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在教育改革中,教師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在這場浩大的社會改革中越來越感到來自學校,社會,家庭的壓力。要找準目標方向,培養高素質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開拓型的現代化人才,這是時代的呼喚。我認為,成功的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和走創新之路。
關鍵詞:關愛學生 積極創新 教師成功 必由之路
一、關愛學生,培養教師的高尚風格。
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用無私博大的“愛”開啟學生智慧之門。
1、走進學生個體,重視對學生的終極關懷。
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對知識的獲得是為了生存得更好,但生命是一個無極限的,是一個不斷超越、不斷進取的過程,不斷對自身的突破,從而對單調乏味的生命活動在永恒中顯示其價值,這就是蒂利希所說的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讓學生明白生命的本質,從而去完善自我,讓生命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納他人,在實踐與對話中成長,成為既有鮮明個性又關注他人,關心社會的全能型人才。
2、愛護學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著名的教育家呂型偉也說過:“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沒有愛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不能培養愛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走進學生心靈,為學生打開智慧的大門。只有愛學生,才能讓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才能讓自己的教學藝術得到提高,才能達到真正的教育好學生。
震驚中外的5. 12地震讓我們記住了人類靈魂工程師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大難臨頭時教師沒有退縮,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動人之歌。他們用愛支撐起生命通道。用生命作支撐,舍身護生的教導主任譚千秋,“摘下我的翅膀,送給你飛翔”的29歲的老師張米亞,身擋水泥板救下小孩的教師瞿萬容,美麗的女教師袁文婷為了拯救學生,青春定格在了26歲……是他們博大的愛心鑄就了師魂!是他們用生命為所有活著的教師上了最生動的一課:為了祖國的希望,這就是我們無悔的選擇!
老師用鮮血和生命,再次向世人證實,這個人類最偉大最神圣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在危難關頭大義凜然,學生就是一切,為了學生,哪怕舍棄自己的生命也再所不惜!
拔山中學也有這樣一個群體,沒有豐富的待遇,也沒有現代化的辦公條件,可是,卻有一大批精明能干的教師,并且這個群體是青一色的紅色娘子軍,這就是這所學校的特色,是這所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走進這道風景線,你一定會為她們孜孜不倦的精神驚嘆不已;走進這道風景線,你一定會為她們的拳拳愛心熱淚盈眶;走進這道風景線,你一定會為她們執著的進取受到震撼!因為她們的愛心凝聚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培養出了一批批高素質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愛,讓她們傾情奉獻;是愛,讓她們以母親般的溫柔去呵護學生脆弱的心靈;是愛,讓她們頂起了這片藍天!愛的力量是無窮的,還有誰能否認愛的力量?我們只有感受到愛,才能把愛傳遞下去。
二、開拓創新,是教師適應社會需求的必由之路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1、切實轉變教育思想觀念,以現代教育理為指導,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創新精神。
學校的課堂依然活力不夠,雖然現代倡導的是素質教育,讓學生有自己的個性發展空間,可是還有很多教師并沒有真正的解放自己,沒有走出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學校培養的人才都“囿于書本”,教師創新意識淡漠,只是“教書匠”,“技術匠”,嚴重地制約了創新人才的培養,難以應對時代的挑戰。楊振林指出:“以分數論英雄,對特殊人才的壓抑就更為可怕。”所以,教師應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再是培養“端飯碗”的人才,而是培養“造飯碗”的人才。教師只有樹立了正確的現代教育觀,順應時代潮流,在教育改革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才能在教育中培養基礎扎實、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人才。
2、強化內在修養,勇于開拓創新。
江澤民同志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就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教師必須要有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甚至還不夠,我們的教師必須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擁有利用現代教育理論不斷提升自己,構建和諧的校園,有一個共同發展的集體,我們的教育才會更上一個臺階。
著名學者李政道教授指出:“課堂只講現成答案,練習也是重復已有的答案,從不要求學生‘問’問題。”這種現象依然普遍存在,教師應該明白,現代社會培養的“不是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成規的一代,而是勇于創新,開拓前進的一代;不是滿足現狀,不是進取的一代,而是向往明天,創造性的一代。”
我們要成為“新知識、新視角、新技術和創新方法的創造者”,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弘揚和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要徹底轉變,必須發揚學習、創新、攀登、超越的精神。一個教師的勇于探索,開拓進取的精神尤其重要。創造活動是人類生存與人類文明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人類知識進化的源泉。“創新精神是一個國家和民族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開辟新天地。作為新時代的育人者,只有不斷開拓進取,用知識武裝頭腦,運用現代先進的教育手段,把創新帶進課堂,培養的人才才是合格人才。
在教育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教育創新的根本原則,知識重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更為重要。新技術革命風起云涌,各國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到了異常突出的地位。教師應該抓住契機,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師也只有與時俱進,面對挑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現代社會需要大量和高科技全能型人才,社會的變化導致教育的不斷改革,教師隊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適應社會的需求,不被社會淘汰,只有不斷充實自己,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掌握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科學地組織教學,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為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也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視野開闊,思想敏銳,堅持學習,掌握現代教育規律,使自己盡快具備多元、合理的知識結構,去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