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1
摘要:土地權益是農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直接關系我國農民以及農業、農村的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保護農民土地權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可忽視。而忽視農民權益的農地制度安排,是導致我國農民土地權益流失的最根本原因。
關鍵詞:土地權益 農地制度 制度創新
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農民土地權益大量流失已是不爭的事實,社會矛盾因此日益加劇。土地權益是農民根本利益之所在,是直接關系我國農民以及農業、農村的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通過對農民土地權益與“三農”問題的關系的探析,可見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重要意義。忽視農民權益的農地制度安排,是導致我國農民土地權益流失的最根本原因。
1.農民土地權益是“三農”問題的核心
“三農”問題是中國工農和城鄉差別長期累積的結果,其核心是農民問題,“因為農業是一種產業,是農民從事的職業;農村是農民聚居生活的社區。所以要解決‘三農’問題,第一位的是要解決農民問題,只有把農民問題解決好,農業問題、農村問題才能順利解決。”因此,可以說,“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農民的利益,而農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土地權益。
1.1土地權益是農民最根本的利益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于農民來說最直接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利益始終是與土地緊密關聯,土地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土地問題說到底是農民的利益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地者,政之本也。”土地問題向來都是社會經濟中的基礎問題, 關系著民生和社稷。“土地占有關系是否均衡和穩定, 決定著中國社會階級和利益結構是否穩定,這已經被從古至今的中國歷史所證明。”
1.2農民土地權益流失問題的根源與現狀
經濟發展的進程實質上是資源優化配置和利益關系不斷調整過程。土地資源具有生產要素和財富的雙重屬性,土地制度安排會對資源配置效率與土地產益產生重大影響。由于農業與其他產業比較在利益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國家在一定時期對快速經濟增長目標的追求,往往會使土地資源配置的制度安排偏向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其結果就是以犧牲農民利益為代價來推進經濟發展。利益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和引發社會矛盾的根源。我國在發展經濟進程中長期形成的對農民土地權益的歧視,導致農民土地權益在土地征收和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過程中大量流失。引發了農民集體上訪、群體性抗爭等諸多尖銳的社會矛盾。
由于農地經營制度的缺陷導致了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和經營自主權的侵害和農民土地權益大量流失。在農村,由于地方政府或基層農村干部不間斷地調整農民承包的土地,導致農民土地權利很不穩定,對農民土地收益的實現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各地地方政府或農村基層集體組織普遍存在假借土地規模經營的名義,違背農民的意愿,用違法的手段強迫農民流轉土地 或收回農戶承包地、直接截留農民土地流轉收益的現象。與此同時,由于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的不完善,土地使用權流轉秩序混亂、流轉成本高、流轉價格低、流轉糾紛多,造成了大量農地被拋荒和土地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農民土地經營性收益和財產性收益受損,農民土地權益隱性流失嚴重。
在城鄉二元體制下我國土地權益格局明顯呈現出嚴重的非均衡性與不公性,主要體現在農地制度產權關系的缺陷與農村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在現行的農地制度中,農民有地無權,導致農民土地權益受到侵蝕;農民土地權益的重要內容是土地經營收益,但是由于農民土地使用權不完整,導致農民往往并不能完全根據比較收益調整農村土地經營來獲得最大效益,使農民土地權益嚴重隱性流失;然而農民對土地處分權的有限,缺乏效率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制度則加大了農民土地流轉的成本和難度,使農民最關鍵的土地財產性收益很難實現。現實中,總是以犧牲農民的土地權益為代價,使農村生態環境 遭受破壞, 挫傷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阻礙 農民增收,破壞了農村經濟發展,進一步使城鄉貧富差距拉大,社會問題日趨嚴重。這些問題歸根結底是農民土地權益問題。
2.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的重要意義
應該把對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放在整個經濟發展的戰略層面上去慮。因為土地是農業的根本,土地權益是農民獲得自身發展和融入現代經濟文明的基本前提。農民土地權益能否充分實現,直接關系到農民收入的增加,關系到我國新農村建設的順利推進, 關系到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部門的革新、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
保護農民土地權益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土地權益是農民最基本的益,農民能夠享有合理、充分的土地權益,即使在經濟上處于相對貧困狀態,農民也會感到自己與現存的政治秩序有著直接利益關系,從而積極維護當前的社會和政治穩定。
3.農民土地權益保護與農地制度創新
造成農民土地權益受損的原因在外部表現上是制度安排的不合理以及制本身的缺失,但究其根源在于現存農地制度對農民土地權利的忽視。因此,應該以農村土地制度的創新來實現和保障農民的土地利益訴求,通過有效保護農民土地權益制度的形成,啟動破解“三農”難題的動力源。
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必然要求農村土地作為一種資源要素進行重組,而在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下,農民土地權益在大量流失。農民土地權益是農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在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里,農民土地權益問題已經不僅僅只是農民問題,更是關系到中國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而制度創新才是農民土地權益保護的根本出路。
制度創新的重點在于重新引入國家土地征購模式,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并最終形成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此外,有限政府的構建以及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是保障制度創新、保護農民土地權益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成貴.中國的二元結構與“三農”困境[J].古今農業,2003
[2]張曉山.“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農民的利益[J].今日中國(中文版),2004
[3]浙江師范大學農村研究中心.“中國現代化進程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高層研討會專家觀點匯要[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4]牛若峰.中國的“三農”問題:回顧與思考[J].古今農業,2003
[5]謝代詳,林翊,林卿.經濟發展與農民土地權益保護[J].中國集體經濟,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