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1
摘要:影響學生成績好壞的因素很多, 如: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學生的智力因素、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學生家長的教育、老師的教學水平,其實與班主任也有密切的關系。本文將就學生學習成績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關鍵詞:師生關系 課堂氣氛 心理距離 厭學 怠慢
當年我參加高考時,總分雖然考得不高,但自認為語文考得很好。現在自己也成了語文教師,發現自己所教學生的語文成績也很好,甚至超過了本校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所教的學生。難道是我學語文、教語文非常在行,其實不見得。問題的關鍵是:當時我的語文老師就是我的班主任,現在我既是語文老師,又是班主任。我覺得:同一門課程班主任所教的學生成績較好。那么這個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下面一組數據(以下是隨機抽取的三所學校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
表一:A校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統計(尾表1)
表二:B校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統計(尾表2)
數據分析:
A校中數學均分第一的班級、物理均分第一的班級;B校中語文均分第一的班級、物理均分第一的班級其相應的任課教師都是班主任。
從這兩所學校學生考試成績來看,能得出相同的規律:同一門課班主任所教的成績較好。
原因簡析:
1、班主任上課時課堂紀律相對要好
在現在的學生中厭學現象非常普遍,他們在學習上很被動,在課堂上如果任課老師管得不嚴或老師不對他們兇點,他們就會很散漫,對老師的講課愛聽不聽,甚至做些小動作,這樣課堂效果會很差。如果是班主任的課情況就不一樣了,學生都知道班主任是他們的“頂頭上司”,對他們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所以在上班主任的課時,學生都非常“乖”,遵守學習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認真聽講,課堂效果自然要好一些。
2、班主任布置的作業學生能認真對待
在學習過程中作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但有些學生對做作業只是抱著應付的態度,甚至干脆不做,唯有班主任的作業不敢怠慢,班主任布置的學習任務都能按時完成,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頻繁,便于對學生指導,我覺得這些都是班主任“教得好”的原因。
3、班主任與學生關系融洽
一般來說,人與人交往的次數越多,頻率越高,人際關系就可能越密切。班主任老師與學生進行長期交往,促進了解,并相應加深了感情。在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下,教師喜歡他所教的學生,也就很情愿并想方設法把課教好,希望學生喜歡他的課;同時,在良好的師生人際關系下,學生喜歡、愛戴并尊敬他們的老師,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愿意聽取教師的教誨,努力完成學習任務,甚至為博得教師的喜歡、獲得與教師的交往的機會而勤奮學習,爭取獲得好成績而獲得贊賞;師生之間人際關系不僅影響教與學的積極性,也同時影響課堂教學氣氛,如果師生人際關系融洽,則師生心理距離縮短,師生雙方心理都是開放的,課堂氣氛就會活躍,這樣就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由此可見,一個班級學生成績的好壞與班主任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認識到這個規律,并把它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
4、班主任有利于協調各種教育力量
家長對自己子女的身心特點比較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權威性,班主任經常與其家長聯系,這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班主任通過家訪更全面地了解學生,提高教育的針對性,老師要想教育好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學生很多時間是在家里,學生在家里的表現任課教師一般不太清楚,而班主任老師通過家訪可以比較全面到掌握學生的情況。
我們從上述原因中不難得出以下啟示:
1、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影響師生關系的關鍵是老師的言行舉止中體現出來的各種素養與品質,它是任何大道理都不能代替的。所以我們老師要加強自己的修養,努力通過自己的人格魅力營造輕松和諧的師生關系。
2、我們任課老師應該多與學生交往,盡可能多地參加學生性的活動,以此增強自己與學生的感情,并多抽課外時間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通過多種手段督促全體學生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保持良好的教學秩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任課教師要時時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通過其他學生或老師間接地了解,也可以和班主任一同家訪,以便準確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讓教育教學工作更有針對性,提高教育效果。
5、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主干課程的考試成績,學校在聘任班主任時,應盡量讓主干課程的任課老師擔任,因為同一門課程,一般來說班主任教的成績較好。
參考文獻:
[1]周榮秋,章士藻,主編.班主任工作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第1版
[2]李伯黍,燕國材,主編.教育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993年4月第1版
[3]柳友榮,主編.新編心理學[M].安徽大學出版社出版, 000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