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2
摘要:隨著高中體育特長生數量的增加,特長生的科學合理訓練就顯得更加重要。而在體育訓練由于不合理不科學的訓練導致運動損傷的經常發生。運動損傷會給那些體育特長生帶來很多不便,影響其運動成績、升學、甚至影響其身心健康。而有些損傷在訓練中完全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作者根據自己多年帶隊的經驗。從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如何預防處理對運動損傷進行闡述,給特長生提供些幫助,同時也給訓練隊教練提出要求,希望能夠在今后的訓練中做到合理科學科學的訓練,盡量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
關鍵詞:體育特長生 運動損傷 原因 預防
現如今隨著高考升學壓力的增大,很多人把加入高中訓練隊做為上大學的一條捷徑。很多人到了高三看到了自己文化課已經無法達到當地本科分數線了,心里想體育特長生高考對文化課要求相對低些,于是就找到學校的體育老師要求加入學校的訓練隊。一般這樣的學生學習成績都不差,教練想如果他們能在剩下的一年多時間里把體育專業成績提高,上個大學肯定沒問題。于是乎使高中訓練隊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半路”出家人混入訓練隊,導致訓練隊水平參差不齊。導致訓練計劃會出現不適合每位學員情況,再加上那些“半路”出家的訓練周期短,在短時間內想提高運動成績教練就給他們增加訓練量。自身的身體條件加上不科學的過大的訓練量使訓練隊學員訓練經常發生運動損傷。這就需要那些特長生和教練員必須了解可能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掌握運動損傷的預防。
一、運動損傷的概念
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傷,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不特點同與一般的一般日常的工作或日常生活中的損傷,它多于體育運動項目、技術、戰術動作密切相關。為此,很多常見的運動損傷都以其運動項目冠名,如“網球肘”、“排球背”等等。
二、運動損傷的分類
運動損傷的分類的方法較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按受傷組織機構分類:分為皮膚損傷、肌肉損傷、肌腱損傷、關節軟骨損傷、骨及骨骺損傷、滑囊損傷、神經損傷、血管損傷、內臟器官損傷等。
2、按傷后皮膚、黏膜是否完整分類:(1)開放性損傷:傷后皮膚或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受傷組織有裂口與體表想通。如擦傷、刺傷、切傷、撕裂傷及開放性骨折等。(2)閉合性損傷:傷后皮膚或黏膜仍保持完整,受傷組織無裂口與體表相通,如挫傷、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閉合性骨折等。
3、按發病的緩急分類:(1)急性損傷類 瞬間遭受直接或間接暴力而造成的稱為急性損傷,其發病急,病程短,癥狀驟起,如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等。(2)慢性損傷 因局部長期負擔過度,由反復微細損傷積累而成的稱慢性損傷,其發病緩慢,癥狀漸起,病程較長。此外,還可因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過早運動而轉變為慢性損傷,如肩袖損傷、髕骨軟骨軟化癥等。
4、按傷性輕重分類:(1)輕傷 不影響工作和訓練。(2)中等傷 24 小時以上不能工作或訓練者。(3)重傷 須住院治療。
三、運動損傷的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與鍛煉者的基礎、技能水平有關,也與運動項目的特點,技術難度以及運動環境等因素有關。其主要原因有:
1、思想上不夠重視 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體育教師、教練員和體育鍛煉者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及缺乏預防知識有關。他們多存在某些片面認識,平時在訓練中不重視安全教育,在體育訓練和比賽中沒有積極采取各種有效的預防措施,發生運動損傷后不認真分析原因,吸取教訓,使運動損傷事故連續不斷的發生。
2、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 肌肉的粘滯性要求在進行訓練運動之前必須經行合理充分的準備活動。研究表明,缺乏準備活動或者準備活動不合理是造成運動損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具體表現為:準備活動不充分甚至不做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和正式運動內容結合的不好或者缺乏專項準備活動。如在進行田徑跑得教學過程中,準備活動進行小步跑,后蹬跑,跨步跑等等專項準備活動。準備活動量過大也可以造成運動損傷,準備活動量大了,身體已經出現疲勞,而此時再進行正式的更大強度的訓練極容易出現損傷情況。準備活動距離正式運動時間過長。準備活動做完等到正式運動的時候身體已經出現寒冷,準備活動所產生的生理作用減弱或者消失。
3、技術動作錯誤 違反了人體結構特點及運動時的力學原理而造成損傷,尤其是那些剛接觸體育訓練學習新動作時發生的主要損傷。例如,做體操動作頭手倒立,動作不正確就極易給頭手造成損傷。
4、運動負荷過大 有些基層教練員錯誤的認為,訓練量越大,成績提高的越快。所以每次訓練,教練員都給隊員布置了最大訓練量,每次都達到甚至超過隊員的生理最大負荷。這樣,損傷是遲早會發生的。
5、場地器材的缺陷 運動場地不平,有小碎石或雜物;跑道太硬或者太滑;沙坑不滿或者不平,體育器材長時間沒檢修等等都是造成損傷的原因。
6、不良的氣候條件 氣候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氣溫過高易引起疲勞和中暑,氣溫過低容易發生凍傷或者肌肉僵硬,造成肌肉的拉傷。雪天易造成跑道濕滑,霧天使能見度減低等等
四、運動損傷的預防
1、加強思想教育 在平時訓練教學中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學生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教育,使其樹立良好的預防意識。
2、遵守體育鍛煉系統性和循序漸進的一般原則對于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無論傷病與否都要區別對待,如果不加區別的給以同樣的運動量與強度,學習同樣難度的動作,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就會受傷。訓練課中避免 “單打一”的訓練方法。
3、認真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要充分,有針對性既要做一般準備活動,也要做專項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內容于量應依訓練內容、比賽情況、個人機體狀況、氣象條件等等而定。拉伸練習是有目的的將肌肉和軟組織在運動前、中、后進行拉伸,使被拉伸的肌肉或軟組織得到充分的放松。這有利于肌肉的疲勞恢復,防止肌肉的拉傷,保持肌肉的彈性,避免造成運動技術的僵硬和變形。準備活動時的拉伸練習是把肌肉和軟組織的內部粘性減輕,增加彈性,提高肌肉溫度,預防運動中的肌肉拉傷,主要采用主動性的拉伸訓練;訓練后的拉伸練習則是放松僵硬疲勞的肌肉, 加速肌肉內部的代謝產物的排出, 減少肌肉的酸痛,盡快的恢復體能,主要采用被動拉伸。
4、加強易傷部位的練習,重視小肌群訓練 加強對易傷部位和相對薄弱部位的練習,提高其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積極措施。人體的肌肉分為大小肌群,小肌群一般起固定關節的作用。一般的力量練習往往注重大肌群而忽視小肌群的練習,造成肌肉力量的不均衡,增加了運動時受傷的幾率。小肌群的練習多采用小重量的小啞鈴或橡膠拉力,大重量的上肢練習往往有害無益。另外,小肌群練習時應結合多種方向的運動,并且動作要求精確無誤。
5、合理安排好教學、訓練和比賽 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備課,應對教學、訓練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容易發生損傷的動作要做到心中有數,事先要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對學生做好預防損傷的教育。學習動作應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分解動作到整體動作來進行。一次課中難度大的,費力的教學動作應安排在課的前面進行。
6、創造鍛煉的安全環境 體育器具、設備、場地等在鍛煉前都應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查,例如,參加網球鍛煉時球拍的重量、捏柄的粗細、網拍繩子的彈力應該適合鍛煉者個人的情況;女性的項鏈、耳環等銳利物品在鍛煉時應暫時不佩戴;鍛煉者應根據運動的項目、腳的大小、足弓的高低選擇一雙彈性好的鞋子。
五、總 結
總之在給高考中特長生訓練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這就要求我們的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認真對待,加強運動損傷的預防,做到科學合理的訓練。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體育專業人才。同時加強學校對于運動損傷的醫護工作的建設也是體育教育運動損傷不可缺少的。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李民珍.運動創傷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體育學院通用教材編寫組.運動醫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