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Q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2010年6月-2010年8月,在陳旗草甸草原進行調查,取有代表性的區域作樣帶調查,記錄蝗蟲種類和數量,分析蝗蟲多樣性。主要采用網捕法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呼倫貝爾草地蝗蟲分6科10屬11種。積溫、光照、水分等氣候因子與蝗蟲的個體發育和種群數量密切相關。
關鍵詞:蝗蟲多樣性 草甸草原 陳旗
引 言
生物多樣性簡稱為多樣性,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生活的生物物種組成及其參與的生態過程的差異或變化[1]。呼倫貝爾草甸草原是我國北方草原中景觀生態類型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是我國目前草原野生植被保存最好的草原生態系統類型。據文獻記載,呼倫貝爾草地蝗蟲共有35種,是本地區牧草的主要害蟲[2]。在該地區不同景觀植被帶中,草原帶分布的蝗蟲科、屬、種數量最多,有7科、26屬、46種,占全部種類的79.3%,且許多種類在此環境中有最高的數量級[3]。
呼倫貝爾草地蝗蟲分布廣、種類多,其種群爆發將使牧草產量降低,嚴重阻礙草地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這樣就必須加強草地蝗蟲種群的監控,這對于維護草地生態系統平衡,促進草地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本研究針對呼倫貝爾陳旗草甸草原蝗蟲進行多樣性調查和種類鑒別,研究結果將有助于呼倫貝爾草地蝗蟲的種群監測與防治。
1 研究地區自然概況
呼倫貝爾陳旗草甸草原自然概況:東經118 °50′—118 °58′,北緯49 °33 ′—49 °43′,平均海拔787m,年均氣溫-2.6℃,最高最低氣溫分別為38.4℃和-49℃;屬溫帶半干旱大陸性氣候,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暖短促;年積溫1580--1800℃,降水量304-340mm,多集中在7-9月且變率較大。
2 研究方法
2.1調查方法
野外調查:2010年6月—8月在陳旗的草甸草原設置四個樣帶,每個樣帶是長2km,單側寬100m。在樣帶內主要采用網捕法進行捕捉,并制作標本[5];利用工具文獻對標本進行鑒定。
數據處理:主要采用Shannon-Wiener指數 [6]。該指數假設在無限大的群落中對個體隨機取樣,而且樣本包括了群落中所有的物種,個體出現的機會即為多樣性指數。
計算公式:
H′=-∑(Pi*log2pi);
式中:H′——Shannon-Wiener指數
Pi——第i種物種數與總物種數的比值
3 結果及分析
根據采集到的526只蝗蟲標本,鑒定出6科10屬11種,其中網翅蝗科(Arcypter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蝗蟲數量最多。統計結果如表1。
根據上表計算各科蝗蟲的多樣性指數如圖1。
4 討論與結論
蝗蟲是一種變溫喜溫性昆蟲,其體溫隨環境溫度而變化,它的活動常常受到環境溫度的支配。根據圖表和計算的結果可以得知:斑翅蝗科和網翅蝗科的多樣性指數最高,分別為5.09和2.83,說明陳旗草甸草原的環境較適合這兩種蝗蟲生存。捕捉蝗蟲在6月-8月期間,此期間的溫度和光照可能適合斑翅蝗科和網翅蝗科的蝗蟲發育,這兩科蝗蟲的數量較多。其它科蝗蟲個體數量少,多樣性指數低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即溫度、光照和水不適合其在6-8月期間內發育。呼倫貝爾草甸草原的氣候特征為冬長夏短,如果春季≥10℃的積溫不夠,就會影響蝗蟲的生長繁殖,光照時間較短,水分不充足,直接影響蝗蟲的的多樣性。
氣候是影響蝗蟲生命活動的重要因素,(包括溫度,水和光照)由于氣候條件對草地蝗蟲消長起到主導作用。呼倫貝爾的氣候環境低溫時間較長,會影響昆蟲的生長發育、生殖及存活等,直接影響到蝗蟲多樣性和數量。相反,如果冬季變暖,地面最低溫度升高,蝗卵可安全越冬;春季較多的降水配合日益升高的溫度,會給蝗蟲的胚胎期和蝗蝻期創造了更加適合的溫濕度,使蝗蟲個體發育好,種群數量膨脹,就會導致蝗災。蝗蟲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維持生態平衡、生物防治、農作物傳粉、醫藥保健及輕工原料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本次論文只是初步調查了呼倫貝爾蝗蟲的多樣性,更深層次的研究有待于以后進行。
參考文獻:
[1]于廣志.秦嶺南坡蝗蟲群落邊緣效應與生物多樣性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0.
[2]程秋菊.關于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發展養蠶業的探討[J].北方蠶業.2005.1(01):5-8.
[3]朱文,楊志榮,葛紹榮等.蘇云金桿菌防治草地蝗蟲的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5.3(02):11-15.