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英語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陣地。在輕松愉快中進入學習,發揮出主動性和創造性,英語學習效率才能提高。
關鍵詞:英語課堂導入 趣味性 針對性 新穎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想上好外語課,一個吸引學生的好開頭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英語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形式多樣的新課導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成功的課堂導入應符合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課堂導入要具有趣味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興趣是認識事物過程中產生的良好情緒。這種心理情緒會促使學習者積極尋求,認識和了解事物的途徑和方法,并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從而能更加自覺主動積極地學習。其次,課堂導入要具有針對性。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首先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確定不同的導入方式。教學內容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就應該不同,教學對象不同,課堂導入的設計也應該有所不同,但前提必須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服務于課堂教學,為講授新課打下伏筆。最后,課堂導入的材料要具有新穎性。 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新穎的導入有利于引導學生進入課堂,新時代的中學生不僅富有強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因此,新穎的富有時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學生參與的興趣就會越濃,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越好。
不同的教師上課,課堂導入的方法會有很大不同;即使同一位教師上課,如果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課堂導入的方法也應有所不同;因此課堂導入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方法多種多樣,不拘一格,絕不可生搬硬套,千篇一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運用的課堂導入方法有如下幾種。
(一)視聽導入法。多媒體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技與先進的教學理論相結合的成功范例。初中學生活潑好動,且善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歌曲、影片也很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對英語課堂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圖文并茂的特點,播放一些學生喜歡的歌曲或影片,創設生動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例如在上譯林初中英語9B Unit3 Asia Reading由于多種的原因,很多學生都沒去過北京和桂林,對其名勝古跡和自然風景的了解比較抽象,沒有直觀感覺.因此我就從網上下載一些圖片,如天安門、故宮、長城、2008奧運會鳥巢主體育館、漓江、象鼻山等,使學生對它們有一個直觀的了解,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生活話題導入法 .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不搞“一言堂。”因此,從一些貼近初中生實際生活的話題入手,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話可說,不失為導入課文的一種好形式。例如筆者在譯林初中英語9A Unit1 Star signs ( Reading)教學時,讓學生談論自己及朋友的星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新課。
(三)時事導入法。時事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真實的語境。便于學生在生活的情境中學習語言,具體形象,易于理解,易于運用,效果顯著。教材的安排是固定的,但是每天發生的事件都是無法預知的,因此這一方法完全要看教師是否能靈活聯系生活,如能應用恰當,應該是種很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氣息的導入方式。
(四)問題導入法。使用問題引入,引發學生主動探究。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看,設疑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此可見,問題和疑問是教師首先應該引入給學生的內容。
“問題意識”是外語教學的始終,因為學生的探究好奇心是促進創造性思維的強大動力。例如筆者在上譯林初中英語9A Unit 2 Teenage Problems (reading )時,首先提出幾個問題: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Do you have enough time for your hobbies?
Do you have any teenage problems?
Who knows how to deal with the teenage problems?
隨著問題的層層深入,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但是“教無定法”,每一種導入方法都各有利弊。但作為英語教師,時不時地變化一下課堂導入的方式,絕對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教學效果。但課堂導入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應注意課堂導入的科學性。要注意時間不宜過長,3~5分鐘為宜。若導入時間過長,就會顯得喧賓奪主,不僅會使課堂導入顯得庸俗繁雜,從而影響整節課的教學進程。如果導入的時間過短,又會使課堂導入顯得蒼白無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總之,各種課堂導入方式的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愿意學”、“樂于學”,絕不是作繡和擺花架子。
二、應注意課堂導入方法的靈活性。課堂導入,“導”無定法,切忌生搬硬套,鸚鵡學舌,東施效顰。課堂導入的方法應因時因地因對象而異,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兼顧啟發性。
三、應注意課堂教學的實用性。課堂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導入”、“呈現”、“理解”、“鞏固”和“小結”這五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所以一堂課開始就要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被調動起來,就要抓住這個教學過程的“黃金時刻”,形成教學高潮,完成教學任務。""
總之,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堂教學,不同的教學重、難點,不同的教學目標,其導入方式都應有所側重,不能千篇一律。教師只有不斷地在課堂實踐中運用導入的各種方法并加以比較、總結,善于挖掘教材內容本身的特點,注意積累,才能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使導入趣效合一、簡潔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培養他們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