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合作學習是教育界一種頗受歡迎、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因其在加強交流,塑造健康心理品質,改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等方面的顯著實效,這種教學模式在大量的教學活動中頗受青睞。但在課堂實踐中,合作學習還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解決。論文先擺明問題,繼而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旨在提醒廣大師生重視這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策略,優化合作學習,提高課堂實效。
關鍵詞: 合作學習 問題 原因 解決策略
1.引 言
一般而言,合作學習是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它以合作小組作為基本的課堂結構。小組通常由2至6名成員組成,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合作任務之中以實現小組目標,而他們的表現也以小組整體表現來評價。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積極地相互依賴,并對整個小組的成功負責。
合作學習是一套古老的教育觀念和實踐。在中國,合作學習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出現,當時著名的教育典籍《學記》就有這樣的記載:“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而據斯萊文(1995)記載,在西方,合作學習理念的起源可追溯至十七世紀。諸如十七世紀的夸美紐斯,十八世紀的盧梭,十九世紀的裴斯塔洛齊及二十世紀早期的杜威,這樣一些教育家都分別在其所教的學生中采取過某種形式的合作學習策略作為學習的重要手段。盡管“合作學習”這個術語使用的時間并不長,但它在教育界并非什么全新的理念。嚴格說來,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套有關合作學習的明確而詳細的原則與方法才發展起來。
以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基礎,并將認知、情感以及精神運動等客體融為一體的合作學習策略已經應用在了多種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國內對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和實踐雖晚于某些西方國家,但發展卻非常迅速,而且合作學習在教育成果上的作用也已經開始受到重視。然而,作為一種新穎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的模式在當代中國仍處于探索階段,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 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問題
(1)課堂氛圍單調安靜,學生表現不積極,不能與他人進行充分的合作
當教師在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時,也許會發現有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在接到合作學習任務后,小組成員們要么自己埋頭學習,要么漫不經心地做一些與任務無關的事。事實上,這些所謂的小組成員并沒有真正參加討論與合作,這使得合作學習僅僅流于形式而無任何實際意義。
(2)不合理的小組分配使得合作學習的參與程度不平衡
許多教育家通過大量試驗和觀察證實,合作學習大大增加了學生們的參與機會。另外,它也鼓勵學生們更多地自我表現,并學會自主學習。然而,在開展合作學習時,教師經常隨機地將整個班級分成若干組,極少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平衡分配。自然,那些善于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學生,自然會比那些不善于表達自己的學生獲得更多發言或演講的機會,而且后者也總是習慣于做觀眾。
(3)沒有聽眾聆聽發言
當輪到自己小組發言時,只有本組的成員注意聆聽,而其他組的成員則忙于準備各自的發言而無暇顧及。這樣就達不到交換思想和交流的目的。
3.問題產生的原因
3.1 學生方面
(1)準備不充分
(2)與他人合作不積極
(3)不敢大膽表達自己
3.2教師方面
(1)分配任務不夠清楚
(2)在學生角色分配上缺乏有效的指導
(3)時間掌控不合理
4.解決問題的措施
在合作學習的實際操作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關鍵在于怎樣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要想使合作學習取得成功,那么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做充分的準備。
(1)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技巧
互動式小組學習的首要要求就是學生應當有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他們還要明白合作在團隊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在平時就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意識。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們應尊重、理解他人,并樂于傾聽他人的思想;對于不同意見,學生應在他人結束發言后再補充或提出相反的看法;對于他人杰出而獨到的觀點,學生應以稱贊與鼓勵來表示支持。一旦遇到困難或分歧,學生們應當保持冷靜鎮定,并學會自我反省,以便積極地解決問題。另外,教師也應當指導學生去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團結的關系,還應通過各種途徑創造出一種既合作又競爭的學習氛圍,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確保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的狀態。
(2)在學生中開展心理教育
有些學生具有自我否定、消極自卑以及害怕失敗的心理狀態,這是合作學習中最強大的敵人。為了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教師應當為學生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尤其是那些知識基礎薄弱且不善表達的學生,對他們取得的進步,要及時予以鼓勵。當學生因失敗而失落沮喪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啟發與鼓勵,提高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能力。
(3)合理分配小組,明確責任和分工
研究表明,由4到6名學生組成的小組,學習效果最佳,而小組成員可以具備相似的能力,也可以具備不同的能力。當合作小組由學習好的學生和學習差的學生組成時,前者可以作為同齡的導師來幫助后者。在小組中明確責任與分工也是一個重要環節。在合作活動中,每個成員都應有自己明確而具體的任務。同時,小組中的角色分配應當經常變換,以使學生了解到不同角色所要承擔的責任,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
5.結 論
合作學習,與其說是一種方法論,倒不如說是一種學習方法。只要操作得當,它可以稱得上是克服傳統教學諸多缺陷的理想方案。它可以幫助學生對學習、教師、課堂及學校等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并創建一種輕松融洽的課堂氛圍,以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動力。
盡管如此,在課堂上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并不容易。在現實的教學活動中,不恰當地運用合作學習策略帶來的諸多問題,嚴重削弱了合作學習應有的效力。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做出努力,通過持續不斷的實踐來提高開展合作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傅道春. (2002).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王愛玲. (2008). 合作學習的倫理訴求. 教育科學, 第24 卷, 第5 期, 24-26.
[3]王坦. (2004).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北京: 中國人事出版社.
[4]趙麗. (2006).課堂管理要素. 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5]朱旭兵. (2005). 小組討論的誤區及對策. 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5年第 3 期,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