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 西方風景油畫受古希臘哲學思想的影響,關注著人與自然存在的距離,強調天人分離。要求科學精確地對待藝術表現出一定的真實性,因而西方重在以寫生再現真實的自然;中國山水畫主受儒、釋、道三種哲學思想的影響,強調的是天人合一,以散點構圖,講究“意在畫外,境由心生”。
關鍵字: 中國山水畫 西方風景油畫 自然美
1、引 言
隨著繪畫歷史的不斷發展,對自然界的表現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立的門類,它凝聚了中外畫家們的創造才能,通過畫家本身對大自然的認識加以創作,產生了大量的繪畫杰作,豐富了人類的藝術寶庫。其中中國山水畫與西方的風景油畫是其最集中的代表。它反映了東西方畫家們對大自然的共同喜愛與熱情,以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取的不同的自然美觀念和藝術表現形式。中國的山水畫和西方的風景油畫是屬于兩種不同的繪畫體裁,在作畫方式和表現手法上有著本質的區別。雖然二者不屬于同類畫種,但本質上卻是一樣的,都是在表現一種自然美。
2、《山水圖》與《伏爾加河上的清風》
2.1黃賓虹《山水圖》
黃賓虹是我國杰出的山水畫家,在長期創作實踐中,創造性地總結出中國畫表現技巧的“五筆七墨”說,“平、留、圓、重、變”是其五種基本筆法;“濃墨、淡墨、破墨、積墨、漬墨、焦墨、宿墨”是其七種用墨技巧。黃賓虹以其“黑、密、厚、重”的獨特藝術特色,為祖國的壯麗山河傳神寫照,對民族繪畫的繼承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晚年的作品更是筆墨奇妙、爐火純青。《山水圖》正是其晚年的作品。
黃賓虹的《山水圖》取材于南方雜草叢生、樹木蓊郁的山水。畫的下部分為溪流嵐巒,期間有雜樹,樹間有房屋數椽,山勢起伏而上,峰巒重疊,山間有霧靄,有石階與山下相通。山石間幾股清泉,時隱時現,迂回淙淙而下。以墨線勾描山川的大體。“畫筆勾勒,如字橫直。”線條起迄明確,意到筆到。一勾一勒,除了畫巖石或山崗外,還用以畫出山的大勢。在勾勒的基礎上,然后將每塊石,每座山分清楚,上墨即起這個作用。一是分石塊、山形的大小,二是分山水樹石的空間遠近。又以淡墨,褐石、花青反復渲染。畫面除上部留有小面積天空與一溪水外,全副幾乎盡是墨。畫面打點有濃有淡、有疏有密;有的入木三分,疊墨如漆;有的不著一墨一任其虛,虛實相間得層層深密之致。其著墨處,渾渾茫茫,而混沌中有物象,具有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他在畫中題曰:巖岫杳冥,一炬之光。這于透氣之外,暗與明的交錯,使得畫面陰陽分明,脈絡清楚,令整個山顯得靈活起來。黃賓虹的山水畫布局有密而黑的特點。這幅山水畫,好像采用近似于攝影的側逆光手法,以大面積的暗部隱藏去一些零星的細節,而較少的亮部使得畫面通透。暗部山石草間流出隱約可見的小空隙,透出點點色光,使畫面顯得益加豐富充實,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樂趣。
2.2列維坦《伏爾加河上的清風》
西方的列維坦是十九世紀俄國杰出的寫生畫家,他與黃賓虹屬于同一時期的畫家,是一位現實主義風景畫大師。列維坦的作品極富詩意,深刻而真實地表現了俄羅斯大自然的特點與多方面的優美。他的寫生畫的獨到之處是:用筆洗練、綜合廣泛、情感充沛,描繪大自然的狀態以及各種精神感受的千變萬化,富有沉思、憂郁的特性。列維坦所塑造的風景形象,具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充滿著濃郁的抒情味。他善于抓住自然形象中與人們思想感情有聯系的部分,表達自然界內在的情緒。他常年沿著伏爾加河寫生,曾經哺育過列賓的伏爾加河,同樣給列維坦以無窮盡的靈感和無限豐富的題材。尤其是伏爾加之行,使他洞察自然美的真諦,并能以概括出力自然色調的和諧,形成其成熟的抒情風景畫風格。《伏爾加河上的清風》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之一。列維坦從固定的角度集中一個透視的焦點,看到一個具體的精確的畫面。一個清澈爽朗,陽光燦爛的日子,陣陣清風使伏爾加河上當起了陣陣漣漪,岸邊的碼頭上,被陽光照耀得光澤鮮明的新式輪船,以驕傲的神態在這條古老的河流上昂首傲立,好似歌唱新時代的到來。
3、中西方對自然美的發現
中國人風行“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這使得中國沒有走西方重客觀分析的路徑,而是深入其中去體驗、感悟,直覺地把握自然如我的觀點看自然,從而得其美。這是中國人比西方較早發現自然美的宇宙觀的基礎,或者說是心理根源。西方人則倡導自然美以外的美,西方的宇宙觀傾向于把自然看作人的對立面,注重“天人相分”,因此發展了對自然進行客觀的分析的趨向。中國和西方是沿著不同的軌跡發現自然美的。中國對自然美的發現,或者說是中國人普遍的發現自然美是始于魏晉時期。懷抱著圣主明君、大同理想的魏晉人在目睹了漢末戰亂紛爭的景象之后,對人生前景深覺憂患。他們不再相信人生的永恒,幸福將至的神話,而看到的只是他們的反面:人生短促、幸福難再。于是,他們的目光離開城鎮,離開社會,而投向山林,投向自然。終于在山林中發現了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美。在西方,中世紀神權統治的漫漫長夜,把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都籠罩在陰暗之中:山泉、湖泊、森林被教會看作是“惡魔”所造。越是禁錮自然美,越使人向往、珍惜它。而社會美的一再失落,更使人們以飽經憂患的眼眸投向自然美的青春常在的容顏。
4、結 論
中國山水畫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審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同樣,在西方畫壇占重要地位的風景油畫亦是如此。這兩種表現相同的對象卻采用不同的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李新生.永恒藝術魅力的探尋——中西繪畫鑒賞比較[M].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8
[2]徐宏泉.中國藝術大師——黃賓虹[M].河北美術出版社
[3]黃 音. 列維坦[M].吉林美術出版社
[4]李倍雷.中國山水畫與歐洲風景畫比較研究[M].榮寶齋出版.2006.7
[5]孔新苗.中西繪畫比較[M].河南美術出版社.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