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由于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人們的生命意識缺失現象日益嚴重,尤其是大學生生命傷害及暴力事件呈不斷上升趨勢,很多大學生采取極端的方式對待生命。筆者認為,造成這些現象的深層次原因是生命價值觀教育的滯后,從而提出強化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以此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價值信念。
關鍵詞:大學生 生命意識缺失 生命價值觀教育
一、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缺失的具體表現及原因
1.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缺失的具體表現
近年來,無論是名牌大學,還是普通地方高校,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生命傷害事件及暴力事件呈上升趨勢,先有云南大學馬加爵案件、河南大學生李征殺人案,現又有“我爸是李剛”和“藥家鑫案件”等等。這些頻頻發生的悲劇,讓人們不得不質疑,我們的天之驕子究竟是怎么了?為何他們如此漠視生命?在此現象背后,究竟缺失了什么?其實,這些事件的發生并非都是偶然的,在我看來唯一能作為答案的就是: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缺失。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面:
(1)自我否定生命價值。雖然多數大學生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生命價值,但還是存在少數大學生自我否定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現象,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的生命,無法清醒意識到自身生命責任之所在,由于受到來自于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壓力,導致近些年大學生自殺的現象有上升的趨勢,這除了其自身意志薄弱的原因之外,還與其自身生命價值觀的模糊有著密切聯系,反映出部分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意識的嚴重欠缺。
(2)對他人生命的輕視。在當前信息時代,大學生作為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在接收到的復雜的信息中,相當一部分摻雜消極的、暴力的元素,這些信息嚴重誤導大學生對他人生命的認識和態度,又由于大學生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傾向嚴重,當個人利益受到損害時會不顧一切甚至傷害他人的生命也要保全自己的利益,在現實生活的交往中容易產生摩擦和沖突,導致近些年大學校園中傷害他人生命的事件時有發生。
2.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缺失的原因分析
生命價值觀是個體對生命存在及其價值的基本觀點和看法,即對生命存在和生命價值的認識、態度、評價等的總稱。探討大學生生命意識缺失的原因,可從社會、教育和當事人等多個方面進行:
(1)社會因素。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空前發展給人類帶來了無窮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在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隨著傳統文化所構建的意義世界的解體,生活在這種社會大變動中的人們開始喪失支撐其生命活動的價值資源和意義歸宿,從而使自身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和意義危機,人無法領悟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1]。
(2)教育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是教育的起點,促進生命發展乃教育之本,所有教育應以生命來教育生命、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和完善生命,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生命的健康成長。而在我國,由于長期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在逐漸物化的社會大環境下,教育已經產生了異化,教育的目的比起為了人的全面發展,更加強調片面的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3)個人因素。各種生命暴力行為的發生,不僅僅昭示了當事人個性心理的扭曲與畸變,也揭示了當事人責任感的缺乏,尤其是對生命責任感的缺失,同時還與他們抗挫折能力差和自身意志薄弱密切相關。
二、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我國大學生生命傷害現象的發生,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我國高校教育特別是有關生命德育、生命倫理教育的缺失,從而導致有的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不同程度扭曲,缺少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既不懂得珍愛自己生命,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其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輕視生命現象層出不窮。近些年來,大學生生命傷害事件和暴力事件不斷發生,甚至明顯呈上升趨勢,這些都表明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缺失,從而給人們敲響了警鐘,也給高校教育提出了急需關注生命價值觀教育這個課題。
2.大學生的生存現狀不容樂觀。部分大學生沉迷上網、厭倦學習、感情糾紛、沉于享受、精神空虛、就業壓力,迫切需要德育教育能引導大學生反思生活、澄清生命價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的對策
生命觀是人類關于如何對自然界生命物體的一種態度,是世界觀的一種,包括對人類自身生命的態度。而生命價值觀作為一種價值觀念,必然對人的行為起導向作用,它貫穿于人們的一切認識活動和行為之中,決定著生命的性質和方向,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和促進作用,大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有無以及生命價值觀的正確與否對大學生人和看待生命及生命價值,能否發現和創造有價值、有意義人生,以及能否提升人生的價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改善社會環境
人是社會的存在,一個正常的人類社會,應該是以人為中心,始終把人的發展放在第一位的社會;應該是尊重人的生命,給人的生命價值的實現提供廣闊發展空間的社會。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生命觀,就是要他們都來真正關注人的存在和人的生命,形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社會意識。
2.開展生命觀的理論與實踐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通過教育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培養其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態度,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學生在人格上獲得健全發展的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質在于尊重生命以及生命的價值[3]。“人不是純粹的動物,人是意義的存在,人生必須追問意義,活在意義之中”[4]。
生命觀教育的實踐教育方面主要是要求大學生多接觸和了解社會,多參與到與生命活動有關的社會實踐中去,讓大學生充分體會人的存在的意義和人在改造社會中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使大學生認識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堅定他們珍愛生命和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信心。
總之,生命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是一個長期的和艱難的系統工程,生命價值觀的培養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完成的。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有其特殊性,單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是無法取得理想效果的,只有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協調合作,才能強化大學生的生命意識,才能讓大學生生命價值觀教育取得最佳成效。
參考文獻:
[1]孫志文.現代人的焦慮和希望[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82-83
[2]孔慶蓉.論大學生生命意識教育[J].山西大學學報,2006(3).
[3]劉志春.生命教育:學校教育命題中應有之義[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
[4]馮建軍.教育的人學視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