視角,拓展了研究領域。人們開始注重學習方法的遷移,其中寫作方法的遷移最早受人們的重視。后來一系列關于二語寫作的研究都證實了二語寫作方法受母語影響很大
在中介語時期的早期,有兩種主要的語言習得理論,一是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理論解釋語言習得現象,稱之為語言學的語言習得觀。它從根本上動搖了對比分析理論模式的理論基礎,受其影響,二語習得研究們摒棄了行為主義關于語言學習的觀點,開始懷疑結構主義理論的正確性。另一陣營是認知心理學的語言習得觀。這兩種理論都是反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反對把語言學習僅僅看成是一種學習者的原有知識或母語的遷移現象。作為一種認知理論,中介語理論把二語習得過程看成一個不斷構筑新的語言體系的過程。中介語理論模式在二語習得領域確立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對比分析被錯誤分析所替代。喬姆斯基理論在語言學上引發一場革命,指出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主導因素是內在的普遍語法規則,并非是學習者的母語。并提出了標記理論。
三、母語正負遷移對二語習得的作用
隨著對語言本質和語言習得認識以及母語在二語習得中作用的認識更為深入,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是無法否認的。母語在二語習得正遷移作用,人類生活在同一個自然界里,所以語言具有同一性。由此為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正遷移作用提供可能,使不同民族可以相互交流。Cummins在語言同一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語言相互依賴假設理論。任何語言學習的基礎是母語,母語是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助力。在學習的不同階段表現不同的作用。他表現在語音、詞匯、語篇等方面。相反,母語也會對二語習得帶來負面的影響,干擾二語的學習。由于母語干擾在中國學生的二語習得中起的作用,語言教師應該提高對遷移現象的認識,意識到母語干擾不僅表現在明顯的錯誤方面,還表現在一些不為人所注意的隱含方面,應該想出各種方法減少來自母語方面的干擾。在探討母語干擾時,要注意母語與目標語之見的共性具有積極作用。元語言提示在外語學習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最后在討論母語在二語習得的作用時,不僅要考慮語言因素,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認知因素。縱觀語言學家的研究,我們不難看出,二語學習者在學習的初級階段趨向于依賴母語規則,但是隨著深入他們會越來越多地運用二語規則。
四、中國學生英語寫作中母語遷移現象研究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受母語的干擾是不可忽視的,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形態方面包括冠詞、格、數、時態/體以及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和派生等方面。詞匯方面、句法方面和語篇方面。研究在尋找母語負遷移時,不僅僅局限于形態、詞匯和句法等“純”語言的那些層面,還在語篇層面上分析煙藥酒英漢在文化、思維習慣及語用上的差異,從而比較全面地討論母語的負遷移現象。既然遷移在第二語言習得中起的重要作用,并且又不能消除來自母語的干擾,那么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教學使來自母語的干擾降低掃最低限度,并促進母語的正遷移。盡管許多人也意識到語言遷移的影響,卻不知道如何把遷移研究的成果在課堂上加以充分運用。首先在教學方法中注重對語際共性和個性的平衡,同時恰當使用針對意識的教學,改善學習者對語言距離的覺察力,促進外語教學。
五、總 結
縱觀全文,在回顧、反思和總結二語習得研究理論界對語言遷移研究的歷史的同時,回顧二語習得這一學科的成長歷史,煩死其在成長過程中的失誤,總結教訓。正確認識語言遷移,從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對二語習得的本質有了正確的認識,對母語在外語就學習中的作用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后,對提高外語教學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