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 要:文章通過對目前高校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管理模式的探討,提倡合理地利用高校資源,建立激勵機制,轉變管理理念的學生工作管理模式來更好的推動和開展學生工作。
關鍵詞:學生工作 激勵機制 管理模式
1、目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1輔導員隊伍建設人員數量不足
根據統計,目前大多數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輔導員人數不足、缺編嚴重,很多學校每名輔導員所帶學生已經超出了教育部規定的1:200的比例。從而出現了輔導員工作任務繁重、超額、壓力大,在加上由于培訓少、交流少、專業化程度不夠等,這就使輔導員工作力不從心、拖沓、效率低下、管理不到位、成績不顯著等,這直接影響到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
1.2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日趨行政化,輔導員角色異化
高校學生工作日趨復雜化,輔導員除了要完成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團學工作、黨支部和班委會建設工作、學風考風教育工作等常規事務工作外,還要承擔大量的諸如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評優入黨、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綜合測評、學籍清查、學分清理、檔案管理、就業服務與指導、公寓管理等工作,如此沉重的負擔,常常陷于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計劃和任務,卻不能提供學生所期望的教育,輔導員在定位上是管理者和教育者。管理者的角色日益突出,教育者的角色日益削減,長期以往,使輔導員在學生心目中作為教育者的形象變得蒼白無力,師生之間的“亦師亦友”關系蕩然無存。[1]也正是由于過多的角色造成輔導員難以承受之重,使得輔導員偏離了自身的角色功能,淪為簡單的學生事務主義者,最終使輔導員的角色異化和錯位。
1.3輔導員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建設不完善
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實踐要求高校輔導員的需求大增,輔導員人員不足,崗位缺乏,使得許多專業教師擔任兼職輔導員,許多專業不對口的教師擔任專職輔導員,這就進入輔導員是人人都能從事的邊緣性工作的誤區。目前有許多年輕教師從事輔導員工作,但是輔導員職稱等問題沒有完全固化,所以它必定成為一個過渡性職業跳板,這就嚴重違背了輔導員終身化的目標。
1.4學生工作管理理念傳統滯后
傳統學生工作的思維定勢是“管理”,其主要手段就是制度、表彰、懲處等。這種以“獎優懲劣”為特征的工作方法,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現為“提倡什么”、“禁止什么”,其作用的主要對象是優秀學生和所謂“差生”。而對學生“能干些什么”、“如何干得更好”、“如何解決問題”等正向訓練則較少涉及,對占學生總量絕大多數的中間群體引導不足。[2]這種傳統的工作管理模式在新形勢下發展是履步維艱的。
2、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探索
2.1充分合理地利用高校資源
由于高校輔導員配備不齊,工作任務繁重、超額、壓力大,所以可以讓優秀的學生干部兼職輔導員助理,并直接參與班級事務和學生管理。同時可以返聘離退休老教師擔任輔導員工作。由于離退休老教師學識淵博、經驗豐富、時間充沛、親和力強、學生崇敬,所以老教師擔任輔導員對學生工作起到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
2.2輔導員工作由事務管理型向研究型轉變
學生工作是一項實踐性極強的工作,事物繁雜,工作項目眾多,所以輔導員整日疲于處理瑣碎雜事,偏于教育本位。這種事務性的管理方式屬于原始的,落后的,應該向更高層次的轉變,也就是研究型發展。研究型學生工作是一種新型的學生工作業態。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互動,深入研究學生工作存在的客觀規律,遵循學科研究的原則和方法來研究和從事學生工作,致力于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學生工作
體系。建構研究型學生工作應該是一、組建課題研究團隊,有效整合校內外各方資源,提高研究水平、提升研究質量;二、設立專項研究資金,鼓勵和支持學生工作從業者尤其是高校輔導員從事學生工作研究;三、建立學術梯隊,留住優秀學生工作者,進行學生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四、深入學生調查研究,定期主持或參與團隊研究課題,做到在學生工作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使團隊成員成為真正的研究型學生工作者。[3]
2.3 建立適當的激勵機制使輔導員工作專業化、職業化
就目前高校輔導員的現狀來看,湯琳夏所介紹的上海大學高校輔導員“五級職級制”是很具有創新性的激勵機制。所謂“五級職級制”,就是指由學校依據有關規,參照現行高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制度,聯系輔導員工作實際,從而制定的一種比較科學合理的輔導員職級評聘制度。各學院根據輔導員工作實績、學歷、工作年限等實行“五級職級制”。[4]“五級職級制”的實行,能解除輔導員的后顧之憂,能激勵有為青年在輔導員的工作崗位上潛心研究思想工作理論和規律,這有利于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和終身化的建設。
2.4轉變學生工作管理理念
當今的大學生普遍是九十年代以后出生,他們個性鮮明,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到了更新的水平,思維的組織性、深刻性、批判性、自主性較強。但是現今各高校主要是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來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無疑或多或少地對學生的發展有一定約束力。21世紀的大學生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性,所以應該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具體體現在:一是在管理的基礎上多給學生發展的空間,加強學生信心,培養學生自主性,為學生的成才和發展創造更多的條件;二是強調“以人為本”,強調人文關懷;三是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管理。
總之,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困難,但是輔導員工作要與時俱進,要努力探索和形成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曉,王常霖.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改革的思考[J].新世紀領導者,2010.
[2]周彩根,劉鎖娣. “AAA\"系(院)學生工作模式探索與實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8卷(4期):130-135.
[3]劉海存.高校學生工作理念的七大超越[J].江蘇高教,2009.
[4]湯琳夏.高校輔導員隊伍激勵機制研究:一個設想方案的調查與思考[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