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是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對此,我們對寬嚴相濟刑事政策應準確定位,正確解讀其深刻內涵,充分理解其內容和精神實質。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在觀念層面要充分發揮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轉變觀念是前提;在立法層面應調整完善刑罰結構,擴大相對不起訴的適用范圍;在司法層面應實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區矯正,完善假釋制度,以加快我國刑事法治建設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的進程。
關鍵詞:刑事政策 寬嚴相濟 實現
2004年9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命題。圍繞這一命題,2006年10月黨中央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要求實施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2006年以后每年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都在各自的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因而,寬嚴相濟已成為我國現階段懲治與預防犯罪的一項基本刑事政策。
一、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之界定與闡述
1、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界定
刑事政策是一定社會對犯罪反應的集中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反映了我國社會對犯罪反映的集中體現,即對于犯罪行為不再表現為簡單的懲罰與鎮壓,而是要理性地對待犯罪行為,并且通過寬嚴適當的懲罰機制實現犯罪的預防與犯罪人的改造,以實現刑法的目的。
2、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內涵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提出,體現了我國刑事司法政策的發展與創新。《尚書·呂刑》中說:“上刑適輕,下服。下刑適重,上服。輕重諸罰有權,刑罰輕輕重重”。這一思想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雛形,但是從總體上說,我國古代有著重刑主義的傾向,通過重刑來維持統治秩序。現行刑法確立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之后,又通過“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司法政策,相比較于“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司法政策來說,“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更有司法化的傾向與可能,其內涵也要比“懲辦與寬大相結合”豐富。
二、 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
政策只有得到具體執行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作為我國的基本刑事政策,對于我國的刑事法治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實現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觀念層面的實現要充分發揮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轉變觀念是前提
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刑主義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古人就有亂世用重典的思想,推崇酷刑、重刑,直到今天,人們仍過分注重刑罰的報應功能,對輕微的犯罪也施以嚴厲的懲罰,犯罪人的人權被忽視,被害人的合法權益也不能得到及時救濟。實踐證明,重刑主義只會加劇犯罪,暴力的回報只能是暴力,殘酷的行為的回報只能是殘酷的行為,不會有其他的回報。因此,單純的報應主義和重刑主義是不科學、不合理的。當前的國際趨勢是刑罰越來越緩和,重刑主義已經不符合時代的潮流,也不符合我們倡導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念。我們應更新觀念,摒棄重刑主義思想,全面認識刑罰的功能和作用,樹立科學的刑罰觀,從重刑主義向輕重相適宜轉變,從注重對犯罪的懲罰和報復向注重對犯罪人教化、改造、注重對受害人的撫慰、賠償和對被犯罪破壞了的社區關系的恢復轉變,最大限度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地遏制、預防和減少犯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觀念的轉變并不僅限于司法人員,還應包括普通的公眾。
2、立法層面的實現
(一)調整完善刑罰結構。從古到今,人類社會先后采用了死刑和肉刑中心的刑罰結構、死刑和自由刑中心的刑罰結構、自由刑中心的刑罰結構、自由刑和財產刑中心的刑罰結構四種類型的刑罰。其中,死刑和自由刑占主導地位的可稱為重刑刑罰結構,自由刑和財產刑占主導的可稱為輕刑刑罰結構。我國現行的刑罰體系在結構上表現為以死刑和監禁刑為中心的重刑刑罰結構。事實上,立法在為司法提供依據的同時也為司法劃定了“邊界”,即框定了司法的模式和方向,在重刑立法的前提下,司法中的重刑主義傾向就可想而知了。多年嚴打造成犯罪量與刑罰量的螺旋式惡性上升,刑罰投入幾近極限而刑罰功能卻急劇下降的罪刑結構性矛盾已經引起了有識之士的擔心和關注,而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對現行刑罰結構進行調整和改革,建立以輕刑為主、重刑為輔的刑法結構。
3、司法層面的實現
(一)實行刑事和解制度。刑事和解是在刑事訴訟程序運行過程中,被害人和加害人以認罪、賠償、道歉等方式達成諒解以后,國家專門機關不再追究加害人刑事責任或者對其從輕處罰的一種案件處理方式。
(二)大力推行社區矯正。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的行刑方式,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使其順利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
(三)完善假釋制度。假釋是一種自由刑的執行變更措施,它是一種非監禁處遇。
參考文獻:
[1]羅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 進一步加強政法工作[N].法制日報,2005-12-07(1).
[2]《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有關用語說明[J].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7(4):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