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新一輪課改倡導的自主學習方式,是初中英語學習和教學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為了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本文從認真預習,自主探索;突出學生主導地位,體現學生為中心;創設情景,營造良好氣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加強學法指導;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六方面總結出自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些做法和體會,與同行共勉。
關鍵詞:自主學習 學生主體地位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建議要求: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創設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
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性和創造性學習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從而實現自主發展的教育實踐。
通過十多年來,對英語教學的摸索和實踐,我深刻體會到:我們要想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進行新一輪英語教學課改,充分實施《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我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課改能否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課堂上45分鐘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必須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那么,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自己幾年來摸索和實踐來的一些做法、體會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求共同促進初中英語新課改的發展。
一、認真預習,自主探索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仁愛版英語教材學習強調學生要預習新課。所以每節課結束后,我都要求學生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找出該課中的重點短語、句型以及疑難點等等,要求學生聽并跟讀該課對話和課文的錄音3遍。預習要求分層次,因為預習環節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所以各層次學生的任務與要求應有區別,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課文填表或課文問題回答等有難度的問題,不要求學困生來完成,而改為完成判斷題或抄寫等一些較易完成的任務。每位學生應自備預習筆記本,將預習中遇到的疑難點記錄下來,先鼓勵學生自己尋找解決方案。他們可以通過圖書館、網絡或小組合作等方式自主探索研究,解疑釋難,努力做到人人掌握基本知識。
二、課堂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教師為輔,主要起指導作用,盡量多地給學生以表演、交流、操作、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比如在仁愛版英語教材七年級Unit 5 Topic 2 Section A 中的幾個動詞(make、 run 、dance、 sleep、 clean、另外增加已學過的swim、sweep、sing)教學當中,我采用集中教學的方法,在課前先制作這些動詞卡片并標上序號,讓班上8個小組長(每4人一組)來抓鬮,抓到哪個號碼,就在下一節課堂上模擬表演卡片序號上所示的相應動詞的動作。教師可以給他們適當的幫助。學生在接到任務后,個個情緒高漲,滿懷信心地投入到預習準備中去。結果在第二天的模擬動作表演中,學生采用一問一答方式進行:每小組4位學生均到教室前,他們先把動詞卡片張貼在黑板上,然后其中兩位學生表演相同動作,另兩位進行一問一答,之后交換角色。e.g. A: What is he/she doing?/What are they doing? B: He/She is / They are + v.ing. 出人意料的是同學們表演的每個動作都生動形象,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這一環節教學任務就讓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學生學習英語興致相當高。課后很多學生表示對本節課所學的幾個動詞的音、形、義印象深刻。這樣的教學模式嘗試就避免了以往單詞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跟讀,后講解詞義并舉例,最后布置學生去死記硬背單詞的教學模式。它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的舊格局。它讓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以及知識間內在的聯系。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應用各種手段去分析、理解和獲得學習內容。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成為真正的學習和發展的主人。
三、創設情景,營造良好氣氛
德國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所以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造輕松、自然的語言環境,努力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仁愛版英語教材中的教學任務都是在一定語言情景中出現的。例如在9月9日教師節的前一天,我布置部分學生準備好鮮花和教師節賀卡等實物。在教師節這一天的英語課上,我先播放歌曲《每當走過老師的窗前》,創造了濃厚的教師節氛圍。之后讓每小組組長做Duty report ,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把鮮花和賀卡送到講臺上,并說些教師節祝福語,如:Thank you for making English fun! 或 Thank you for teaching us well! 等等。學生可以課前小組合作或請求老師的幫助等方式而獲得教師節的祝福語,這樣學生提前感知了教師節的祝福語,又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這也不失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愛學習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師生之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將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完成與實現。首先,教師要身正。加強自身師德修養,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事給學生以示范,做學生為人的楷模;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精通所教學科,熟悉所學專業的一切知識,樹立教師權威。馬卡連柯也說:“教師的個人榜樣,乃是使青年心靈開花結果的陽光?!逼浯?,切實做好學生工作。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尤為重要。好的環境能夠激勵人,可以改造人。充分認識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者,教師應對學生和藹可親,讓學生能夠親近自己,盡量多和他們拉家常、談理想等,讓自己成為學生無話不說的密友。總之,教師要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這樣教師才能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一股知識的暖流進入到學生的心里,成為師生之間最親密的心靈接觸。教學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受學生熱愛的教師所教的學科便會成為學生積極自主探索的學科,也直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
五、加強學法指導
前蘇聯教育學家巴班斯基認為:“教學最優化和學習最優化結合起來就能保證完整的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指導學習方法不但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節約時間,還能對一個人的終身學習起到很好的作用。加強學法指導是教學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者來說,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是更迫切,更具現實意義。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不正是這個道理嗎?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后,就能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法指導內容廣泛,其中包括預習、復習、歸納、動口、閱讀、聽力、單詞記憶、語音學習等方面指導。我就語音學習和單詞記憶學法指導與大家作一些探討。我通過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鞏固音標及語音規則,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規則嘗試拼寫。記憶單詞采用按音節分類、詞性分類、詞義分類、同音詞分類、同義詞分類等方法,還采用詞形相似而義不同的比較、形象聯系等方式,幫助學生快速記憶單詞,記牢單詞。從而排除學生畏懼記單詞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興趣。
六、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能促使人積極、主動、自主地探索事物的內在聯系。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動力,它能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我針對初中學生好勝、好奇、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引進競爭機制,把全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以小組積分形式,每節課后統計一次每一小組的得分。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以便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由于竟賽的需要,我在教室黑板邊角處設計一個學生課堂競賽計分表。如下圖:
作為教師,我在課堂上始終堅持“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新課改理念,努力使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和諧發展。就拿提問這一環節來講,我在課堂上對問題提得好的學生給予分數獎勵。同樣,對能回答所提的問題的同學也獎勵分數。在這種競爭機制激勵之下,學生就能在課前主動、認真地預習新課,以上網查閱資料或小組合作等自主學習方式來準備新課。無形之中促成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的培養,充分調動了學生最大的學習熱情。另外,通過學生的發問,能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也是教師發現學生薄弱環節的一個途徑。這種競爭機制促進了學生善于思考、發現問題的良好習慣的養成,推動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模式的轉變。
總之,初中英語實施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前傳統的英語課教法與學法,深刻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新課改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英語成績。更為努力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做人的新世紀人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