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應該是全體學生,但是面對紛繁復雜的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必須抓住工作的重點對象。當前,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是處在特殊時期的學生,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和有特殊身份的學生。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思想政治工作 重點對象
高校輔導員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者,擔負著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使命,任務非常的艱巨。輔導員要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有的放矢,抓住重點。在當前的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重點關注三類學生,即:新生、畢業生、遭遇重大挫折的學生等處于特殊時期的學生;貧困特困生,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等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學生干部,先進模范學生,非正式學生組織的領頭人等有特殊身份的學生。
一、處于特殊時期的學生
1、新生。大學新生大多處在18歲左右,正處于從青少年到成年的轉型時期和中學到大學的跨越時期,學習,生活,環境,心理的變化都比較大,且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加上中學由于高考指揮形成的應試教育的慣性,使他們進入大學校園后,容易出現對大學生活的諸多不適應:
(1)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不適應
從被動“灌輸”式學習方法到主動“開放式”學習方法,不少新生到大學后無法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環境,由此也衍生出了學習心理障礙。在北京某大學讀書的小張從小屬于“被管大的一代”,上中學時,父母什么都不讓她干,早上來不及吃飯,媽媽就把早餐送到學校去。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不會打理好自己的生活,不會合理的安排課余的時間。導致對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嚴重的不適應,嚴重的影響學習。
(2)對大學學習的不適應
有的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根本不了解,或志愿由父母所主張,有的學生調劑到自己壓根就沒有報考的學校和專業,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后專業思想不穩定,專業理念不強,不知道該怎樣去學習,有的對自己的專業根本不敢興趣。有的學生經歷了高中的被動的,高強度的學習,進入大學后,對大學的教學內容,課程安排,教學方法完全不適應,導致學生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浪費休閑上了。
(3)人際交往的不適應
某學校一學生由于與室友之間因為生活上的小細節意見不一致,導致該學生一學年換了四五次寢室,嚴重的影響生活和學習。大學的集體生活,由于個人過去18年的成長環境,所受教育的不同,在思想觀念,價值標準,風俗,習慣,愛好等均有顯著的差異,這種差異是很難磨合的,而每個進入大學的新生都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從而容易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如果個人不通過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那么,很容易導致人際交往的不適應。
(4)理想、目標落空造成內心不適應
進入大學后,學習失去了中學時的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的另一面,習慣于只讀圣賢書的學子們在現實面前感到困惑。某大學男生小趙中學時成績優秀,進大學后很快奉行“六十分萬歲”,他直言:“大學沒什么意思”。學的好與不好都不是那么重要了,導致嚴重的內心不適應。也有部分學生,沒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導致進入大學后,破罐子破摔,失去理想,找不到目標,內心失落。
(5)管理模式的不適應
一方面,全面學分制的實行對大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學輔導員也沒有像高中階段班主任那樣管的緊緊的,學生主要依靠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一旦沒有適應這種管理模式的轉變,學生不能合理的安排一天的24小時,就很容易影響學業。
以上種種不適應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出現考試不及格,同學關系不融洽,生活學習都處于迷茫狀態,找不到人生目標,更有甚者出現迷戀游戲以逃離現實的不適應等種種心理問題。
2、畢業生。對于高校輔導員而言,畢業班的學生需要特別的關注,畢業前夕是大學生思想和情緒波動的“多事之秋”,即將畢業的學生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抉擇,有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困擾著他們,需要他們去解決,去思考,如考試問題,就業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系的問題等等。
(1)考試問題,臨近畢業,那些由于平時不努力學習,導致畢業清考科目眾多的學生,這個時候,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試壓力,害怕考試,擔心自己清考考不過關,拿不到畢業證,學位證。
(2)就業問題,由于社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個體的原因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自我認知偏差,就業焦慮感,依賴心理,攀比心理,大學生畢業生準備就業時處處碰壁,無所適從。
(3)戀愛問題,大學畢業后,同學們各奔東西,基本上是從哪里來回哪里去,這就導致大學相愛多年的戀人面臨分手的境況,面對這種情況,是相當的無奈,對于一些女生,是很難承受這種打擊的。
(4)人際關系問題,大學期間,同學們適應了簡簡單單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即將進入社會,同學們就要去應對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與同事的關系,與領導的關系,這些都是他們無法適應的。
以上種種問題導致學生出現恐懼,焦慮,抑郁,逃避,抗拒社會等種種心理問題,更有甚者,出現自殺現象,這個時期的學生需要輔導員的高度重視。
3、遭遇重大挫折的學生。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會遭遇挫折,有時候是重大挫折,如違紀受處分、失戀、家庭遭遇重大變故、評優落選等。由于大學生正處于心理走向成熟而未完全成熟的發展階段,對重大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比較差,因此,面對挫折,他們往往反應強烈,表現出過度的心理與情緒的波動,如極度的痛苦,沮喪,憤怒,焦慮等,有時甚至導致過激的行為發生,釀成難于挽回的悲劇。
二、有特殊困難的學生
1、貧困生。貧困生是指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上大學期間的教育費用或支付教育費用很困難的學生。近幾年來,貧困大學生的人數和比例呈迅速增長趨勢,貧困生已是目前任何一所高校都無法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以往貧困生主要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尤其是家庭無勞動力,或家庭成員得了重大疾病,以及多子女家庭。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日益推進,父母一方或雙方下崗,家庭收入急劇下降而造成的城市貧困生數量逐年增加。經濟上的窘迫是貧困生有著比同齡人坎坷得多的命運和艱巨得多的求學路。他們品嘗著各種各樣的酸甜苦辣,自豪和自卑的內心沖突;渴望交往與自我封閉的沖突;遠大學習目標與現實不如意的沖突;拒絕幫助與實際需要幫助的沖突,種種矛盾經常困擾著他們。在經濟、心理、人際交往和學業的多重壓力下,貧困生容易產生自卑、焦慮、憂郁、自我封閉、依賴心理等,這些問題,如不及時化解,將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高校輔導員需要重點關注貧困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況。
2、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心理問題是指人們心理上出現的問題,如情緒消沉、心情不好、焦慮、恐懼、人格障礙、變態心理等等消極的與不良的心理,都是心理問題。(嚴格來說,心理問題無褒貶之意,既包括積極的,也包括消極的。)大學生處于個體心理成熟但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過度時期,各種心理活動非常活躍,充滿矛盾,這一時期,由于他們的自我調節能力還不完善,加上生活適應問題、學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戀愛問題、經濟方面的問題、擇業問題等一系列問題,許多大學生出現種種不適應,從而產生種種心理問題,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大學生常見的心理障礙有:焦慮癥、抑郁癥、強迫癥、神經衰弱癥、精神障礙、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等。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構成了大學校園里一個有特殊困難的群體,高校輔導員要重點關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有特殊身份的學生
1、學生干部。高校學生干部既是受教育的對象又是協助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整治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學生干部是校風校紀、學風建設的帶頭人,是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是加強師生關系、融合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是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倡導者和組織者,是學生中的領頭羊。
2、先進模范學生。先進模范學生是指思想、學習、工作方面都表現突出,被學校各級組織樹立為榜樣的學生。一個先進模范學生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標桿,對周圍的學生取著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先進模范具有感染效應、激勵效應、號召效應、帶動效應。
3、學生黨員。學生黨員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專業學習方面,起著帶頭、示范作用;在日常活動、黨日活動、社會活動中,起著表率、凝聚作用;在學校、教師和學生的聯系上,起著橋梁、紐帶作用。學生黨員的言行和形象在廣大學生中有很強的號召作用,我們學生黨員是整個黨員隊伍的新生力量,也是大學生隊伍中的先進分子。我們在大學生中所占比例雖小,但作用大,影響大,年齡輕,自身可塑性強,在大學生中的認同感強。因此,學生黨員先進性的體現不僅關系到高校黨的建設狀況,更影響到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對于這部分學生,輔導員要著重關注,引導他們更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發揮他們積極的作用。
4、非正式學生組織的帶頭人。非正式學生組織是指沒有明確規定的,在成員共同的感情、態度和傾向基礎上自發形成的學生組織。高校非正式的學生組織一般是跨學院、系、年級、班級二存在的,具有心理相容、內聚力強、信息溝通順暢、自然形成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物等特征。非正式學生組織存在消極和積極兩個方面的作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的正常管理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非正式學生組織雖然是自發形成的,沒有公布正式的領導人,但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見多識廣或者有卓越的組織才能,或者某方面能力突出等,而在組織中威信較高,自然而然的成為組織中的核心人物。非正式組織內領導的形成是在發展過程中自然涌現出來的,這類學生對組織成員得影響力大,號召力強,成員得擁戴程度甚至比正式組織還要高。
參考文獻:
[1]王化凱.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對象[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2
[2]張曉明,陳建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馮剛.大學,夢起飛的地方[M].清華大學出版社
[4]李建.論高校學生非正式組織及其自我教育功能[J].現代教育科學,2003、2
[5]王君平.心理問題困擾“天之驕子”[J].中國醫藥指南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